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建设研究

    【摘 要】通过对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理论研究、资源实体建设、限制因子等现状进行生态化分析,发现将云教室融入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可以将人员、资金、硬件、服务支持以及学习理念方式等限制因子转化为有效因子。基于此,给出云教室架构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架构模式以及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社区教育。

    【关键词】云教室;数字化学习资源;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7-0052-06

    【作者简介】朱冠华(1986—),男,江苏建湖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Web资源挖掘、资源开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要求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强调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结合或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形成网上学习圈,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向社区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服务,推进各地网上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1]教育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强调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中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规模和质量都无法胜任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任务。国家开放大学在2013年初启动云教室建设项目以来,以总部援建、总部分部共建等形式,累计建成314间云教室和21间控制中心,覆盖21个分部以及实验学院、西藏学院。[2]“云教室”是国家开放大学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其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以数字化设备和互联网为基础,以云平台为依托,以传播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以及时动态反馈为特征,集成双向视频系统、录播、直播等功能,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的网络实时互动和资源共享,[3]在资源传播与共享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平衡社区教育资源缺乏的需求瓶颈。本文充分利用云教室技术优势,联合社区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期为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生态现状分析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CNKI知识库,于2017年9月20日以“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主题搜索,共得到317篇相关论文。此研究需要对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教育资源做区分说明,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或合作学习、创造且可共享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专题网站、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数据文件、数据库等。[4]而教育资源涵括范围相对比较宽泛,涵盖数字化学习资源,本文只涉及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范围对于教育资源大类而言有所限定。分析论文相关性:从研究层次来看,理论研究在学术范围内大致为社科、基础研究较多,应用工程、政策研究等研究较少;从发文单位看,刊文最多的10个单位中,只有华南师范大学为普通高校,其他均来自开放大学系统,其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无锡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四所学校研究成果最多,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大学系统是社区教育研究的绝对主力,有其系统优势;从基金范围来看,全国性的基金资助有4个,省级基金资助有5個,省部级基金相对较少,支持力度欠缺;从研究内容来看,有宏观讨论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政策、环境、人才和资金等方面。也有微观讨论资源建设,以具体平台建设为主,研究平台架构模式、共享模式等。另外还有一些调查研究,通过调研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和对策,属于针对性、局部性样本研究,这一类研究往往具有典型性和部分经验、方法可重复性。除了网络知识库外,还有纸质出版图书,如顾侠强的《社区教育概论》等,其中大部分社区教育相关论著都涉及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但都作为其中一个章节介绍,研究不够深入。但令人欣慰的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了《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专门研究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该书以教育管理、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市民数字化学习需求进行全面、深入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基本原理、基本标准以及推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社区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5]

    在主题限定词中加上“生态化”,则无搜索结果。从理论研究状态看,研究层次、研究内容、研究机构等都较为单一,理论研究较少,突出成果影响不大,没有形成大的研究梯队和团队。围绕生态化社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研究少有涉足。

    (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实体建设现状

    社区教育数字化实体资源是指实际存在于网络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基本属性相同,只是更加强调“社区”这一应用范围。通过主流搜索引擎,利用“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关键词检索相关线上专题资源站点,规模较大的站点有: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联盟,由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发起成立,该平台整合开发了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13 000种(292 000分钟)视频课程、27 300门微课程、1 389门网络课程、977单元多媒体课件,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包括门户网站、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学习空间、学分银行在内多样化的教育软件;[6]全国最大的图书数字化加工中心超星公司主办的超星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该平台以超星公司海量的电子书和十余万集视频为基础,整合为适合社区教育多元化分类的知识体系。内容涵盖社区教育相关科普知识、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生活休闲、养生保健、文化艺术、投资理财、社区建设、职业教育、企业管理、生态保护、时事民生、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等数十门类。按人群结构又可覆盖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学历教育、妇女教育、职工教育、市民教育、新市民教育、党员及干部教育、老年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特殊人群教育、国际居民教育等多种教育体系。[7]两大平台集聚了较为丰富的资源,资源制作有专业团队,资源展示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但内容都以视频形式为主,缺乏结构性课件和网络学习平台,无法跟踪记录学员学习过程并形成学习档案,没有有效的程序教学思想融入,对学习效果无法有效评估。除此之外,其他的网站诸如某某区域终身学习平台、终身教育网等,将社区教育划分为非学历教育中的一个模块,作为专题呈现在平台上,这类资源区域性明显、自制资源较多,往往制作水平相对不高,还表现出更新不及时、资源陈旧、无效链接资源等现象。

