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渴望改变的那一刻开始

编者按:
成为教育名家,无疑是大多数教育人的梦想与追求。可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名家今天的辉煌与精彩,殊不知,他们或许经历过更多的平凡与无奈。从本期开始,我们约请著名作家童喜喜女士开办《名家成长路》专栏,作者将以夹叙夹议的言说方式,真实记录我国一些知名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轨迹及其鲜为人知的辛勤付出,介绍与解析他们历经千锤百炼养成的“独门秘籍”。期望本栏目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真实感人、操作性强的成长参考,给广大读者带来启迪与激励。
言为心声。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就是心灵的喇叭。每个人的语言都阐述着这个人的思想,每个人的语言风格都流露出这个人的个性。作为教师更是如此。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拥有一副好口才,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教师而言。口才又该如何培养呢?朱永新对此深有体会。
众所周知,作为新教育发起人的朱永新教授有一副好口才。他的演讲逻辑性强,情感真挚,语言简洁精练,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事实上,对于演讲者来说,最大的考验还不是演讲时展示出的口才,而是临场的应变能力。有许多演讲者善于当众的“演”而弱于即兴的“讲”,因为演可以反复推敲、排练,而脱稿即兴演讲就相当于每一秒钟都是现场直播,无法彩排。
朱永新的口才却近乎反其道而行之。纵观他的演讲不难发现,越是经过精心准备,他的表现越是中规中矩,如果需要念发言稿,他的表现就堪称平平无奇。可以看出,朱永新不是那种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人,而且他也很难用肢体语言“演出”发言的内容。但他最擅长的是现场回答听众的提问,再冷门的问题,甚至有着挑衅意味的问题,他也能随机应对,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全面、完整,给人深刻的启迪,令人信服。正因如此,朱永新对口才自我培养的经验,才适用于更多普普通通的教师。
其实,朱永新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刚上小学时,可能因为过于紧张,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说话结巴,这使他更加少言寡语,不愿意与人交流,经常一个人默默躲在一边读书。当时朱家没有房子,全家人借居在母亲的工作单位——政府招待所里,南来北往的客人们常常随身携带着一些书籍,他就利用地利之便,把书借来读。客人们停留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朱永新因此养成了快速阅读的习惯,一本书要么一天、要么一夜就得读完。
从小学到初中期间,有个特殊的事件,无形中帮助朱永新锻炼了口才。当时,全家人最大的梦想是能够建一栋房子,为此不停地做缝制麻袋、压制芦帘等一类的零工攒钱。不仅兄妹三人跟着父母一起努力,他们还带动了同学、朋友帮忙。为了报答这些帮忙干活的同学和朋友,朱永新开始一边干活,一边给大家讲故事。那些客人们讲过的或者从客人的书里读过的故事,不仅吸引着同龄的伙伴们,讲述故事的朱永新也沉浸在故事中,忘记了紧张也忘记了结巴。到了初中时,朱永新的结巴有所好转,开始愿意与人交流,只是,那时他的交流对象仅限于自己的好朋友们。直到高中阶段,朱永新仍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真正的改变,是从他上了大学开始。
朱永新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一进大学校园,同学中许多都是老三届,不仅年龄比自己大,学问更比自己扎实。强烈的自卑感激发起朱永新求知的欲望。从走进大学校门开始,他就成了图书馆里的常客,每两三天借阅一批书,读得似懂非懂,却始终坚持不懈。他成了运动场上的常客,尤其是坚持每天清晨4000米的长跑,以此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培养了坚忍的性情。他甚至还成了一名“翻译”:由于中学基本没学过外语,他赶紧找来一些英语教材自学;感觉教材太枯燥,就找到原版书进行翻译。他当时还曾翻译了一本《东方故事集》,尽管未能出版,却大大提高了他学习外语的自信……
在这番蜕变般的苦练后,他的口才变好了。其实,即使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中,口才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更是秉承着沉默是金、少说多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古训。但是,大学生朱永新读到了一本传记,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伟人如何把石子含在嘴里训练口才。这样一个被当下诸多国人讥讽为心灵鸡汤的故事,却震撼了一直以来口才很差的朱永新,这也成为他自我训练的转折点。
自我训练意味着自我突破,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永新想到了一个绝招:强化“外压”以挖掘潜力。他公开向同学们表示,自己的口才太差,愿意承担小组发言。同学们很高兴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朱永新。从此以后,最少每个月就有一次机会,朱永新必须代表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时,朱永新一站起身就腿发软、心狂跳,脑海一片空白,磕磕巴巴地根本说不清楚。但是小组的同学都知道他的目标,尽管他的发言堪称是出了洋相,可大家对他挑战自我的勇气还是大加赞许。汲取第一次发言的教训,再次发言之前,朱永新提前整理好文字稿,发言之前熟读,在发言时尽可能自然地当众念出来。这样尽管还是心里直打鼓、脑门儿直冒汗,但发言效果好了很多。
小小的成功,大大激励了朱永新。只要是有他发言的场合,他每次发言完毕都会认真请教听众,请大家提意见,默默记下所有的问题。然后就到图书馆抱回一大摞关于演讲和口才的书,按照上面提供的办法不断尝试。如何说绕口令让嘴皮子利索起来?如何增强心理素质从容自若不紧张?如何锤炼开头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经过这样知行合一的阅读与践行,朱永新终于在较短时间里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打好了口才的基本功,掌握了演讲的技巧。十年之后,成为苏州大学教师的朱永新,竟然以学校辩论队教练的身份,带领校辩论队在全国大学生辩论赛中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总体来说,朱永新在口才上的自我训练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第一是倾听。明白对方说了什么,能够清晰简洁地归纳出对方所说的要点,这是口才训练的第一步。第二是思考。口才,其实就是对思维能力最简便直接的呈现方式。要想讲得好,必须想得深。第三是表述。说话时必须注意口语的特点,要善于深入浅出。第四是思想。口才的最高境界不是靠技巧打动人,而是靠内容吸引人。正是在第四点上,朱永新鲜明地体现出了个人的特色。他回答听众的提问之所以精彩,并不是靠运用技巧,而是靠平生的积累,外加真挚平等的表达。
中国民办教育风云人物、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卢志文常说,他之所以走进新教育,正是因为朱永新的口才。那是卢志文第一次听朱永新演讲时,他当众提出一个问题,直指朱永新演讲中的一个漏洞。经验丰富的卢志文很清楚,台上的朱永新掌握着话语权,可以巧妙地回避问题。可万万没想到,朱永新老老实实地回答:“你说得对,这个问题的确是我考虑得不够全面。”
承认错误,是进步的开始。正视不足,是自我教育的发端。自我教育的最好时机,永远是从自身渴望改变的那一刻开始。从说话结巴到演讲家,朱永新完胜了这场自我挑战,也体现出教育真正的价值:教育,就在于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责 编 子 君)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即物理”,让物理学习真实

    夏稳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物理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通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正如教育家陶行知

  • 浅谈初中语文设问导学存在的问

    魏振萍【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设问导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要求教师按照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语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