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状态分析
杨文
【摘要】目的 对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颈内静穿刺后血栓发生情况统计,并对患者凝血状态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行胸外科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颈内静穿刺后血栓发生情况统计,并观察患者凝血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58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出现9例DVT,其中肺癌、食道癌与重症肌无力患者DVT分别为5例、2例、2例,均是小腿深静脉血栓,肌间静脉受累6例,胫后静脉3例。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观察,DVT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比未发生DVT组较长,其余指标两组基本相近。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高,尽管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生率,但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仍易发生恶性肿瘤情况,要求在术后采取有效的筛查措施,如超声筛查等。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胸外科手术;凝血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s and thrombosis after internal puncture in severe patients after thoracic surgery, and to observe the coagulation status of the patients.Methods The data of 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oracic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s and thrombosis after internal punctur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coagulation statu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re were 9 cases of DVT in 58 patients with deep veins of lower limbs after surgery, including 5 cases of DVT, 2 cases of DVT in lung cancer, 2 cases of DVT in esophagus cancer and 2 cases of myasthenia gravi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of related indicators of postoperative coagulation function, the activation time of partial thrombin in the DVT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DVT,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basically similar.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surgery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urgery. Although physical prevention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som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re still prone to malignant tumors, requiring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measures, such as ultrasound screening.
【Key words】Deep vein thrombosis;Thoracic surgery;Blood coagulation indexes
作為临床常见手术治疗方法,胸外科手术治疗对帮助患者切除病灶、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然而胸外科手术治疗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其中以DVT最为常见,一旦出现DVT情况,将导致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本次研究将以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DVT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行胸外科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平均年龄(62.0±6.5)岁,男37例、女21例,肺癌、食管癌、重症肌无力、外伤需行胸外科手术患者分别为20例、17例、11例、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胸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开放食管手术以及胸腔镜下纵膈肿物切除等。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情况,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术后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做凝血功能、血常规相关指标检查,血液标本采集前未做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术后ICU期间,对患者做下肢DVT超声筛查,判断有无DVT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统计,同时观察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颈内静穿刺后血栓发生情况统计
58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与颈内静穿刺后血栓发生情况,出现9例DVT,其中肺癌、食道癌与重症肌无力患者DVT分别为5例、2例、2例,均是小腿深静脉血栓,肌间静脉受累6例,胫后静脉3例。
2.2 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观察
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观察,DVT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比未发生DVT組较长,其余指标两组基本相近。见表1。
胸外科手术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均较为常见,如恶性肿瘤疾病,对帮助患者切除病灶有重要作用,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大多研究资料报道,发现目前胸外科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高[2]。对于这种下肢DVT发生,其发生机制表现在多方面,如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等方面。以肿瘤患者为例,本身有凝血级联系统紊乱情况,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或血栓等,在癌症患者中均较为常见。患者经过胸外科术治疗,可能长时间卧床,血流速度放缓,加之手术刺激下所带来的血管壁受损,更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
本次研究结果中,58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出现9例DVT,其中肺癌、食道癌与重症肌无力患者DVT分别为5例、2例、2例,均是小腿深静脉血栓,肌间静脉受累6例,胫后静脉3例。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观察,DVT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比未发生DVT组较长,其余指标两组基本相近。这些能够反映出单纯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很难对患者DVT发生进行预测。以往研究资料报道中,对于其中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也利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凝血指标监测,能够发现血栓组在凝血因子活性值上较高,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其原因归结于未对血小板作用情况考虑,但需注意,对于其中的D-二聚体指标,一般在测定过程中,将其作为纤维蛋白溶解增高(高纤溶状态)指标。无论在血栓发生患者或未发生患者中均会有升高表现,所以该指标不应作为判断血栓是否形成的标准。另外,也有研究中提出,通过血流动力学、管径等,对患者DVT发生可能性进行判断,但其误漏诊率较高,特别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长时间卧床,血流速度较缓,且可能合并有其他病症,如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等,这些均会使DVT诊断中出现误漏诊情况。为保证对患者DVT发生情况检查效果提高,应考虑在临床检测中引入床旁静脉超声检测方式,该方法应用下有经济、便捷、无创等特点,可将DVT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DVT发生可能性[4]。同时,在DVT预防期间,也需注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多方面策略,包括物理、心理等多方面预防措施。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高,尽管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生率,但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仍易发生恶性肿瘤情况,要求在术后采取有效的筛查措施,如超声筛查等。
参考文献
[1] 王晓杰,陈亚萍,徐 园,等.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03):449-452.
[2] 黄 莹,王春梅,张 毅,等.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凝血状态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11):864-867.
[3] 李 辉,陈 军.胸外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专题前言[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10):738.
[4] 刘纪鹏.胸外科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高凝状态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J].名医,2018(07):9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