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学扩读例谈
王春光
扩读,即扩展性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种角度为课文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语言表达上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课外材料,由此及彼,连类而及,在课内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来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运用扩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扩读,应紧扣文本,以文本为主,扩读为辅,恰当适度,逐步推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扩读。
一、渲染主旨的角度。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全诗弥漫着浓郁的乡思和故土情怀。教完此诗后,我们可以选取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进行赏读。如席慕容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又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这样,通过对同一主旨诗歌的联读,强化了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感悟和理解,也明白了同一主旨可以用不同题材和意象来表现。
二、知同辨异的角度。在诗歌教学中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知同辨异,通过对不同诗歌思想内容、语言运用、表达方式、写作技法的对比归纳,引发学生由此及彼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可以拿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配读,通过比较,学生可找到这两首诗如下的异同:1.主题相同,都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2.都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3.抒情方式不同,前诗直抒胸臆,激昂高亢;后诗富有情感变化,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4.就感情发展而言,前诗前八句积蓄情感,把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后两句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洪流冲击而下;后诗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5.前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鸟”生前和死后的强烈对比,强化了情感;后诗多次运用呼告、通感等辞格,使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得到充分凸现。6.写作时代背景不同,前诗创作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后诗创作于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7.前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后诗的意象新颖大胆。
三、丰富内容的角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精短或语言浅显的作品,对于这类诗歌,我们可以从这种角度为其搭配合适的联读材料。特级教师俞映潮执教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角度扩读的范例。他精心选取了两首诗进行配读,一首是宫玺的说理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大地的心是诚实的/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另一首诗是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一挥手/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依然是不知疲倦地奔走/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时间啊,时间不会倒流/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我的旅伴,我的朋友/明天比昨天更长久”。两首诗的配读,可谓一举多得,课堂教学内容厚实了,学生对哲理诗这种诗歌样式更加了解了,同时领悟了珍贵的人生启迪,如此一来,课堂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帮助理解的角度。很多的诗歌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联。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缺乏了解,势必影响对诗歌的理解。如食指的《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整个60年代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但学生对当时“上山下乡”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很陌生,就会很难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蕴,因此,课前我找来著名的摄影家黑明的纪实摄影作品集《走过青春——100名知青的命运写照》让学生们阅读,那一幅幅画面和一段段文字,让学生靠近了那段历史,为诗歌教学埋下了铺垫。
五、激发兴趣的角度。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读诗,读好诗。激发学生读诗有两条最佳途径,一是以同题诗激趣,如学习冰心的《纸船》,可以告诉学生泰戈尔也有一首诗《纸船》,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二是扩展到作者的诗集,如学完冰心的《纸船》,组织一次冰心诗歌赛读会,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母爱、童真和自然是冰心诗歌的主题,她的诗集《春水》《繁星》中还有很多这样优美的小诗,同学们课外去认真读一读,到时大家在冰心诗歌赛读会上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精彩体会。
(作者单位:邵阳县塘渡口镇玉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