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调解节目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朱文丰
电视调解,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与媒体发展变革有机结合的产物,牢牢植根于我国民生新闻的热土,并以上海娱乐频道《新老娘舅》为发端,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成功为爆发点,逐渐掀起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发展的热潮。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北京科教频道《第三调解室》、辽宁卫视《复合天使》、湖北卫视《调解面对面》等大批电视调解节目纷纷涌现。其中,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虽然并非电视调解节目的首倡者,但其以敢闯敢试的勇气,通过理念、模式、管理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优,迅速赢得了深圳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实现了平均收视率近3、收视份额超过10%、同时段本土收视排名第一的喜人成绩,不仅为深圳都市频道打造出了新的品牌节目,而且开创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创新的“深圳现象”。
理念创新——基于对深圳移民城市社会管理特殊性的认识
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节目的开播,是在深刻理解我国社会转型、电视调解风潮兴起的大背景下,深圳作为我国最大移民城市管理特殊性后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具体说来,这种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圳移民城市的人口复杂性。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据深圳市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的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仅有31.4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26万人,非户籍人口仅有0.15万人;到了2011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46.74万人,增长比例高达3300%,远远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长比例,其中非户籍人口778.85万人,增长比例更是高达519200%,占总常住人口比重为74.41%。由此可见,在三十多年里,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长之快、深圳非户籍人口占总常住人口的比例之高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所不能相比的。诚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之所以能够从三十多年前的小渔村发展到今天在国内外均有较高影响力的、年GDP超万亿的大型城市,与无数外来人口的贡献分不开。但是,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建立起针对如此之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复杂的人口来源结构的城市管理体制,却并非易事。
二、深圳城市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在庞大移民群体的作用下,深圳的城市管理任务具有相当的艰巨性。首先,相对于内地各省份,深圳的城市人口几乎来自于全国各大省份,存在着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的极大差异,这既成就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包容性,也是滋生各种民间矛盾纠纷的温床。其次,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占比过高,在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与户籍人口存在差异,也易于带来各种矛盾纠纷。第三,大量的流动人口,往往成为了深圳关外、城中村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的源头,是造成深圳城市治安、影响深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最后,大量的低学历、低收入来深务工人员,在处理与自身有关的各种纠纷上缺乏理性思维,同样是造成各种民间纠纷的重要因素。
三、主流媒体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在加强深圳城市管理、推动深圳城市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2010年,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调研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三大国有传媒集团时就明确提出,媒体要发挥自身舆论影响力大、传播面广的优势,自觉成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要在社会矛盾纠纷中起到积极的化解作用。实际上,作为深圳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深圳广电集团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管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一时间》、公共频道《18点新闻》、新闻频率《民心桥》为代表的一大批民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积极将视角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民生问题,对于沟通党委政府和群众,促进深圳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民间纠纷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党委政府的要求,更好地参与深圳城市管理、社会创新,深圳广电集团以高度的城市管理参与者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决定在深圳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深圳都市频道开播《第一调解》节目,增强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力度。
模式创新——在创新求变中推动节目健康向好发展
节目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内容、形式与风格的创新。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自开播以来,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同类节目,认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节目发展模式,在内容、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呈现了较多亮点。
一、在节目内容上,实现了广度与深度的新开掘。首先,在题材与视角的广度与深度开掘方面,《第一调解》除了将视角主要集中于故事性较强的传统家庭矛盾的调解之外,还适当关注部分故事性较强的邻里纠纷、朋友纠纷等社会纠纷,同时在选题的地域来源上适当扩展。即便是对传统包括夫妻纠纷、长辈与子女纠纷等家庭矛盾的选题,也力求从婚姻问题、家庭暴力问题、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等更具社会意义、教育意义的角度进行开掘。其次,在节目亮点的广度与深度开掘方面,既做了事前的预估与策划,又对长达几个小时的节目录制素材进行精心挑选与剪裁,将矛盾纠纷的诉求点、调解团队的精彩调解以及最终调解结果等易于闪现亮点的地方予以精彩呈现。第三,对于任何一个矛盾纠纷的调解,其中必然存在反复波折、曲折艰辛,甚至是调解的最终失败。面对这种情况,节目的播出并不回避,而是予以真实呈现。这并非调解的失败、节目的失败,而是向观众传播一个真实的调解过程,也传播着“劝和”工作的艰难。这样的节目播出拓宽了播出内容,增添了内容深度。最后,节目适当播出节目调解后的事件当事人的最新生活情况,这种将反馈作为节目内容予以播出,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而且以此强化了节目注重反馈、注重实效的服务性、权威性和深度性。
