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启示
【摘要】能力本位教育是当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趋势和热点,具有突出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协同合作等优势,这与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标高度契合。为此,在我国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与深化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进行思考和借鉴,可以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能力本位;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6-0081-04
【收稿日期】2018-04-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基于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借鉴的黑龙江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研究”,编号为GBC1317075
【作者简介】赵浩华(1983—),女,吉林扶余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外高等教育管理。应用型人才是指熟练掌握某类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类型,其培养过程区别于传统的理论型或研究型人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肩负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能力本位教育是当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趋势和热点,它强调以能力获取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与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标高度契合,值得我们加以深入思考。
一、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张力与差距,这种差距在我国当前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大背景下更加引人深思。为此,党和政府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展顶层设计,把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因此,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这种大背景下,党和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加快推进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3]2017年底,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4]这些顶层设计的出台,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指导,尤其对于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客观环境限制,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同步
为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第一使命,如何达成供给和需求的契合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地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发展,譬如2017年底,上海市在市属高校范围内遴选了共计5批次126个专业建设成为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进一步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再比如,《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的近1 000所,覆盖专业点近10 000个,订单培养学生规模接近70万人。”[5]但受高等教育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急于完成“规模扩张”,导致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方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完全对接产业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然存在模糊和偏差,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无法达到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兼备的高要求,无法满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用型人才供给的渴求。
2人才培养方式与学生需求之间的不适配
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应在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种自我价值实现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胜任未来职业的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的能力是其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出台,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但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却很难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束缚。譬如,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形成应用型人才发展的自身特色;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计调整滞后,无法契合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在校期间的整体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学生自我职业定位发展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职业认知需求的模糊,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取舍困难,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高校人才培養资源与社会资源之间的不共享
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占有丰富的人才培养资源。而社会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外人才培养资源,具有应用实践经验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等自身优势。《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6]《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亦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7]但高校人才培养资源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共享机制和合作途径仍然不够顺畅。譬如,地方推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的统筹配套政策不够健全,校企合作、校研合作、校政合作还处于民间自主沟通状态;部分高校和社会资源合作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合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和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社会资源缺乏人才培养合作的内在动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利用率。
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启示与借鉴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是当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趋势和热点,它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式。[8]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能力本位已经成为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方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1能力本位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能力本位教育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国家,主要应用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方面缘于战后欧美国家重建所带来的巨大劳动力资源需求,尤其是对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强烈渴求;另一方面亦与其时泰勒科学管理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迅速融入欧美传统教育理念之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2015年末,美国非政府组织“公众议程”以能力本位教育为主题开展调研,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能力本位教育生态系统框架》中显示,能力本位教育项目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呈现爆炸式增长。2012年美国高校(含职业院校)仅有20个能力本位教育项目,而至2015年末,已有超过500个能力本位教育项目。[9]在另一项美国近期开展的有关能力本位教育的调研中,调研报告在选取的34所美国高校和职业学院开展能力本位教育项目参与调研,调研结果显示34所高校全部参与了能力本位教育项目,其中有22所高校参与了至少两个以上的能力本位教育项目,包括网络学习类(ACE Credit Network)、专业能力学习类(CAEL Member;Learning-Counts)等。[10]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教育项目支持,2014年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涉及高校能力本位教育项目的法案(HR 3136),对于美国30所职业学院和大学开展能力本位教育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11]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能力本位教育已经渗透进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成为欧美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2能力本位教育的特质与优势
能力本位教育常常作为重视学科知识(discipline-based knowledge)传授的传统教育的相对概念来使用,其目的不是培养学者或研究者,而是根据产业或特定职业提出的具体能力以及所要达到的资格或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提供相应的教育或训练。[12]能力本位教育具有如下几个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特征:首先,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传统高等教育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容易出现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偏差。能力本位教育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这一初学者打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生以学习某些技能或知识为主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强调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培养,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能力本位教育可以确保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相对熟练地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创新方法,它关注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或者标准,而不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要完成课程内容。[13]能力本位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致力于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非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式”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能力本位教育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教学计划更加灵活多样,学习时间更具弹性。再次,注重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实用性和服务性。能力本位教育注重高校与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的全方位、全过程人才合作培养,能力本位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和企业、组织之间提供了一种现实价值,它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和行业需求之间缺失的环节。[14]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中,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企业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各方面支持,很多企业专门设有处理学生实习事宜的部门,为学校教学提供场地,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与学校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15]
三、能力本位视角下的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思考面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能力本位是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趋势和热点,我们可以对其优势进行借鉴,以期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有所裨益。
1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国家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应当以“突出能力本位”为导向,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从事某项专业性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这些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心理素质等等,能力本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着较高的契合度,能力本位蕴含着一种崭新的人才评价尺度和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原则,即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能力本位的重点是评估学生对社会所能做的事情。[16]因此,培养具有能力本位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以强化内涵建设为抓手,从职业能力养成、专业结构设置、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更要强化应用特色,制定符合本区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划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增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人才支持。
2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则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习见习等方面与理论研究型人才区分度不大,未能真正体现能力本位的要求。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是能力本位的核心特征之一,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之后,如何将学生需求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环节之中,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要加强课程建设。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体现专业特色、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合理设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所占比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引进,通过选派外出培训和职业能力专业培训,切实解决教师所顾虑的专业技能知识获取渠道少、教育教学方法不适配社会需求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实习实训。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应当围绕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克服传统高等教育学用脱节、知行分离的突出问题,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