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伟艳 赵华

    摘要: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之产生了一个孤独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受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往往忽视儿童自身的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各项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和发展权正遭受损害。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宽沟通渠道、开创教育新模式、结对帮扶、关爱儿童健康等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受监护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发展权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数亿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化的浪潮,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滿十八周岁的儿童。据“六普”数据估算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100万,而这个庞大的群体自身权益正日渐遭到侵犯。本文拟揭示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权、生命健康权、受监护权和受教育权等权益缺失的现状,探索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权益的路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权益受损的现状

    (一)父母监护缺位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监护人,对儿童有监护职责。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因常年外出务工,未能充分履行对儿童的监护职责,而是将儿童委托给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朋友代为监护。相关研究表明,多数外出的父母一年仅回一次家,甚至有些父母几年不回家,父母和儿童的交流通常以电话或短信为主。因条件限制,多数农村地区无法进行网络视频,长此以往,儿童和父母之间产生陌生感。另外,独居的留守儿童受监护权严重受损,儿童的受教育权、发展权等相关权益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每年有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由老人和儿童组成的空巢村已经成为常态,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常年不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存在监护严重缺失的现象。

    (二) 受教育权受限

    人一生接受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其中,家庭教育对接受完整的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甚至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发展趋向。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信息闭塞,观念传统封建,诸多农村留守儿童过早的丧失了上学的机会,转而挑起本不属于他们的农活重担,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照料,反而要照顾家中老人,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虽然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但“动态留守”的生活状况使得他们流动在一个并不稳定的学习环境中,徘徊在接受完整教育的边缘地带,导致学习碎片化,无法享受系统的基础教育。另外,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堂,父母在儿童的启蒙教育过程中缺席,对儿童后天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独居儿童在解决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的同时还要走山路上学,难免精力不足,甚至部分被迫辍学,受教育权严重遭到侵害。

    (三)发展权缺失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等权利。其中,发展权涵盖了儿童享有与其身心发展、精神状态、道德规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水平。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和日常呵护,生活上营养膳食搭配不均,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精神上无法及时得到父母得鼓励与正确的引导,使得儿童内心的情感方面受损,导致儿童的个性怯懦,缺乏自信,潜能得不到充分挖掘,身心健康发展不充分,严重限制了儿童的发展权。

    (四)健康权受到影响

    据资料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其他家庭总体较好,留守儿童的日常零花钱也多于非留守儿童。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并没有显著的改善,相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现状。农村的祖辈们清贫一生,生活拮据,没有改变旧生活方式的观念,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仅能满足儿童一日三餐不饿肚子,儿童成长阶段必需的营养搭配无从谈起。另外,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营养价值低的零食和打游戏,非但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还助长了乱花钱的坏习惯。此外,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儿童被囿于家庭的框架内,并不是权利的主体,发言权被忽视,参与权更难以保障。

    二、留守儿童权益缺失的现实表征

    (一)亲情缺失,心理脆弱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疏导,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出现严重的障碍,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威胁。留守儿童父母在儿童的成长阶段长期缺席,使得儿童缺少倾诉对象,通常安全感不足,缺乏自信心,比较敏感,心理抑郁,性格相对孤僻。一些留守女孩在生理变化出现时由于缺少母亲的关心和指导,通常比较惊慌无助。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经历在三年以上,多数父母半年以上才能回一次家,甚至几年没有回家与儿童团聚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电话成了维系父母与儿童亲情的唯一纽带,但一周内能与儿童通一次电话的父母还不到1/3,76.7%的留守儿童表示难以应对亲情关系的断裂和隔膜,有些儿童甚至对父母有陌生感,多数儿童内心脆弱,孤独感强烈,渴望父母的陪伴。

