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
郑志军
摘要: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潮流,创业期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能。财务分析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衡量,而且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加强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既是缓解创业期资金压力的切实措施,也是增强竞争力与生存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探讨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现状,并提出改善对策,为我国创业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期;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创业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长不足三年,多数企业在创业期便已夭折。由此可知,如何在创业期内生存,是每家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也是创新创业工作的燃眉之急。对于创业期企业而言,招兵买马、筹集资金、抢占市场,这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分析难免沦为盲点难点,对企业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开拓创新创业工作,补充产业发展动力,必须加强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有效提高企业生存率,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一、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匮乏
对于创业期企业,需要予以关注的事情无疑是繁琐的,筹集资金、招募人才、抢占市场,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这样一种内部环境下,财务分析难免会受到企业的忽视,投入其中的人力物力便相对较少,甚至某些企业在创业期根本没精力开展财务分析。同时,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停留于传统概念,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这也是多数创业期企业存在的问题。此外,相比其他阶段而言,创业期无疑是危机重重的,资金的短缺、研发的失败、销售的不利随时都可能发生,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风险。在面对风险时,某些企业缺乏風险意识,开展财务分析不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也不根据风险因素予以调整,直至风险变成损失时才追悔莫及。而有些企业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知,过于保守甚至惧怕风险,一发现财务状况不好便停止活动,结果错失发展良机,以致逐渐落后遭遇淘汰。
(二)需求定位不清
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一样,财务分析也有多方需求者,如机构投资者、高层管理者、政府机关等。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各方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关注也不同,银行使用财务分析对是否发放贷款予以判断,关注的是偿债能力;投资者决定是否将资金投入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产品是重要参考资料,关注的是盈利能力;而高管需要财务分析结果,是为了更科学地开展决策分析,关注的是整体财务状况。在现实中,部分企业不了解各方使用者的需求,不清楚为谁提供财务分析,导致分析报告不符合使用者要求,无法为其决策提供切实帮助。在财务分析的定位上,创业期企业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于详细,另一种是点到为止。前者属于片面重视财务分析,由于对财务分析定位不清,但又意识到其重要性,只能通过一味地细化分析结果,以期达到分析目的,但反而做了无用功。后者属于对财务分析的作用不明,未深入剖析各项能力,以及差异背后的原因,无法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三)分析效果欠佳
首先,重财务指标,而轻非财务指标。货币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为其提供业务处理帮助的同时,也限制了部分财务活动的内容,财务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有些创业期企业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忽略那些不能以货币计量的内外部因素,如社会消费观的改变、优惠政策的颁布、人事结构的变动等,只关注数字大小而忽视背后原因,指标体系多由常用指标构成,缺少对获客成本、盈利模式的分析。其次,合适的标杆难以找到。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尤其是定量指标的分析,合适的标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创业期企业所处的行业要么是新兴行业,要么是诸多大公司的支柱行业,新兴行业难以找到对比企业,而大公司的财务状况又不具有可比性,使得创业期企业难以做到合适的标杆。最后,对未来的指导作用欠佳。就现状而言,多数创业期企业都能做到了解过去、评价现在,但预测未来却少有企业做到。财务分析中断于现状的剖析,未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对未来缺少实质性指导,无法发挥服务未来的功能。
(四)财务人才不足
在创业期,企业的财务人才普遍不足,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薪酬激励机制,这是创业期企业财务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虽说财务人才相比市场需求而言供不应求,但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企业愿意花重金招聘财务人才,一般是不难实现的。但这对部分创业期企业而言是困难的,限于资金的短缺,企业为财务人员提供的薪酬不高,甚至低于平均水准,自然难以吸引人才的加入,而财务人才又基于企业的地位、名声等多方面考虑,很有可能会拒绝创业期企业的橄榄枝。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机制,这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不同于大企业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初出茅庐的创业期企业所建立的培养机制是不完善的,甚至某些企业没有成文的人才制度,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忽视学习机会的提供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居低不上。二、完善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丰富意识形态,重视财务分析
为了完善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思想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不断丰富意识形态,提高企业重视程度。一方面,加大对财务分析的资源配置,积极开展财务分析活动,改善财务管理传统观念,将财务分析置于企业层面,以此推动整体活动的顺利进程。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风险认知,既不盲目逃避风险,也不过分轻视风险,根据风险因素对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提高财务分析的公正客观,进而确保据此所做的决策既不冒进也不保守。
