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巴道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
摘 要:历史上曾经繁盛的洋巴道,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潜在的旅游景观开发价值。通过对洋巴道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提出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发展旅游观光,通过雕塑、表演等艺术手法进行表现,突出其旅游价值,提升人们对古道文化的整体关注度,促进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洋巴道;历史文化;旅游价值
我国悠久的历史与先民的生存智慧,造就了许多承载着历史信息与重大价值的古道文化线路。洋巴道即是我国众多古道路之一,历史悠久,路程长达千里,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政治、军事、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沿途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连接着古代与现代文明,是一条具有文化性、教育性和景观性的线性道路遗产。[1,2,3]洋巴道沿线大部分区域由于地处偏僻,生态环境少有破坏,保护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丰富,途径陕川渝三省市,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为发展景观旅游提供了重要的构建依据。
1 历史上的洋巴道
洋巴道是我国古代自京城长安通往巴蜀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古蜀道中穿越巴山的四大栈道(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之一,是长安通往万源、涪陵,进而联系重庆诸地的重要道路,也是秦、巴、楚文化交融之所。文献中较早提及洋巴道的是《晋书》,该书卷一《宣帝纪》记载,司马懿的部军从西城(今安康)溯汉水而上到西乡,走的是子午道南段,再由西乡南下,则是取洋巴道入开县、万县、朐月忍。[1]由此推测,司马懿能循此道进军,则此道开通必在三国以前。随着近年来巴文化相关遗迹、遗址的发现,人们对洋巴道的开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洋巴道的开通、拓展和巴文化的兴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98年发掘的城固宝山遗址,发掘者将其命名为“宝山文化”,用以指代主要分布于陕南汉水上游的早期巴文化类型,它与陕西城固、洋县境内出土的“城洋铜器群”的商代青铜器遗存的主要存续年代基本同步,应属同一文化系统,[2]湖北宜昌的路家河遗址也是商代的遗存,同样属于早期巴文化类型,从汉水上游及川东北和鄂西三峡地区多次发现和发掘出的早期、商代、战国时期巴文化相关的遗迹、遗址来看,能够说明这一文化联系通道的某些情况。考古学者判断,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直至商周、战国之时,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文化联系和交流,由此得出洋巴道这条交通线路在这一时期已经得到了使用,以及洋巴道对于这一时期交通活动的重要作用。[1]唐天宝年间因唐玄宗为贵妃杨玉环运送川南荔枝,洋巴道和穿越秦岭的蜀古道之一的子午道,一起被称为“荔枝道”,子午道为北荔枝道,洋巴道为南荔枝道。当时的荔枝道被设定为国家驿道,其在开元盛世时奏响了发展史上的最强音,又在安史之乱后走向下坡路而衰落,加之五代之后长安不再作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洋巴道不再繁盛,转为民间的商旅和文化交流道路。在国家层面,洋巴道沿线区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经济、政治和军事作用,实现有效的统治和不同政权的攻伐需要洋巴道;在民间层面,人员往来、人口流动、商贸物流和文化交流需要通过洋巴道进行。[1,2,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洋巴道成了一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多彩长廊。
洋巴道长度仅1000公里左右,里程最短,称得上是捷径,其所联系通达的对象,指向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峡江地区,这在蜀道系统中是颇为独特的。[4]根据史料记载,结合专家实地考察,可以确定荔枝道基本走向为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宣汉—平昌—万源—通江—再入万源—镇巴,然后进入陕西西乡的子午道后直达长安。
2 洋巴道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
2.1 历史事件
荔枝道曾发生过诸多的历史事件。众多的历史人物与荔枝道有关,主要历史事件如下:三国时期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在建安二十三年北取汉中之战,皆发生在此道上。[2]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喜食荔枝的嗜好,从涪陵荔枝园取道洋巴道运送荔枝,过子午道直通长安,并在此二道上设置专驿,荔枝7日之内送到华清宫保证了鲜润程度,驿使30里一换人,60里一换马,紧鞭急蹄,日夜兼程,战马身负荔枝,马上驿使手持铜铃,“未到时先振铃,不让路者马虽踏死亦不追究”,百姓“闻铃变色”,[5]驿站传送荔枝不知累死多少驛卒和马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诉说着荔枝道上这一段心酸的血泪史。崇祯十三年,明将左良玉曾从西乡、汉阴入蜀追歼张献忠起义军,在荔枝道附近的任河谷道进行了一场“玛瑙山之战”,大败了张献忠。[1]荔枝道沿线曾分布着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发生过由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指挥的著名的万源保卫战。