    总体来讲,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始受到政府部门、社区教育学者和大的数字化资源制作公司关注,但生态系统比较薄弱,平台资源单一,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资源生态建设系统。

    (三)从生态学限制因子角度看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并且用了一章篇幅来论述。[8]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1840年,J·李比希(Justus Liebig)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影响,发现谷物的产量受到微量元素的影响特别明显,这些微量元素就是谷物产量的限制因子。[9]1965年,赖特(Knight)指出,当生态因素缺乏时,或在地域临界线,或超过最大忍受度的情况下,就会起到限制因子的作用。[10]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种群体生态,其生态限制因子是客观存在的,应予以重视。从资源理论和实体建设现状看,限制因子较多,制约着资源建设的进度。刘彩萍(2015)在论文中提到,影响到社区资源建设的因子有理念意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保障制度和人才队伍等。[11]王峰(2013)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关键要素包括内部要素(意识态度、信息素养、学习方式)和外部要素(资源建设、应用推广、服务支持)。[12]还有众多学者对限制因子做了研究和分析,不外乎信息素养、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力支持、环境支持以及服务支持等,这些作为研究者研究视角中的限制因子,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水平。对于建设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等限制因子,如原来某个单位建设的社区学习资源非常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上级部门或社区突然提出更多的资源供给需求,由于人手、财力紧张无法支撑更大的资源建设规模,导致能量流不够,这种情况也应引起重视。社区学习资源建设需要多个部门人员通力合作,如果信息流不够畅通也会限制其有效流转和质量,如某类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服务对象是社区在岗职工,社区提出能否将该类资源扩展至退休职工,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大致规划信息、主讲人等应有所调整,但社区资源开发单位没有及时响应,信息交流不够充分,没有响应居民需求,挫伤了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

    从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情况看,要充分意识到限制因子的作用,社区资源建设不能“等、靠、要”,要组建生态系统尽最大努力将限制因子变成有效因子,更好地增强资源建设的有效性。

    二、基于传播学原理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传播现状研究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传播是学习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有效推广,扩大资源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才能在社区教育中引起广泛共识,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资源建设和推广中,更加有利于学习型社区建设。传播模式按传播的过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向传播模式,第二类是双向傳播模式,第三类是互动传播模式。这三类模式带有一定时代性。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第三类互动传播模式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南国农先生在2004年出版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中提到: 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传播理论之一就是罗密佐斯基双向传播理论,体现了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体性。[13]目前,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论文,发现对于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传播的研究非常少。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和相关理论研究,发现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传播受制约的影响因素如下:

    (一)缺乏从事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专门人才

    人才资源是搞活社区学习资源的智力支撑,由于受到编制、资金、专业化培训等种种因素影响,专门从事社区学习资源建设的人员寥寥无几,大多是兼职或者课题研究需要才有所涉足。虽然开放大学有社区教育学院或者中心,但专门从事社区资源建设的人员还是相对较少,社区学院有一些人员,但多是从事管理和负责简单业务处理,没有引进专门的资源建设人才。没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很难做出专业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质量影响社区居民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导致社区居民不会为“低质”资源买单,失去了传播学习资源的主要参与者,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二)缺乏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产品一样,有规模和品牌效应,才能产生资源集聚,才会更有利于宣传。否则,失去有价值的资源宣传产品就无法开展有效宣传。通过调研部分载量较大的资源平台,发现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整体质量不高,如分辨率低、声音处理不好、视频卡顿,等等。成规模体系的平台较少,没有大批量的优质资源集聚,与政策导向也有一定关系。国家教育部门每年针对高校、中小学等有精品课程评比、优质课比赛、微课大赛、说课比赛等,但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教育的资源评比集聚平台,导致品牌效应不凸显,极大地制约着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传播和推广。

