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三部曲

    戴业凤

    我们常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可是,关于育人和树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到底该如何博采众长,凝聚育人共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让核心素养下的育人真正能入脑入心,取得实效?针对这些问题,吕庆生主任主编的《初中学段“多元维度”与“纵深向度”特色育人体系》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读后,我获益良多。

    本书以初中学段的课改实情、新乡市一中及其他国内课改典型学校的校情以及初中学段学生的群体特点为基础,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对立德树人问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事例生动鲜活、语言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是一部适合指导初中学段育人工作的佳作。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由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这四大体系构成多元维度;由基本规范、基本素养、核心素养、最终目标这四大部分组成纵深向度。多元维度与纵深向度就像是一个房子的主架,支撑起了全书的脉络框架。针对“课程育人”这部分内容,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感悟。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第一曲:依据科学理论的参与模式

    在课程育人中,在将“立德树人”的含义与过去的误区进行对比后,作者对“立德树人”进行了重新界定与多重解读。作者认为,立德树人既是学生工作,也是教学工作。书中倡导“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的理念,即实施育人工作的主体有班主任,有德育老师,还有学校管理者。育人空间不仅仅是班会,还有形式多样的德育课堂、课外实践及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这些观点进一步拓展了育人工作的时空范围,触摸到了教育的运行规律,也更加切合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者结合新课改理念,深入分析国内典型教学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反思其不足,进而在参与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发现学习理论、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的支撑下,归纳出“I'm in(参与)”卓越课堂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表演等动作行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课堂行为参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论和协作等行为实现思维参与。在参与模式下,以“主题、探究、表现”为核心的阶梯式、结构化学习载体——导学案成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抓手。导学案的设计呈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的特点。在新课学习中,“I'm in(参与)”模式与导学案的结合,能有效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将自身置身于知识情境之中,实现前置性学习。学生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锤炼了主动学习能力。课程育人在教与学的亲密互动中一点一滴地生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第二曲:依托小组建设的自我管理与教育

    《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作者认为,仅依靠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设置的内容,无法快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要想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发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围坐学习——小组建设的作用。小组是课堂的组织结构,它不仅包括学习小组、学科小组,还包括班委小组。小组建设以“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建平行”为原则,也就是说,每组组员由三类学生构成:优秀的学生,良好的学生和学困生。每类同学自愿结对建组,自选组长、学科委员、班委委员。

    在长期的教学试验中,我发现学习小组的这种以各小组内部成员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合作为学习形式,以每周小组积分为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可以督促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激发小组成员学习潜力,实现全体学生的优势互补、互学共进。正如作者所说:“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共同体内的表达、争论、完善、思想碰撞、头脑风暴。”学科小组把学生置于师生交流的前台,同学们在课前主动收集学科资料、准备情景表演,在课堂集中展示、汇报自学成果。在课堂展示环节,各小组内的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补充发言人、质疑发言人畅所欲言。课堂成了“展示荣耀,交流自豪”的学习舆论场、竞技场、势能场、文化场。大家就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进。依托小组建设的自我管理与教育,使得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相互探讨中,成为学习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体验者。他们享受着学习的过程,体验着成长的快乐,也在慢慢地提升学科素养,生成着健全的人格。

    此外,班委小组为课程育人提供良好的纪律和卫生,进而保证课程育人地有效进行。所谓班委小组就是由值日班长、值周班长和常务班长组成的班委小组为课程育人保驾护航。值日班长统筹当天班级卫生、纪律和学习,值周班长统筹每周班级情况,常务班长督导、配合、协调班主任、值日班长与值周班长的管理。实际上,这样的班委小组建设真正划分和下放了班主任权力,实现了班级的责任承包和高效管理。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第三曲:依赖多元评价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高效的课堂育人离不开多元评价。之所以成称为多元评价,是因为采取的形式多样,主体多变。对此,书进行了详细说明。评价主体可以是自我也可以是他人。形式上可以平行进行,可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开展。自上而下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校评价,老师对小组的点评和小组长对小组的评价。平行评价就是小组内生生互评,班级之间互评,教师之间互评。评价结果每日统计,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表彰,并辅以口头表彰、荣誉证书和奖品。

    评价是催人奋进的助推器,是塑造优异行为的强化剂。正如作者在书中说,根据课程育人的量化考核积分,相关个人、小组、班级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公布评比结果,分享交流先进个人、优胜小组、先进班级的经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形成赶学争先的良好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师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有效锻炼师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学生也能在这种评价中,主动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在对比中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模仿中不断修正自己人生的坐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三部曲中,以课程为载体的参与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提供了展示前置性学习成果的舞台,也为学生搭建了培育核心素养的高台。在这里,人人担任管理员,人人发挥聪明才智,人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人人在合作中竞争,人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个性发展。我想,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这才是培養学生基本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可行之举,这也是本书的作者们最引以为豪,想要努力分享的教育心得吧。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春酒》课例比较研究

    摘 要:文章选取余映潮与潘庆玉两位名师的《春酒》课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两位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的共性与差异,希望

  • 行走六月

    徐秀玲我站在巫山顶上用太阳的金芒以白云为笺给你我的六月写下蓝绿的诗行绿的底蕴,蓝的高光尽收六月的杯中为你的生日醉卧在鲜花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