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四维视角看县域

    开栏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来路,初心不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当代县域经济》自本期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聚焦改革开放40年县域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敬请关注。

    40年,弹指一挥间,却在中国书写了一段精彩的改革开放史,留下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伟迹丰碑。

    这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40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40年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中国声音自信、自豪:“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如果说中国与世界是大视角,那么,乡村与县域则是大视角里的精彩片断。县域承载最广大的中国人口与地域,从县域视角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上下求索、一往无前的篇章值得大书特书。

    人 从城乡分隔到城居一体

    人类世界,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观察县域的变化,第一视角理所当然应该是人。谈人,就得谈具有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从古至今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其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商代“登人”,汉代“编户齐民”,宋代“保甲制”,汉人的户籍制博大坚深。

    而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一段从城乡二元制逐步迈向城镇居民一元制的过程,如今,公民已可实现从乡村到城镇的自由迁徙,劳动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要素得到更大范围的激活。

    改革,是制度的改变与完善;开放,是封闭形态的打开与放松。曾记得,少时农村的户口簿上,有“农业”二字,如果是“非农业”,则意味着这家子是可以吃财政饭的居民户口。这条界限极难逾越,1985年,“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限制,是当年全国县域的基本社会现象之一,曾起到積极作用。

    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率先突起,小渔村深圳迅猛崛起,全国人才纷纷涌向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沿海地区,出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有壮观的“孔雀东南飞”。

    务工潮、打工潮使得人员的城乡交流、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与广泛,户籍制度也随之松动。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常住户口”出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7月,可以随迁、投靠落户。2001年3月30日,取消计划指标管理。至2009年3月,河北、辽宁等13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2013年,户籍制度改革成为2013年政法系统四项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从城乡二元分隔到城镇居民一元同权同义务,40年,中国人民迈出了从严到松、到活的一大步。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第一要素的人力的放开与激活,催生了县域极大的活力。曾经,西部县域人力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支持了东部发展,又带给西部资金与技术,如今,学得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务工人才,又流回西部,成为建设西部县域的生力军,“归雁经济”“返乡工业园”等在西部县域四处开花。

    地 从包产到户到乡村振兴

    中国的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激活史。对内是改革,对外是开放,内外交流循环,方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而土地,是40年改革开放所激活的另一重要要素。

    曾经,农村户籍与土地严格捆绑在一起,农业人口,一人几分地,上交多少公粮都有严格标准。“大锅饭”的年代,挣工分领口粮,人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土地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40年不长,但也足以隔离几个时代。如果问现在的90后、00后知不知道“包产到户”,没有几个不是懵的。

    “包产到户”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这被称为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1979年,安徽省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同时,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穷困生产队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

    1980年9月,“包产到户”得到肯定,在全国农村迅速推广。

    同年,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四川广汉向阳镇,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以乡人民政府建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向阳镇被誉为“中国第一乡”。

    1981年6月,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全国农村生产队总数的19.9%。

    研究这段历史的专家们认为,“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如今,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农村改革随之继续深入推进。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拉开新一轮土改大幕。2017年10月31日,中国的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请人大审议。草案明确,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也在推进,从2014年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到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关于地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当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革开放给广大县域注入了极大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进程当中,乡村振兴正全面推进,县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8年6月1日,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政党领导人和代表来到小岗村,6月2日,由中联部主办的以“改革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第十九届万寿论坛在村里举行,40年来小岗村的巨大变化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如今,小岗村已建成4300亩高标准农田,已土地流转8885.6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1.2%,还成为了国家生态文化村。

    四川广汉市向阳镇也取得了巨大发展,已经形成了食品制造、电气设备、高端造纸三大支柱产业,拥有生产经营性企业328家。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GDP)27亿元,同比增长9.6%;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被列为四川全省首批百镇行动试点镇。

    政 从刚性管理到柔性服务

    40年,县域政务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服务,从零散跑腿式到集约化一站办结式,如今又发展到电子互联式“一网通办”,迈出三大步。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40年改革开放孜孜以求的目标。

    以前,是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现在,到政务服务中心,跑一趟就可全部办结。以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阳光服务,标准化服务。如今,“一站式办结”又向“一网通办”方向发展,在成都、西安,群众迁户口或落户,可以进行网络提交材料进行网络审核,几个工作日就可以从一座城市落户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个省……

    一切都是基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着手,一切都是从群众办事更便捷着想。改革让办事简化,开放政务更阳光、便捷,改革开放推动县域政务向柔性服务大步踏进。

    4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进行了7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已由1982年的100个削减为2018年的26个。最近的一次机构改革是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

    上下求索,与时俱进,不断革除各方面体制弊端,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政府的自我革新力保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强大的动能。

    在县域,从县到镇到社区、村社,一个接一个的政务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政务服务的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办公的集约化程度的提升,权力审批清单也得到极大的简化。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的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废止了一大批权责清单,审批效率显著提高。成都市把5大类70项公共资源集中在市政交易中心进行,近年来完成交易项目78941个,交易金额达10349.38亿元,节约资金393.53亿元。

    欠发达地区的四川省南江县梳理出七大领域的重点公开,由7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分布实施,整体推进,交出“明白账”,接受村民监督。

    2018年4月,四川甘孜州出台《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提速。

    经过10余年的努力,安徽实现了省、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乡、村两级覆盖率近100%,覆盖城乡、上下联动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政府服务的效率与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考量之一。40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机构履职能力,优化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不断地推动着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市到县域广大基层的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向更优更好的方向发展。

    企 从乡镇企业到现代公司

    企业是人和经济的集合体。县域企业除了越来越缺乏活力的国企和集体企业之外,改革开放之初就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包产到户”之后,亿万农民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激发了巨大的力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个体纷纷创办乡镇企业,机砖厂、面粉厂、清酒厂、饲料厂等大量涌现。这些企业,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经济商品较为缺乏的初期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据统计,1978年,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到1987年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时,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产值合计增加到4854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04%,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乡镇企业,撑起县域经济的一片天。到200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13%,乡镇工业增加值达4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5%,开创了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的道路。

    虽然乡镇企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已占全国相当大的比重,但其发展仍有管理粗放、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等局限性,隨着技术进步、产品替代的加快,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不少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乡镇企业日渐式微,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但仍有不少乡镇企业完成蜕变,最终与人力资本结合,发展成现代化大公司。

    乡镇企业,在东南沿海发展地区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省德清县,政府鼓励乡镇企业“走出去”,开拓大市场,与供给侧改革深度结合,与高校建立联系,引进沪杭人才、技术资源,开发出市场急需的产品。一个小县,产生了两家上市公司。

    广东省的乡镇企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全省工业增加值中乡镇工业占半壁江山,乡镇工业职工占工业职工总数的六成以上,乡镇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突破八成。如今,广东乡镇企业的本土工业化带动着区域特色的城镇化进程。

    四川省泸州市,乡镇企业多以酒企为主,借助四川大力发展“中国白酒金三角”机遇,以文旅相结合,打造“名酒名镇”,以酒促游,以游促酒,保持持续发展。

    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方能不断获取发展动能。从乡镇企业到现代化大公司尤其如此。40年来,县域经济正从内转向外,借助供给侧改革,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县域的新一轮跨越。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