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互动技术与语文阅读课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金红 丁弯弯 陈惠娟
本文为合肥市教育局级课题“促进现代技术与多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HJG17112。
摘要:信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生事物,也给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各类软件和电子产品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探索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我校申报市级课题《积极探索新技术与多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将学生平板和“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引入了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就在实践中如何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运用“智慧课堂”平板开展互动教学,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提高学生兴趣、优化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平板教学 自主探究 阅读资源 融合模式
一、语文阅读课与新技术辅助教学融合的背景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也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课前学生预习”“课中教师讲授”“课后做题练习”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易于捕捉学习重难点,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往往会导致优等生觉得教师重复啰唆地讲“简单”的知识,后进生觉得教师讲得实在太快来不及理解和消化。
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就在于其字里行间流露的万千风情,人们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以,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会被固定的模式所同化,从而把我们自认为的“正确解答”有意无意地传达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自己的个性解读。久而久之,我们在不自觉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而学生们也会慢慢习惯于“等着吃”,这是阅读教学中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智慧课堂”平板互动教学是基于“畅言系统”的教学平台和“网络云资源空间”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线上线下同屏互动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机和教师机同时连接,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立体、多样,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多样化的呈现。“智慧课堂”平板互动教学的魅力更在于它能够有效延伸课堂的广度和深度,让课堂不单单只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们通过系统平台资源,甄别和获取有用信息,更利于其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二、“智慧课堂”平板互动教学与语文阅读课融合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有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方向也截然不同,下面以高段(四—六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为例进行分析。
模式一:平台互动支持下的 以“学”定“教”。
模式流程:教师课前整理发布“导学案”→学生利用平板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提交→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充分了解学情,设计调整教学方案→课中展示学习单,师生交流碰撞→教师点拨总结。
(一)课前自主阅读导学案的设计
“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课堂的。”高年级的学生,自己本身就有一定的阅读方法,也有很大的阅读量。一篇课文,他们在读完一遍后,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课前,可以利用教学机发给学生整合设计的学案,而不是简单地布置预习读书、查词语等。可以发送一份学习资料,也可以让学生们在没有上课前,就自己“自学质疑”,促进学的发生。
学案的设计不能死板得像练习题那样,也不能完全没有方向,否则将失去“导学”的意义。如在设计《秦兵马俑》一课时,可以参考如下学案内容:
1.你对兵马俑有什么了解?2.读读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3.试着用结构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文章。4.你还有其他关于兵马俑的疑问吗?查找你感兴趣的资料,准备和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学习后,做好标记,形成成果,上传至平台,留存自己的学情资料。借助于系统平台,课前也变成了学习的阵地。
(二)整理学情,明晰阅读教学方向
当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进行学习,形成学情单反馈给教师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平板直接浏览,生成报告。这样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学情,明白学生问题集中的地方,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更加精准地把握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智慧课堂”同屏展示学习成果
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互相交换他们课前所得的知识。学生自己经过学习后形成的成果是属于他自己独有的财富,是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学习素材。借助于自己的知识、书籍、网络资源等,学生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更好地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上,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们展示的时间,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解决自己的困惑,同学之间就发生了“教”和“学”。这样的学,可能比老师的讲授更加有效。
(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这时,教师再回到一开始的导学案学情反馈上来,和学生们一起梳理文本,看看疑问是否得到了解答,针对一些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引导。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满堂灌”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模式二 : 充分尊重“个性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多样化学习模式。
模式流程:教师根据学情反馈设计阅读教学主问题→学生同步电子课本阅读批注存档→学生形成自己专属的学习笔记→教师利用教师机分享笔记,共同讨论。
(一)阅读批注,自主解读
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孩子打开电子课本,一边读文章,一边进行批注,并且把批注的内容以照片的方式存档。如《爱如茉莉》一文中有很多关于“爱”的细节,学生加入班级对应的“智慧课堂”教室,通过手中的平板,在每个细节处细读感悟,批注标记,保存分享,再借助于老师播放的相关视频资料,感受父母之间细微处平淡的感动。
(二)合作讨论,人人发声
传统课堂上,我们也会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通常是小组长负责汇报交流。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度很低,甚至根本没有思考,更无从讨论。这一环节中得到锻炼的一直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差生也因为不会作为代表汇报,所以不听不说,小组讨论成了“假讨论”。“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时,在课堂上需要大家就某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表明自己看法。比如在《神奇的克隆》阅读教学中,对“你是否赞成克隆人呢”这一问题,可以让大家利用手中平板在线讨论。这样的讨论可以实时地看到每个学生的观点,而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谁参与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分组或者设置全班共同讨论。
模式三:从“封闭式阅读”到“开放式阅读”的教学融合模式。
模式流程:课前利用网页查找资料自主预习→课中结合老师推荐的链接资料帮助理解→利用教学作业平台和专题资源拓展阅读。
(一)课前学习,查阅资料
课前,学生借助于网络资源,可以查阅了解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等,这些对于理解文章都很有帮助。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和平台上大量的资源库,查阅相关资料,再导入文本阅读教学中,如:使用PPT制作阅读教学相关图片、视频,利用网络搜寻相关教学主题的资源并进行整理分类。
(二)课堂上借助于平台查找资料
借助于教学机,老师可以发送相关链接或二维码给学生,在课堂上供学生查阅,帮助理解。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笔者把事先找到的关于火星的资料做成了二维码,课堂上学生扫码即可观看关于火星的短视频,十分方便,而且更加有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系统作业平台课后推送,拓展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也会把自己看到的美文、诗篇或者与上课相关的各种资源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望月》一文时,笔者就利用作业平台,发布了几篇写“月”的美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贾平凹的《月迹》等,学生们可以自己对照着朗读。借助于平台的打分系统,系统会自动打出分数,并且会逐句逐词地进行发音的分析,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发音的问题所在。每天朗读一篇美文,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一定会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
新技术纷繁多样,实现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任重道远。我们也要认识到新技术是为了学科教学服务的,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还是“语文味”,不能为了展示技术而喧宾夺主。“智慧课堂”互动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我们依然要去尝试和继续探索。相信在不断摸索中,阅读教学的模式会越来越优化。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