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个性阅读

关万鹏
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指学生个体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和影响下于相应学段里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阅读特点。它影响着学生阅读的成功,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势在必行。
一、创设真正的民主课堂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听讲、记录,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营造一个宽松自然、和谐愉悦的民主课堂,这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奠基石。例如,笔者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如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不论说对说错,说完之后可以自觉坐下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感必发,兴致盎然,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设计开放的教学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避免了答案的唯一性,这能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会怎么做呢?”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里翱翔。再如教学《童趣》时设计的问题是:“阅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富有弹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可根据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作出回答。有学生认为夏蚊起舞很美;有学生结合常识,指出夏蚊其实没那么大,声音没那么响;还有学生则联想到自己被夏蚊叮咬后的感觉……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可见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催化剂,可促使学生创造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三、消除阅读的片面性
现在的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只是进行一次性的“浅阅读”,这种阅读只是泛泛地浏览,兴趣也只是指向阅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面或主要方面。这样的阅读,由于兴趣指向面过窄,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因而阅读效果不明显。另外,这也导致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当某个“兴趣点”过去之后,其他内容就激不起阅读兴趣。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由“浅阅读”状态进入“深阅读”状态,不断深入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深入理解,做到“读有所得”,力求从阅读到写作再到人生感悟都有收获。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阅读的文本是物质性的,学生要把对这个物质的感知转化为理性的情感升华。阅读又是多元的,学生们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倘若千人一面地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去理解或思考,势必扼杀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大家换个角度思考,寻找其他答案;二要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他人长处,看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度点拨调节。例如教学《三峡》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你们知道各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都回想着说出自己所见到的四季特点,并思考它们与课文中描写的三峡的四季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如此一来,学生便会自觉地梳理阅读内容,不断拓宽思路,从而获得更深的感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责 编 阿 宁)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全面督导实

    叶青摘 要: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课改不仅要重视规模和硬件,而且要注重内涵,提高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建立健全

  •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化运用的整

    朱佩发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始不断的尝试从新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的内容积极运用,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