二、在节目形式上,实现了坚守与创新的新融合。自《第一调解》节目诞生以来,栏目组始终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节目的全方位创新。可以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第一调解》不仅从选材、视角等方面强化节目的内容创新,而且从基本要素、宏观框架等节目形式上也进行了大力创新。特别是在节目形式上,《第一调解》实现了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将坚守与创新有机融合,开创出了众多的形式亮点。
首先,移动调解车的引入,成为了《第一调解》形式创新的最大亮点。2013年,为了加强节目形式创新,也为了更好地推动节目走进基层、走进社区,更好地服务民众,《第一调解》引入了移动调解车。在每期节目的录制中,移动调解车带领主持人、调解团队走街串巷,深入工地、家庭,帮助事件当事人协调沟通、解决各种矛盾与纠纷。移动调解车的引入,促使节目走出演播室,走向更为广阔的户外,使得节目的播出不管是素材还是调解过程,均是在演播室以外的空间进行,极大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和灵活性,也增强了节目的播出效果。
其次,在变化中坚守,灵活运用人民调解的法律程序。遵循人民调解的法律程序,是电视调解节目确保节目合法、权威、严肃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所有电视调解节目均严格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操作,那么就会使得所有电视调解节目显得千篇一律,形式呆板,严重同质化,降低了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为此,《第一调解》首先将人民调解的法律程序作为基本原则,同时又进行了大力的创新:一方面充分挖掘各个程序上的节目亮点,另一方面又积极弱化程序痕迹。特别是在移动调解车推出以后,《第一调解》的程序痕迹得到了极大削弱,调解团队成员在节目各个环节中的个性、风格得到了更好地释放。其次,节目着眼于对常规要素的深度挖掘,实现了在细节上的精细打磨。在每期节目标题的制作上,既要体现节目最具故事性、最吸引人的地方,又要做到思想健康、不渲染、不猎奇,实现了节目标题制作水平的大提升;在每期节目的包装上,节目始终将呈现亮点、设置悬念与塑造节目正面健康形象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宣传片的包装水平;在节目编排剪辑上,综合运用悬念、倒叙、插叙等手法,实现了对节目主要内容、精彩内容的完美呈现。
三、在节目风格上,实现了贴近与健康的新突破。节目风格是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所散发出的味道,是一档节目的品格与个性。节目风格既可以通过内容与形式而自然生发,又可以通过节目运营者在尊重节目类型规律基础上主动设定。成功的节目风格往往是对目标受众接受习惯的准确把握后设定形成的,往往是个性鲜明、备受欢迎的。《第一调解》节目在面对全国电视调解节目层出不穷的局面,提出了要保持节目的地域性这一鲜明个性,并且将节目发展目标设定为“打造最温暖人心的民生服务调解法治节目”。其中,“最温暖”成为了节目风格的整体概括。这种对节目风格的预设,促使节目朝着不断贴近群众的方向发展,不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自身所遇到的矛盾纠纷,而且用充满温暖的节目风格去触动社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这种对节目风格的预设,也确保了节目始终保持着正确的节目价值观,始终以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把控舆论导向,弘扬主流价值,促进节目健康发展。
管理创新——打造一流的节目执行运营团队
一流的广播电视节目,源于一流的节目执行运营团队。《第一调解》积极以节目执行运营团队建设为核心,不断强化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团队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快速提升了节目执行运营能力和水平,进而有效提高了通过电视调解实现媒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水平。
一、积极强化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建设。节目通过电话、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互动手段,以及与公检法部门的深度合作,与律师、调解员等相关社会专业人士及机构的合作,有效拓宽了节目选题来源渠道,形成了长期、可持续、多样化的节目线索供应库。节目通过对知名调解员、律师、心理专家等直接接触和海选等各种方式,为节目储备了高素质的专业调解团队资源。在内部资源整合方面,节目主要依托于深圳都市频道的一档知名品牌法制节目《法观天下》节目团队开展相应资源整合工作:一是内部人力资源整合。《第一调解》作为电视调解节目,《法观天下》作为传统法制节目,前者脱胎于后者,是后者的延伸与创新。后者的节目团队对于制作电视调解节目,有着先天的敏感和优势。二是内部经验整合。在《法观天下》节目较长时间的运营过程中,团队成员已经积累了法制类节目的相关运营经验,这种经验在新节目的开发《第一调解》过程中被“本土化”地结合运用,快速推动了《第一调解》节目品质的提升。三是宣传资源整合。《第一调解》依托于《法观天下》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知名度,开展了宣传资源的联动推广,通过在《法观天下》节目中密集播出《第一调解》的节目宣传片,并在《法观天下》节目中综合运用消息、小专题、主持人口播等方式,积极推介《第一调解》各期节目,实现了《第一调解》节目品牌效应的快速提升。此外,开播更早《法观天下》与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公安局等深圳市区级对口单位、律师行业协会、高校和律师事务所等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也为《第一调解》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二、积极强化学习型团队建设。《第一调解》节目团队十分重视内部成员的培养锻炼,不仅在日常的实战采写编评过程中对记者、编辑提出了严格的规范和较高的要求,而且还以更广阔的视角加大对内部成员素质的培养,积极督促内部成员和整个团队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一方面,团队坚持“传帮带”的内部成员发展模式,通过日常工作中团队业务骨干、专业人才对新人的帮扶带领,快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团队坚持每周挤出至少半天到一天时间学习业务、交流心得。此外,团队还邀请大学教授、业内专家、嘉宾律师等走进栏目讲课,使团队成员在新闻理论、电视业务、时代潮流、法律知识等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营养。
三、积极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自《第一调解》开播以来,为了使节目团队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栏目组不断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建设,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电视调解节目运营规律的团队管理机制,做到了流程管理、会议管理、投诉管理、岗位设置管理、考核管理、成本管理、用车管理等各方面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为了更好地开展《第一调解》栏目工作,栏目组建立起了符合现代电视调解节目生产流程的模式,成立了选题组、制片组、编导组、剪辑组、包装组和主编组,实现了团队协作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提升,也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和高效化,并可责任直接追究到人,节约了上百万元的节目生产运营成本。(本文为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编号125C020)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1.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界定、总体思路和体系建构》,《江海学刊》,2011(5)。
2.谭颖琳:《〈金牌调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声屏世界》,2011(11)。
3.傅小随:《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深圳的实践为例》,《桂海论丛》,2011(5)。
4.孙 磊:《刍议电视法制节目如何实现形态创新》,《中国传媒科技》,2012(12)。
5.杨汉青:《直观分析电视调解类节目在内容与演播厅设计上的差异——以〈金牌调解〉与〈幸福魔方〉为比较案例》,《新闻与传播》,2012(9)。
6.徐偲骕:《调解类电视节目公共性研究——以SMG新娱乐频道〈新老娘舅〉栏目为例》,《南方电视学刊》,2013(2)。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