2.2 诗词文学
以荔枝为代表的南方水果源源北运,以及军事活动、商贸活动的原因,拓宽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范围,历代的文学题材在荔枝道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留下了旭许多文人墨客的佳句。著名人物及作品有唐代李白的《蜀道难》、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以及宋代词人苏轼的《荔枝叹》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启迪和思考。
2.3 遗迹资源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洋巴道沿线区域积淀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沿线区域遗迹数量众多,类别丰富,有关隘、城寨、寺庙、古道、古桥、村落、墓葬、摩崖造像、碑刻、牌坊、塔等。有的保存较为完好,有的已经残缺,有的已经湮灭有待考古进一步发掘。从时间跨度上讲,从新石器以来均有遗迹散落各处,地处宣汉县的罗家坝遗址,是一个涵盖新石器至东汉的文化堆积的巴人文化遗址;西乡县李家村遗址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的第一个前仰韶文化早期文化遗址,两处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富有观赏性的文物群落。其后以唐、宋、明、清和民国期间的遗存为多,[6]直到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所留遗迹、标语等,均是构成景观的重要资源。
洋巴道沿线区域的寺庙、牌坊、摩崖造像和题刻等遗存,或建造精巧,或人物栩栩如生,或书法精妙。达川区列宁街有四座清代石牌坊,均为三层斗拱,层层飞檐,镂雕图案,浮雕故事,古朴隽秀,附之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颇为壮观。宣汉县唐家坝摩崖造像、浪洋寺摩崖造像等历经风雨,造像艺术独具特色。各处遗迹上的书法遒劲有力,方圆兼备,行云流水。遗留古民宅,往往是官宦显贵之家,建造讲究风水,排列有致,所用材料砖石、木料均精雕细刻,颇具古韵,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教育意义。荔枝道沿途遗存有古遗迹,是人们探究历史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史证。
3 旅游价值
洋巴道文化的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式是发展旅游观光。荔枝道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遗产,以及沿线丰富的植物种类,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开发高品质旅游观光景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域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不断地提高地域文化的品位,才能实现旅游价值的最大化。洋巴道沿线历史文化的遗产具有人类学价值、民俗学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等,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一个历史事件、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就会生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历史遗迹就是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将洋巴道沿线的历史事件、诗词文学等通过雕塑、绘画、表演、说唱、书法等艺术手法进行再现,让游人了解诸葛亮、刘备等人当年的金戈铁马、唐代“一骑紅尘妃子笑”的尘土飞扬、明代起义军壮烈的战场、近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视死如归……游客在感受自然的美景外,还能够领会古人投射在这些故事、诗词、遗迹等上面的人文之美,感受曾经的古道风貌和历史。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包括历史遗迹就能够在游客眼前“活”起来,从而使这里的一山一水都具有故事,突出了洋巴道区别于其他古道的特点,从而吸引游客来此旅游的欲望。
4 结语
历史文化已成为旅游的核心景观,不可再造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财富,人们应该关注与爱护,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展现其文化魅力。将洋巴道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升古道沿途区域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增强其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倪玲玲.蜀道之荔枝道的历史沿革[J].寻根,2016(1):86-87.
[2] 李久昌.荔枝道早期史考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7-59.
[3] 黄中平,王成佑,陈天波,等.达州段荔枝古道开发利用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27(01):30-35.
[4] 蜀道之荔枝道的历史沿革[DB/OL].巴中市旅游局,http://www.sohu.com/a/120454013_355514,2016-12-02.
[5] 何艾琳.达州发现千佛岩摩崖造像? 佐证千年“荔枝道”走向[N].华西都市报,2016-03-18(2).
[6] 周子铭.蜀道申遗:8天行程2000公里? 专家勾勒荔枝道走向[N].成都商报,2016-03-24(1).
作者简介:杨湘涛(1968—),女,陕西临潼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