    (三)缺乏多样化的媒体手段

    传播按目标受众面的大小与性质,可分为大众传播和分众传播。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传播属于分众传媒传播,需要吸引社区居民的关注。从宣传人员看,由于缺乏专门从事社区教育方面宣传的人才,对于社区教育宣传手段与工具不能有效利用。从宣传工具看,主要还是电视台,特别是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大多是社区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对于学习资源推广少有涉足。部分媒体将社区教育理解为老年教育是片面的,社区教育宣传应该面向全体居民,含括各个年龄段和学历层次。从新媒体使用看,新媒体使用较少,大多是使用传统媒介,新媒介形式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互动平台等没有有效运用到资源推广活动中。从资源平台看,没有有效常态化的一站式平台,该平台应该定期定制、更新资源,给出资源目录和索引,并对资源热度、影响力等定期公布,能够根据用户行为推荐类似资源、兴趣资源、进阶资源等,能够基于WEB2.0与用户有效互动,定期回复用户关切,根据用户回复不断更新再生学习资源。

    三、云教室参与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建设以及传播研究 (一)基于云教室的资源建设架构模式

    云教室利用了云计算技术的优点,将教育资源存储在云端,教师和学生能够便捷获取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支撑,实现随时、随地教与学。云教室是大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弱化客户端硬件配置,将教学、资源、环境等教学要素搬到云端,提供相应的内容服务。云教室的应用模式即为施教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有效服务,促进教学相长、优质资源传播。云教室建设重构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变革,特别是网络教育领域的变革。一般认为,云教室具有课程录播、在线面授教学、视频会议、网络考试监控、远程面试与答辩、异地同步课堂等应用模式,这些应用场景模式中视频会议、面授教学等应用比较广泛,也是云教室的主要功能模块。

    充分利用云教室优势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种较好的尝试,笔者将云教室与社区教育融合方式结构模型总结如下: 图1中,云中的系统以云教室服务器为核心,其中,认证服务器:提供用户接入认证服务,对用户身份进行授权鉴别;安全服务器:通过借助云教室本身的安全机制,再配合Radius验证和动态的手机令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采用数字证书),实现双向的绑定验证;录播服务器:通过技术在专门的教室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并实时录制课堂内容,精品课程资源也可以借助录播平台录制;流媒体服务器与点播服务器:为视频点播服务提供支撑,提供良好的观看体验;直播服务器:云教室可以设定课堂、讲座直播服务,可以在异地实现课堂同步,还可以实现直播答疑;数据库、资源库、WEB服务器:是组建云资源库的基础件,云教室所有的资源通过云资源库共建共享,为所有授权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图1周围的社区学院节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接入云教室服务器端,实现同步课堂、在线面授、在线答疑、视频会议、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作为节点只要有摄像头和网络即可通过授权接入服务器端进行交流互动。除此之外,云教室还允许手机、笔记本、PC、平板等多种设备的接入,方便快捷地分享课程资源。

    通過图1的功能扩展,可以更加快捷有效地建设社区学习资源,科技讲座、书法会展、课程讲授、礼仪入门、古文鉴赏等课程都可以直接制作成资源,如有讲解PPT也可以同步合成到视频中,有学员互动也可以直接加入主画面中,提供画中画或者主画面左侧、右侧等,还可以将各个社区学院节点画面同步到某一门课中,实现多屏互动。微课资源可以通过云教室中定位摄像头完成。专家讲座直播和资源建设讨论会议等都可以异地完成。资源建设方案还有多种,可以利用云教室的功能整合实现。该模式能够较好地针对制约资源建设限制因子问题给予有效解决:

