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竞争力分析
刘金晶
继《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后,湖南卫视在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国内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该节目自首播以来,一直蝉联收视率榜首。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发布的央视索福瑞全国网(CSM网)数据显示,该节目一至五期的收视率分别为1.1、1.67、1.8、2.16和2.13,市场份额每期突破10%,成为综艺节目的收视神话。《爸爸去哪儿》由《变形记》导演谢涤葵打造,《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监制,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主题,每季选取5对明星父子(女)参加,每期节目中明星爸爸将要在生活条件极端艰苦、妻子缺席的情况下,和自己的孩子自力更生共同度过72小时的乡村生活体验。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历练,同时也是对明星爸爸的挑战。《爸爸去哪儿》为何如此受到观众的青睐?
模式竞争力:打破同质化壁垒,奠定成功前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电视台、一个节目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电视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更新节目理念,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毋庸置疑,作为国内起步最早、运营比较成熟的电视机构,湖南卫视在节目创新策略上有着先发优势。在歌唱选秀类节目泛滥、相亲节目充斥荧屏、观众审美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购进版权,全新推出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人们开辟了一片视觉新大陆。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内容上的返璞归真,让《爸爸去哪儿》迅速打破同质化壁垒,率先突出重围。
一、打造明星亲子模式,获取受众基础。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语境下,受众已经不满足对普通人的窥视,从而转向对明星生活的好奇。因此,明星真人秀节目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观众窥视的欲望。《爸爸去哪儿》正是找准了当下观众收视心理的引爆点,节目不仅将主角定位在明星身上,而且还将“星二代”纳入镜头,突出表现了普通大众“看”的主体地位。《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盛情邀请影视歌明星林志颖父子、前奥运跳水冠军田亮父女、影视演员郭涛父子、影视导演王岳伦父女、国际级名模张亮父子联手担任嘉宾。明星爸爸们身份多元、性格各异,孩子们外形可爱、童真无邪,正是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明星亲子组合,获得了强大的受众阵营,为节目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二、实行角色反转,打破思维定式。在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一般人认为在家带小孩似乎是妈妈的责任,但《爸爸去哪儿》挑战传统,采取父亲带小孩的模式。恰是这种“反弹琵琶”的节目思路带来的观念反差,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平时带孩子时间少,缺乏带孩子经验的明星爸爸在面对孩子哭闹、生火做饭、给子女打扮等棘手问题时是怎样表现的,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三、流露真情实感,触动观众内心。与以往充斥荧屏的选秀和相亲节目热闹喧嚣的气氛不同,《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没有华丽的演播厅、绚丽的灯光,更没有刻意的煽情和过多的理论说教,等待着明星爸爸和孩子们的只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自力更生的历练。期间明星爸爸需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并和孩子共同完成节目组精心设置的“高难度”任务,如自己找寻食材做饭、捕鱼拔藕积攒路费、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等。孩子们展现的童真、童趣以及父子(女)间流露的深厚亲情、感人故事直抵人心,契合了真人秀节目的“真”,而不是“秀”。
四、注重寓教于乐,彰显人文教育理念。除了记录父子(女)之间的温情故事,带领观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外,节目还彰显了人文教育理念。如在宁夏沙漠这一期中,对植草治沙的介绍,对古老黄河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的展示;在云南普者黑一期中,对少数民族礼节的阐释,带领孩子对候鸟进行放飞。此外,节目中体现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情节,如孩子在做错事后,明星爸爸会及时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孩子。轻松愉快的背后无不显示了《爸爸去哪儿》的人文教育价值,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正如《爸爸去哪儿》节目总导演谢涤葵所言:“这档节目并不是为了秀一下‘星爸和‘星二代的生活八卦,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制作竞争力:依托优秀团队,建立品牌优势
当然好的模式不足以支撑一个节目的成功,还需要强大优秀的团队来付诸实践,《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的背后正是谢涤葵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个被称为“被埋没、被边缘、有才华、有爱”的团队曾制作过青少年角色互换成长秀《变形记》,具有丰富的户外真人秀制作经验,从而为《爸爸去哪儿》的品牌建立加足砝码。
