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解放学生的嘴巴

    摘 要:“说”是表达言语的重要途径,也是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为此,我们要努力消除学生“说”的顾虑,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空间,开展学生“说”的活动,肯定学生“说”的行为,让他们在语文课堂这方小小天地间,不断爆发“说”的勇气,行使“说”的权利,提升“说”的能力。

    关键词:说;语文课堂;解放嘴巴

    “说”是表达言语的重要途径,也是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只听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嘴巴很“紧”,很少张口说话。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掌控了“一言堂”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二是学生因为“羞于启齿”而不敢表现。学生的嘴巴上贴着两张“封条”:一张是教师的专制;一张是学生的自我封闭。[1]可见,语文课堂要解放学生的嘴巴已成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敢说、想说、能说,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消除学生“说”的顾虑,让学生“敢说”

    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生态环境”。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走下讲台,“蹲下身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成长的伙伴,学生才有“说”的机会,“说”的勇气。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说”保驾护航,要营造出一个善意、轻松的“说”的氛围,教师要极力肯定学生的“说”,予以表扬和鼓励;学生之间也要维护同学的“说”,报以热情与关注。学生没有了被老师批评的顾虑,没有了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在洋溢着和谐、民主气氛的语文课堂中,那种“说”的后顾之忧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我口说我心”的欲望;“想说就说,说得响亮”的乐趣;“我敢说,而且能够说得漂亮”的成功体验。

    二、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想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让学生想说,就必须激发他们“说”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说”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一吐为快”的话题。比如,教师在教学完《孔乙己》之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最后是怎样死的?”学生马上兴趣盎然,经过数分钟的想象、思索之后,就开始争相发言:有的说是没钱吃饭饿死的,有的说是伤痛发作病死的,有的说是再次偷书被打死的,有的说是腿脚残废摔死的,而有一个学生则绘声绘色地说:有一天,孔乙己盘着两腿,肩上用草绳挂着一个破烂的蒲包,用双手慢慢地“走”在大街上,突然,丁举人坐着马车呼啸而来,孔乙己因躲避不及,活活地被踩死在马蹄下。这个说法让同学们伤感不已。可见,话题问得好,学生才能说得有兴趣。

    三、创造学生“说”的空间,让学生“能说”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学是生生之间分享思考、沟通情感、交流感悟的过程。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我感悟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苦心孤诣,创设学生畅所欲言的时机。这就要求我们“淡化教师表演欲,强化学生表现欲”[2],要把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的“群言堂”。因此,语文课堂中,我们教师不能再做课堂的“主宰者”,要“退居二线”,把讲台慷慨地让出来,要为学生创造“说”的空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课堂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有“说”的权利,有“说”的舞台,要让他们主动地站上讲台,自觉地张开嘴巴,能够说出属于自己的“台词”:课文自己去读,问题自己去提,答案自己去辩,结论自己去议,收获自己去得。

    四、开展学生“说”的活动,让学生“多说”

    “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大力开展各种“说”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说”中去,鼓励他们在你来我往的“说”中磨练语言,磨砺思维。我们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每日新闻联播”;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小小故事会”;利用课中时间,进行“课文内容复述比赛”;利用课尾五分钟,进行“畅所欲言话收获”等活动。我们可以把讲台变为学生展现风采的演讲台;可以把教室变为学生唇枪舌剑的辩论场;也可以将教室来个“华丽变身”,成为戏剧表演的大舞台;还可以将学生实行“角色转换”,化身“小记者”、“小主持”,进行“实话实说”、“答记者问”、“走进直播室间”等活动。我们坚信学生在众多“说”的活动中不断得到训练,“说”的能力能够不断得以提升。

    五、肯定学生“说”的行为,让学生“愿说”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3]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说”应该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只要学生愿意参与,敢于表达,我们就要积极评价,正面引导。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说出” 的答案,不能求全责备,要多找其闪光点,有独到之处的回答要大加赞扬、充分肯定。即使学生的发言毫无价值或完全错误,我们也不可大声呵斥,要用心倾听,并给予帮助,让他们“拨云见日”。如果遇到学生一时半会说不出的,我们要有耐心,要启发诱导,要真诚地肯定“说者”的一切努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说”的氛围,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想说”,我们相信,只要学生“多说”、“愿说”,就能成为“能说会道”、“妙语连珠”的语言高手。当然,教师对学生“说”之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成功的,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叶敏.营造生态课堂 培养说话能力[J].华人时刊(校长),2012,(5).

    [2]张耀强.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世界教育信息,2005,(2).

    [3]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

    作者简介:张三保(1975— ),男,江西省峡江县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教改研究。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激活“代入感” 让低学段语文教

    摘 要:本文就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激活学生“代入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教学过程的浑然一体、实践活动的情趣盎然、要素落地的自然

  • 巧设语文活动,成就有效课堂

    沈姝有效教学是教育界的永恒话题,一直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