    1解决部分资源建设硬件资金问题

    云教室建设是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先行先试,政府财政拨款给开放大学建设云教室,作为一个大的中心节点建设投入,建设诸如MCU、视频点播、直播、资源发布平台、云资源库等,社区教育中心接入到系统,只需较少的硬件投入,可以更好地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可以积极参与共建,贡献特色本地资源。

    2解决技术人员缺乏问题

    开放大学作为一所独立运行、自主办学的高等院校,有较强的技术人员储备,一般云教室相关日常维护服务也有专人负责。作为社区教育中心暂时可以不考虑技术人员维护,应利用服务中心统一技术支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于选题的甄别、社区教育对象的分析,提高资源建设质量和效益。

    3解决服务支持问题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对于服务支持的要求较高,所以可能出现有需求建设资源的教师没有技术、有技术的教师没有课程资源、技术与课程兼有的教师没有硬件资源可用等情况。云教室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专注教学设计、课堂设计,云教室可以根据教师需求自动合成课堂视频,借助高清摄像头和图像跟踪算法智能跟踪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预设课堂模板,将教师和学生全景或特写进行组合排列,最终将课堂流畅地融合成完整视频。

    4解决学习模式、理念问题

    学习模式和理念较难改变,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教育装备变革。这对于成长在信息时代潮流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而社区教育的群体相对年龄较大,对于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较认同。通过云教室的推广与应用,能够便利地从教室、家、移动端、PC端等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逐步改变其学习理念,变革原有学习模式,异地远程课堂会逐步被接受。

    (二)基于云教室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策略

    1建立合作机制

    基于云教室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要求本地服务中心与远程服务节点充分合作,包括对技术设备的磨合、对应用模式的把握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问题。人力资源对于社区教育而言,无论是专兼职教师还是技术人员都相对匮乏,这就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以文件形式形成契约。开放大学可以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双方按照合作框架开展资源建设,合理分工,使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有限的财力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2遵循标准化建设策略

    通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发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技术规范汇编》等,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为资源建设标准化努力。标准化也是规范化的体现,社区学习资源必须走标准化建设之路,无论是对接平台的标准化,还是资源内容的标准化,都应予以重视。从文件内容看,虽然没有直接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标准做界定,但给出了资源标准控制因子,应当充分参考规范化文件。如微课资源的视频分辨率、码流、音质、镜头切换、转场效果等都有大致规范。规范化的社区学习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迁移和流动,能够促进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的形成。

    3建立过程管理常态机制

    由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过程涉及人、财、物以及多个部门,工作较细、较繁琐,部分工作技术性较强,此种现状需要加强资源建设动态管理,建立过程管理常态机制。朱冠华等(2014)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项目过程管理有其必要性:能较好地兼顾质量和效率,从立项、分期管理、反馈系统、考核评估几个环节加强管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抓好原始材料积累、脚本设计、人员配备、新媒体技术应用、UI设计、教学设计以及相关过程性讨论记录等。[14]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尤其特殊,全日制社区工作人员非常少,资源依赖于其他单位程度高。因此,需要加强自身资源建设,提高资源适应性,并不断提高资源总量来满足社区居民。社区应该配置专门人员管理资源建设过程,并建立资源建设档案,从细节抓起,建设优质资源。

    4合理分配优质资源贡献点数

    整个互联网平台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数不胜数、种类繁多,但从质量上看,还是低水平重复为主,大批量资源是为了应付课题、项目结题和评审而在短时间完成的。有学者专门对国家精品课程平台做过研究,很多课程几年无更新,无效链接较多,存在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要以更高的起点和要求来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虽然社区教育以公益性为主,但目前政府的拨款相对较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能量源。在平台建设时要考虑相关优质资源的贡献点数,并予以折算奖励,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效益的最优化。