    (二)学习成绩下降

    隔代监护越来越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在于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多数祖辈年事已高,文盲或半文盲状态明显,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品格培养等方面难以给予正确的引导,无法辅导儿童功课。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家时,多数儿童热爱学习,学习的积极性高,生活习惯良好。但父母外出后,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儿童在生活上明显开始变得懒散,疏于学习,甚至产生厌学倾向。另外,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分布在落后封闭的偏远农村,某些父母受“读书无用论”的蛊惑,对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够重视,间接致使某些偏远乡村的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加之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农村儿童无法平等的享受到像城市儿童的正规化教育。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平等的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然而分布在落后农村的大量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被迫放弃受教育机会抑或接受低质教育。

    (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多数留守儿童年龄偏小,祖辈家务繁重,疏于照看,使得儿童生长环境安全系数较低。大多数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面临来自同学、邻居的欺负,正常的生活受到困扰,性格往往孤僻自卑,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因缺少监管,溺水、触电、打架等危及儿童生命健康的事件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儿童被不法分子拐骗或控制,成为行窃犯罪的工具,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同时,儿童患病却得不到及时治疗,年轻的生命轻易被死神剥夺。这些意外伤害事故随时潜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周边,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威胁。

    (四)生活条件差,儿童身体健康欠佳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居住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家庭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外出务工的父母多以体力活或小生意为谋生手段,收入微薄,致使家庭经济水平低。另外,祖辈素有节俭的习惯,仅注重儿童吃饱穿暖,很少给儿童生活搭配新鲜蔬菜水果,使得儿童营养不均衡。祖辈监护人忽视儿童营养搭配,大多数孩子营养跟不上,生活水平低,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权益保障路径

    (一)搭建沟通平台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亲情缺失,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呵护,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这一困境,积极引入大学生村官和站点管理员模式能有效缓解留守儿童亲情缺位的心灵创伤。发挥年轻大学生村官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优势,实行大学生村官“组长制”,即将村里的留守儿童分别分配给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担任组长,负责组内留守儿童的心灵沟通和学习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外,指定专门的管理员指导留守儿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的父母搭建视频对话平台,通过定期的视频对话,拉近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让父母了解督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也使得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给儿童创建一个健康快乐地成长环境。

    (二)开辟远教课堂

    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免费定期向留守儿童输送远程教育资源。以留守儿童的年龄层次和学习需求为标准,由乡镇和村委负责,组织留守儿童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和有关中小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比如科普知识、假期安全教育等节目。通过远教网络资源扩大留守儿童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品格,全方位提升儿童素质和能力。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以致在思想和行为上缺乏正确引导,因此,通过播放一些红色爱国影片来构建起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填补他们的心灵空缺,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帮助留守儿童规范言行,使得他们在轻松欢乐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三)开展结对帮扶模式

    机关、学校和村组干部为主体创建帮扶机制,通過爱心通话、走访和座谈联谊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送温暖,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儿童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缓解儿童生活压力。另外,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加入到各项积极向上的活动中,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开发他们的潜能,展现儿童应有的活力。同时,有效发挥乡镇妇联的联结作用,与学校密切配合,定期开展交流主题活动,倾听儿童的心声,陪伴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更要不断激发留守儿童积极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使广大留守儿童在互动中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培养乐观自信的品格。

    (四)引导农民就近就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归根于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无产业可发展造就了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因此,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吸引农民就近就业是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恶化的主要措施。首先,依据不同地域农村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如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帮扶农民就近发展,增加收入,减少农民外出,使得父母能够陪伴在儿童身边;其次,政策方面适当向农村倾斜,引进新兴项目,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思想引导,开发农村地区资源,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和创业,改变空巢村和留守儿童的现状;最后,完善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水、路、电等基础建设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整体发展,公共服务到位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同时便于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2013.

    [2]段成荣,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

    [3]李亦菲.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R].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

    [4]李明慧.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其受教育权保护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5]彭清燕,汪习根.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法治建构新思路[J].东疆学刊,2013(01).

    [6]王玉香.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的缺失与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3(04).

    [7]钟婉君.留守儿童缺失的人权保障[J].学理论,2011(17).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 成果,项目批准号10BFX079。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