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素养
李红霞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课程。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勾连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发现要思考的问题,掌握相关的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感,助力学生德性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设置情境;活动;表达;阅读;德性素养
一、巧设情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素养
“活动栏”“活动园”等栏目,提供了体验参与性活动的范例。既有班级内的现场活动,也有家庭或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小组或全班活动,也有个体活动。不管哪种活动,都要根据教育主题的性质或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
情境一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上学路上》“这样安全吗”这个主题,教材选择了奔跑过马路、乘坐自行车时的不当举动、坐校车时打闹、在河边玩耍等场景,再现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安全现象。因为我校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市里,又地处山城,家长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情况比较少见。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过马路的情形有深刻的体会,教师设计了“演一演”这个活动情境:
两个孩子表演过马路,另外两个孩子扮演汽车司机,正开着车过来。演员分两次表演:第一次,两个同学规规矩矩过马路:第二次,两个同学在“车”经过时突然跑到马路上……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分别采访过马路的同学和开车的司机,让他们说一说两次表演分别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这个活动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追逐、打闹的特点设计的。通过活動体验,大家真正明白了过马路一定要注意安全,比老师反复口头强调过马路要注意安全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情境二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装扮我们的教室》“我们一起来设计”这个主题,教材呈现的是小组讨论,分区域设计班级的活动范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为了避免出现个别强势学生垄断活动的情况,教师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活动情境:
教室是我们的家,美化教室靠大家。为了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希望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教室的美化出谋划策。请大家在任务单上,设计一份装扮教室方案。5分钟后,我们展开讨论、交流,评选出教室装扮设计“金点子”。
二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数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擅于把自己的个体活动置于全班的集体活动中。但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将个人行动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是一个人参与公共生活必须具有的品质,是一个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设计“小小设计师”这个活动情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关注更广阔的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情境三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学习,我快乐》“学习的快乐”这个主题,教材呈现了“词语接龙”“家务小能手”两个活动和三个课外学习范例,从课堂知识学习、家务劳动学习、课外兴趣学习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懂得书本知识的学习让人快乐,家务劳动同样也能学到知识,使人快乐。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家务劳动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家务劳动的快乐,教师设计了包汤圆的活动。课前搜集了一段包汤圆的视频,准备了充足的糯米粉和馅儿,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包汤圆的经历后观看视频,总结包汤圆的方法。在开展体验活动前,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看了视频,大家知道了怎样包汤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包了呢?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分小组活动,时间三分钟,每个人都包汤圆,比一比谁包的汤圆最多,谁包的汤圆最好。
包汤圆的视频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包,学到了知识;但学了并不代表会了,从学习到学会,必须经过实践。教师设计的人人包汤圆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劳动,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二、巧设情境,在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素养
能表达,会表达,是与人交往应当具备的能力,“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目标之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地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在大家面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栏目“交流园”或标题,如“这样做对吗?”“这样做好吗?”“这样做安全吗?”“危险是怎么发生的?”“怎样安排更精彩?”等问题,明确提出辨析、讨论、交流的活动要求以外;还通过主持人的话或图画中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活动暗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巧妙地设置情境。
情境一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爱新书,爱书包”这个主题,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爱新书、爱书包,喜欢学校生活。认识与整理新书之后,教材设计了“展示书包”的场景,通过图画中一个学生的问题“弹弓也能带吗?”引出了书包应该装什么的讨论。教师把平时搜集到的学生带到学校的物品拍照后做成ppt,设计了“辨一辨”的活动情境:
请看,这是同学们平时带到学校的物品,老师把它们分成了文具类、玩具类、食品类、体育器材类,你们分辨一下,哪些物品能装进书包带到学校?为什么?
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辨别道德行为,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辨别、分析能否带到学校的物品及原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情境二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网络新世界》“新世界,有规则”这个栏目,教材通过三幅电脑屏幕插图,呈现了网络安全防护知识。实际生活中,学生上网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保护自己,安全、健康地生活,值得每一个人思考。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设计了“议一议”活动情境:
身处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你知道哪些网络安全防护知识呢?向同学们分享你的小妙招吧!小组活动,每个同学轮流发言,组长搜集大家的意见,全班交流。
主持人是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指明了学习方向和教学目标。因此,即使不是“交流园”,教师也可以根据主持人的问题提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为避免出现课堂被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占据的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等活动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境三
低年段教材在副版中采用了绘本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以图叙事,将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的故事画面中,很受学生喜欢。由于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较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发挥想象,不仅要看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还要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我的家乡产什么”这个栏目,副版绘本呈现了“马头琴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在出示了马头琴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以后,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关于马头琴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副版绘本《马头琴的传说》,用自己的语言给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同桌同学互相讲故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丰富完善自己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请学生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家乡乐器的来历渗透着家乡人的精神和文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传说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在情感熏陶中获得道德教育。
三、巧设情境,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是一门活动型课程,但是教材中的儿歌童谣、经典名篇、哲理故事、常识知识、同龄人作品却是丰富语感、提升情感、启迪智慧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巧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增强道德认知,强化道德情感。
情境一
吸毒是违法行为。虽然毒品离学生的正常生活比较远,但随着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增强,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还是有可能出现在青少年身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毒品更危险”这个主题,教材正文采用总分结构,从个人身心、家庭幸福、他人人身与财产安全、社会风气、国家民族的未来等方面总结了吸毒的危害性。这段文字简洁精当、概括全面,是引导学生开展资料搜集活动的方向引领。课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活动情境:
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危害巨大。请大家认真阅读20页的正文,思考:吸毒有哪些危害?
通过阅读正文,学生知道了吸毒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危害,初步了解了毒品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正文的提示,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这四个方面搜集资料,认识毒品的危害,强化道德认知。
情境二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不仅出现在“故事屋”“阅读角”“知识窗”“美文欣赏”“相关链接”等栏目中,它还出现在活动园中,给活动提供操作范例和目标指引。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的第一个主题“班规的作用”,教材在用三张照片举例说明班规的作用之后,展示了两个班规,这两个班规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班规制订的内容,为第二个主题“班规我们订”提供了活动前的准备。教师设置了“读一读,想一想”的阅读活动情境:
班规可以让同学们在班里快乐、安全地学习、活动,使班级生活健康有序,因此,班规很重要。那么,班规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大家阅读9页的两个班规,思考班规包含的内容;比较两个班规不同的地方。
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班规内容的看法,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班规的不同之处,为第二个主题学生制订班规的动手操作活动打下基础。
情境三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父母多爱我》“父母默默的爱”这个主题,两个“阅读角”分别用一篇文章和一首诗,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尤其是《妈妈的爱》这首诗,深情而真挚。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阅读活动情境:
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妈妈的爱》这首诗,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在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并仿造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妈妈的爱是什么,像什么。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父爱,说说在自己的眼中,爸爸的爱是什么,像什么。通过阅读,朗诵,交流,仿说,学生对父母的爱体会更深,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润物无声。道德与法治课程每一课都是多种类型活动的有机结合,根据活动类型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情境中,全身心参与,倾情投入,从而习得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进而形成道德行为。德性素养在活动中悄然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刘菁,谢星星,吴云,姚怡峰,高静. 如何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2]伏玲. 在情境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養——以《宋明理学》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7(08):25-27.
[3]杨黎明. 浅议小学生的德性养成[J]. 新校园(中旬),2017(03):24.
[4]罗朝霞.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 家长,2021(15):165-166.
[5]韩清玉.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1(3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