    5建立版权保护意识

    邱奉捷(2014)认为,版权问题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应实施图书馆版权管理,有效规避版权侵权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障公众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消除“信息鸿沟”。[15]版权保护的意识在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之初应予以高度重视,云教室和互联网云平台发展速度快,新资源层出不穷,没有版权意识会出现资源共享壁垒,会影响到多方权益。版权保护意识既包括保护其他单位或个人的版权,同時也包括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其他单位或个人侵犯,有条件应当与合作单位(如开放大学)合作建立法律顾问团队,与技术团队商议通过数字签名或水印等技术予以版权标注。

    6建立资源再生评价机制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建设—使用—维护—再建设—使用这一过程。朱冠华(2016)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再生可为优质资源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应对原有异构、离散、缺乏维护、落后于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要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再生,使得新资源更加适合学习者。再生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参与者,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平台资源的融合和共享。[16]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尤其如此,社区情况相对于学校较为复杂,人员结构多样,知识水平储备差异大,对资源再生适应性要求更高,需要社区数字化资源建设者根据情况适时修改和重构原有资源,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社区居民。

    7建设宣传、推广、策划、试用等人才队伍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也应重视策划、宣传、推广,分众时代下的分众传媒对资源的筛选尤为严格,应当建立相应的人才队伍,与教育电视台、媒体期刊、大的微博与微信平台以及手机客户端积极沟通联系,将社区资源建设成果予以报道推广,进一步扩大优质社区资源受众,还可以获取优质资源贡献量,获得一定的平台报酬,更好地再生原有资源。除此之外,还应有资源试用队伍,好的资源需要多次磨合,精准把握学习者知识结构与学习需求,在试用人才队伍中应涵括多种角色人员,如技术人员、美工设计、社区多层次人员、同行专家、企业专家等,可以更好地为优质资源建设出谋划策。

    四、总结与展望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于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有效、优质的学习资源支撑,会大大制约学习型社区建设进程。本文对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建设现状做了生态化分析,并研究了其传播要素,设想通过将云教室融入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可以有效转化限制因子为有效因子,给出云教室与社区教育中心共建数字化学习资源策略,以期积累更好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D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7/t20160725_272872.html,2017-09-22.

    [2]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建设要强化支撑功能 探索集群应用模式[DB/OL].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a751e0e3-c793-41c7-90b4-1da017ba3432&ArticleType;=2,2017-09-22.

    [3]国开故事(11)|“云教室”来到你身边[DB/OL].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63aedc7d-b3ef-4022-969a-ae458c7880de&ArticleType;=2,2017-09-22.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5]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

    [6]2017中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在南京召开[DB/OL].http://www.drce.com.cn/Web/AllianceNewsDetail.aspx?id=6f6d61cf-7589-477f-9ce5-06b90f3bca81.

    [7]超星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DB/OL].http://shequ.chaoxing.com/newArticle_2340.html,2017-09-20.

    [8][9][10]吴鼎福,诸文蔚,等.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

    [11]刘彩萍.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12]王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3]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14]朱冠华,李盘荣.数字化学习资源项目过程管理研究[J].软件导刊,2014(10):197—199.

    [15]邱奉捷,张若冰.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管理战略规划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6):29—33.

    [16]朱冠华,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再生模型及促进策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6):37—40.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ty learning resource theory, resource entity construction and restriction factor. The cloud classroom into the community of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can effectively transform personnel, capital, hardware, service support and learning philosophy and other limiting factors as a valid factor. This paper gives the architectural model and strateg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based on cloud classroom structure, so as to build a better community of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o serve community education.

    【Key words】cloud classroom;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community education

    (編辑/乔瑞雪)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同伴关系、学业成绩对中学生心

    冯金洪摘 要: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弹性、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现状和特点和探讨中学生心理弹性与同伴关系、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探索

  • 基于思维导图以“追问”方式激活

    王江锋【摘 要】针对学生平时积累虽多,写作时却无素材可用的尴尬现象,可基于思维导图,运用追问方式,定向激活,盘点素材,提取素材,优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