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土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程整合
有人说:“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必然要超越工业化,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人有幸参与本校的多媒体教学革新,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本文试为这一探索作一阶段性小结,以求教于方家。
一、学习环境的构建
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依据建构广义学习理论,本校大投入地给每个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演示,强调重点。
本人成立语文课代表牵头的多媒体学习小组,加上每个班级配有的电脑管理员,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实现下述目标:①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等信息素养;③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整合的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二、整合的实例
本人在讲第一册《木兰诗》时,是整个实验的摸索阶段,利用Powerpoint,把美国好莱乌卡通片《花木兰》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然后就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些简单的课堂演示,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我们课题小组的几位教师在认真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后,转变思想,革新方法,采用以“主体——主导”为中心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搞好探究式学习,做好课堂上的互动。
在随后讲解《安塞腰鼓》时,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网页。分为“黄土高原民”,“黄土高原风”,“黄土高原情”二部分,通过这些资料及影像的了解,学生们便自然地了解到了“什么是生命的律动,力量的宣泄。”这个个案的设计还不够新颖,还是间接地给学生们去展示老师的思想。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形,本人在本学期开学之初,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研究性题目:“沙漠VS人类”。主要结合第四册《向沙漠进军》,以及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情形,尤其是2002年沙尘暴十袭北京,这就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并且收复失地呢?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心,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有时还发生激烈的辨论。为了能在辨论中站稳脚,大部分学生在网上查找许多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经过三个星期紧张准备,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有几位电脑运用好的同学还做了些网页。其中有一位同学在其哥哥帮助下利用Frontpage结合Flash制作的网页,形象生动地给大家展示出了沙漠是如何向人类进攻,而人类又是如何进行反击的,还在网页上设计有“网上论坛”。全班学生在看过之后没有一个不为之感叹、叫好的!通过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的努力学习、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模式,即利用网络探究式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学生们也由过去不喜欢语文,到积极主动去思考、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成绩,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然而,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教学中还不够娴熟;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缺乏主见,存在盲目性;由于条件限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存在许多障碍。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整合”这一教学研究做得更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人相信,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吴菊萍,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