(二)了解各方需求,清晰定位作用
创业期企业必须知道财务分析产品有哪些使用者,以及各方使用者的需求和关注点,根据各使用者的需求,为其提供符合要求的财务分析产品。针对银行机构重点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对投资者提供盈利能力分析为主的报告,而企业高管则需要综合财务能力的分析结果。另外,加强创业期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明确其作用及功能,对待财务分析不能片面重视或忽视,各项财务能力的剖析应当深入,差异背后的原因也必须挖掘。但是,分析的程度应适当,过深或过浅都需避免,不能一味地细化分析结果,理应以提供指导作用为准。
(三)全面剖析结果,增强分析效果
第一,财务与非财务并重。在分析过程中,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关注数字的深层内涵和驱动因素,对于那些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创业期企业也应当重视,尤其是行业优惠政策、消费群体观念等。此外,在常用的指标之外,还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率、获客成本、盈利模式等特殊指标的分析。第二,为了找到合适的标杆,企业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小区域范围,可以放眼国际平台和大类行业,寻找最具可比性的相似企业,行业标准以数理化统测得出,历史标准根据变动适当调整。第三,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应当基于过去、结合现在、着眼未来,不能满足于过去问题的发现和现在取得的成就,将服务未来作为目标,提出战略性的改进措施,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四)大力引进人才,提高培养力度
人才是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是创业期企业能否立足的关键,必须大力引进财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为财务分析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一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为了能够引进财务人才,基础的薪酬激励是相当重要的,过低无法吸引人才,过高企业难以承受,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和业务难度,制定薪资范围,在实际招聘时具体确定,确保薪酬激励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吸引人才。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鉴于培养经验的不足,创业期企业应多向其他企业借鉴,设立成文的人才制度,提供学习培训机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聘请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制定培养方案,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财务分析方面,创业期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时刻威胁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意识形态、需求定位、分析效果、财务人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加以解决,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广清.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商论,2017,27.
[2]范火盈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
[3]程玲.浅析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8.
(作者单位: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潮流,创业期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能。财务分析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衡量,而且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加强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既是缓解创业期资金压力的切实措施,也是增强竞争力与生存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探讨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现状,并提出改善对策,为我国创业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期;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创业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长不足三年,多数企业在创业期便已夭折。由此可知,如何在创业期内生存,是每家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也是创新创业工作的燃眉之急。对于创业期企业而言,招兵买马、筹集资金、抢占市场,这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分析难免沦为盲点难点,对企业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开拓创新创业工作,补充产业发展动力,必须加强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有效提高企业生存率,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一、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匮乏
对于创业期企业,需要予以关注的事情无疑是繁琐的,筹集资金、招募人才、抢占市场,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这样一种内部环境下,财务分析难免会受到企业的忽视,投入其中的人力物力便相对较少,甚至某些企业在创业期根本没精力开展财务分析。同时,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停留于传统概念,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这也是多数创业期企业存在的问题。此外,相比其他阶段而言,创业期无疑是危机重重的,资金的短缺、研发的失败、销售的不利随时都可能发生,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风险。在面对风险时,某些企业缺乏風险意识,开展财务分析不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也不根据风险因素予以调整,直至风险变成损失时才追悔莫及。而有些企业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知,过于保守甚至惧怕风险,一发现财务状况不好便停止活动,结果错失发展良机,以致逐渐落后遭遇淘汰。
(二)需求定位不清
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一样,财务分析也有多方需求者,如机构投资者、高层管理者、政府机关等。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各方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关注也不同,银行使用财务分析对是否发放贷款予以判断,关注的是偿债能力;投资者决定是否将资金投入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产品是重要参考资料,关注的是盈利能力;而高管需要财务分析结果,是为了更科学地开展决策分析,关注的是整体财务状况。在现实中,部分企业不了解各方使用者的需求,不清楚为谁提供财务分析,导致分析报告不符合使用者要求,无法为其决策提供切实帮助。在财务分析的定位上,创业期企业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于详细,另一种是点到为止。前者属于片面重视财务分析,由于对财务分析定位不清,但又意识到其重要性,只能通过一味地细化分析结果,以期达到分析目的,但反而做了无用功。后者属于对财务分析的作用不明,未深入剖析各项能力,以及差异背后的原因,无法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三)分析效果欠佳
