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点亮学生灿烂的人生
陈艳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实施建议有着明确的数量要求。本文对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亲师信道 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
一、亲师信道,良好开端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祖国的语言,爱上祖国的文化”,应该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语文老师,喜欢上你的语文课。
新课程倡导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人”,以一颗民主平等的心去对待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当你的语文课上,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时;当你的作文课上,学生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乐于聆听别人的意见时,学生就已经喜欢上你了。此时,关于课外阅读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统筹规划,事半功倍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小学六年,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指导?需要通过作为语文老师课内的指导,使学生获得什么?有统筹的规划,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规划1:每个年级可以读的课外书。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图画有着极大的兴趣。如果教师手捧一本精美的绘本,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猜猜我有多爱你》,讲《逃家小兔》《小房子变大房子》,一定会让学生立刻爱上图书。
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童话的王国里,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到了三、四年级,获得国际大奖的儿童小说,可以作为向孩子们推荐的案头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兔子坡》等外國名著,金波、张天翼、郑渊洁等名家的童话,都是学生喜爱的经典。
五、六年级,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四大名著,现当代作家曹文轩、秦文君等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励志的自传体小说,也一定会让学生心潮澎湃。
有计划地,具体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向学生们推荐书目。
有了阅读书单,会减少盲目阅读,学生就不再去阅读“快餐式的漫画书”。
规划2:每个年级可以诵的经典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仅要规划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还要引领学生诵读古今中外经典篇章。琅琅书声中,能够感受语言文字散发的魅力;大声吟诵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浸润古今中外的文化。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规划地安排学生每天诵读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三、四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五、六年级《论语》《宋词》,部分小古文,每个学期诵什么书,每个月读哪些书,都要有安排。
规划3:每个学生可以达到的阅读量。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规划他们可以达到的阅读量。
依据课标中的规定,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依据学生实际阅读的书籍,粗略地计算小学生六年时间最少要阅读多少本书籍,然后合理分配到各个年级,再合理分配到每个学期。
规划4:每个学期可以开展的读书活动。
活动是课外阅读推进的催化剂。开展学生们喜爱的读书活动,能够保障课外阅读的顺利推进。可以在每个学期做一个计划,每个月力争开展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
比如,低年级可以开展“童话故事会”“诵读童谣比赛”等活动,中高年级可以开展“唐诗宋词吟诵会”“读书手抄报展览”等活动。
规划5:每个家庭可以配合的读书事项。
每日在家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如,家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配置合适的台灯、书桌、书橱;购买老师推荐的适宜孩子且孩子喜爱阅读的书籍;低年级时坚持大声给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与老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三、稳步推进,终成习惯
有了统筹规划,接下来就只要扎扎实实地将最初的打算一样一样落实,一步一步推进。当然,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推进法则1:激发兴趣,唤醒阅读欲望。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于1979年出版的《朗读手册》中有这样两句令人深受启发的话:
其一:孩子永远不会因为年龄太大而不适合听故事。
其二: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子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老师们,如果想使学生们喜欢你,喜欢书籍,喜欢阅读,就先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吧!
家长们,如果想要孩子们远离电视和游戏,就坚持每天给他们大声朗读吧!
一年级的小孩子们一定会被你手中漂亮的绘本封面所吸引,一定会被书中奇妙精彩的插图所吸引,一定会被书中简单却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所吸引。
从绘本到童话书,只要你愿意说给孩子们听,他们一定会给你最认真最专注的神情。
故事说一点,让孩子们猜一点;中途故意卖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自己去看吧!
就这样,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开始走进书籍,开始渴望从书中获取更多的好听的故事。
如前面引用的《朗读手册》中所说,即便是中高年级学生,仍然喜欢听故事,让我们的家长也坚持去讲故事,课外阅读就这样顺利进行了下去。
推进法则2:检查督促,培养良好习惯。
有一项关于“习惯养成”的研究说明,任何一个好的习惯要养成,至少需要21天。
课外阅读占据了一些孩子玩乐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再加上阅读书籍需要用眼、用脑、用心,还是会让学生产生在上课、在看语文课本的感觉。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查、督促措施,最终的结果可能远远无法达到所期待的那样:让每一个孩子都热爱阅读,都能做到每天坚持阅读,直至最后“一天不阅读,就好像一天没有吃饭”。
可以将课外阅读作为每天必完成的一项作业布置下去,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让学生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当然,教师尽量不去布置或者很少布置其他的书面作业,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既然是作业,第二天一定要有检查反馈。开始阶段,教师可以亲自检查,及时了解不能做到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后期,可以4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查互查,教师一周了解一次。
当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老师最重视的一项作业,从阅读中懂得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时,他们已经逐步养成了“每天在家阅读”的良好习惯。
推进法则3:评价激励,点亮人生。
教师在检查督促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及时分享彼此阅读的收获,了解彼此阅读的书籍,使课外阅读良性循环。
比如,不论哪一年级,每个月或者每一周,教师都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推荐适宜的书籍。
每一周,还要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一起交流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书中有趣的故事、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还有自己读书的方法、时间等。
每个月,班级都可以评选“阅读之星”,教师可以送一些学生没有阅读过的书籍作为奖品。
每个学期,班级、年级、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图书跳蚤市场”等。
总之,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创设积极的阅读环境,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终身的阅读习惯,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因为,我们是在用书籍点亮学生灿烂的人生!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