首先,重财务指标,而轻非财务指标。货币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为其提供业务处理帮助的同时,也限制了部分财务活动的内容,财务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有些创业期企业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忽略那些不能以货币计量的内外部因素,如社会消费观的改变、优惠政策的颁布、人事结构的变动等,只关注数字大小而忽视背后原因,指标体系多由常用指标构成,缺少对获客成本、盈利模式的分析。其次,合适的标杆难以找到。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尤其是定量指标的分析,合适的标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创业期企业所处的行业要么是新兴行业,要么是诸多大公司的支柱行业,新兴行业难以找到对比企业,而大公司的财务状况又不具有可比性,使得创业期企业难以做到合适的标杆。最后,对未来的指导作用欠佳。就现状而言,多数创业期企业都能做到了解过去、评价现在,但预测未来却少有企业做到。财务分析中断于现状的剖析,未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对未来缺少实质性指导,无法发挥服务未来的功能。
(四)财务人才不足
在创业期,企业的财务人才普遍不足,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薪酬激励机制,这是创业期企业财务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虽说财务人才相比市场需求而言供不应求,但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企业愿意花重金招聘财务人才,一般是不难实现的。但这对部分创业期企业而言是困难的,限于资金的短缺,企业为财务人员提供的薪酬不高,甚至低于平均水准,自然难以吸引人才的加入,而财务人才又基于企业的地位、名声等多方面考虑,很有可能会拒绝创业期企业的橄榄枝。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机制,这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不同于大企业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初出茅庐的创业期企业所建立的培养机制是不完善的,甚至某些企业没有成文的人才制度,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忽视学习机会的提供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居低不上。二、完善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丰富意识形态,重视财务分析
为了完善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思想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不断丰富意识形态,提高企业重视程度。一方面,加大对财务分析的资源配置,积极开展财务分析活动,改善财务管理传统观念,将财务分析置于企业层面,以此推动整体活动的顺利进程。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风险认知,既不盲目逃避风险,也不过分轻视风险,根据风险因素对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提高财务分析的公正客观,进而确保据此所做的决策既不冒进也不保守。
(二)了解各方需求,清晰定位作用
创业期企业必须知道财务分析产品有哪些使用者,以及各方使用者的需求和关注点,根据各使用者的需求,为其提供符合要求的财务分析产品。针对银行机构重点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对投资者提供盈利能力分析为主的报告,而企业高管则需要综合财务能力的分析结果。另外,加强创业期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明确其作用及功能,对待财务分析不能片面重视或忽视,各项财务能力的剖析应当深入,差异背后的原因也必须挖掘。但是,分析的程度应适当,过深或过浅都需避免,不能一味地细化分析结果,理应以提供指导作用为准。
(三)全面剖析结果,增强分析效果
第一,财务与非财务并重。在分析过程中,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关注数字的深层内涵和驱动因素,对于那些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创业期企业也应当重视,尤其是行业优惠政策、消费群体观念等。此外,在常用的指标之外,还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率、获客成本、盈利模式等特殊指标的分析。第二,为了找到合适的标杆,企业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小区域范围,可以放眼国际平台和大类行业,寻找最具可比性的相似企业,行业标准以数理化统测得出,历史标准根据变动适当调整。第三,创业期企业的财务分析,应当基于过去、结合现在、着眼未来,不能满足于过去问题的发现和现在取得的成就,将服务未来作为目标,提出战略性的改进措施,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四)大力引进人才,提高培养力度
人才是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是创业期企业能否立足的关键,必须大力引进财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为财务分析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一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为了能够引进财务人才,基础的薪酬激励是相当重要的,过低无法吸引人才,过高企业难以承受,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和业务难度,制定薪资范围,在实际招聘时具体确定,确保薪酬激励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吸引人才。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鉴于培养经验的不足,创业期企业应多向其他企业借鉴,设立成文的人才制度,提供学习培训机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聘请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制定培养方案,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财务分析方面,创业期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时刻威胁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意识形态、需求定位、分析效果、财务人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创业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加以解决,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广清.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商论,2017,27.
[2]范火盈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
[3]程玲.浅析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8.
(作者单位:传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