一、庞大制作团队,捕捉精彩瞬间。在收视率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一串惊人的数字:《爸爸去哪儿》光机位就有四十多个,现场工作人员达一百余人,72小时内拍摄视频素材近1000小时,而最终的荧屏呈现只为90分钟。为了去芜存菁,保证节目质量,制作团队在剪辑前期需对这1000小时的素材进行梳理,汇总有趣情节,仅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四五天,期间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庞大的制作团队,为节目的成功保驾护航。
二、奇妙剪辑思维,增添节目异彩。《爸爸去哪儿》的火热当然还离不开制作团队后期充满乐趣的剪辑。节目中采用了大量的卡通人物头像和丰富的字幕表情,当出现状况,可爱的字幕会适时弹出,幽默搞笑的风格令观众捧腹不已。比如在《爸爸去哪儿》第三期中,节目不仅引用了经典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出场音乐,让宁夏沙漠的出场霸气外露,而且还用内心戏模拟的方式,不断地出现字幕“奥特曼的蛋”,逗趣地展现了寿星Kimi眼里只有他想要的“奥特曼的蛋”的心路历程。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鲜的方式不仅较好地展现了孩子奇妙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给节目制造了很多趣味横生的笑点。
三、实行本土化改造,切合观众心理。为了避免《爸爸去哪儿》出现“水土不服”症状,节目组精益求精,对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造,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节目的风格上,韩国原版的整体风格偏综艺,娱乐性较强,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偏纪实,更加注重传达节目的亲子教育理念;在嘉宾的选择上,韩国原版的孩子年龄段为6至9岁,且男女生比例不够协调(四男一女),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为了体现童真的真实性,将孩子的选拔年龄段降到4至6岁,同时更加注重男女生比例的协调(三男二女);在拍摄的时长上,《爸爸去哪儿》将原版的两天一夜改成三天两夜,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在拍摄的节奏上,比起原版节目的缓慢拖沓,《爸爸去男儿》通过设置更多环节和简练的剪辑,对整体节奏拿捏到位;另外在外景地的选择上,韩国的拍摄地点比较局限,基本围绕离首尔1至3小时车程的小山村进行,《爸爸去哪儿》则基于中国的自然优势,更加注重地域的独特性。无论是北京郊外的灵水村、宁夏沙坡头,还是云南具有民族特色的普者黑、山东荣成的鸡鸣岛,其独特的视觉景观、地域风情让观众印象深刻。
传播竞争力:利用全媒体平台,实现立体化传播
在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下,《爸爸去哪儿》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多种平台,实现立体化的传播,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一、推出官方微博,实行微博营销。如今微博已成为当前最活跃、传播力最迅速的自媒体。微博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节目认识到其价值,将微博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早在《爸爸去哪儿》首播一个月之前,节目组就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维护,目前《爸爸去哪儿》粉丝数已超280万,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1)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实时宣传。如官方微博会对《爸爸去哪儿》进行微预告、微直播和微总结,让观众对节目的进展了如指掌。(2)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在微博平台上利用名人效应,增强节目宣传力度,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共识。《爸爸去哪儿》深谙其道,充分利用@功能,将消息告知林志颖、田亮、王岳伦等明星,通过明星的进一步转发,庞大粉丝的二次传播、多次传播,起到了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3)施行幽默化表达、感性化叙事,进一步拉近观众距离。纵观《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可以发现幽默、轻松、搞笑、感性的碎片化表达比比皆是。(4)设置话题,与观众进行互动。如2013年10月19日发出的微博“大家周末愉快,有多少人看到两遍以上的?都来举个手呀。”“也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周你看过的三个感动点是什么”。
二、联合传统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虽然新媒体是节目宣传的秘密武器,但是传统媒体才是主战场。为了首播博得人气,2013年10月8日《爸爸去哪儿》举办了首映礼,现场邀请了全国近百家媒体出席,以期为新节目宣传造势。此外,《爸爸去哪儿》还利用先天资源优势,集体登上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实行台网互动,实现立体化传播。除了每周五晚10点在湖南卫视进行直播,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加入了《爸爸去哪儿》的播放队伍。爱奇艺、PPS、优酷、搜狐、乐视众多视频网站均将《爸爸去哪儿》放在首页,以便用户直接点击观看。优酷还针对《爸爸去哪儿》独家上线了视频互动功能,根据每期节目热门事件设立话题,邀请用户投票。正是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联合推广,使节目的热度持续升温。
结语
《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是节目模式、制作团队、传播策略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成功给其他节目带来了可供参考的蓝本,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一个节目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和生命力,只有敢于创新,才能给观众带来不断惊喜和视听新鲜感。《爸爸去哪儿》正是在创新中冲破同质化壁垒,脱颖而出。其次,要打造精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和统一。《爸爸去哪儿》在轻松娱乐的背后,潜藏着深厚的人文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第三,要有优秀强大的制作团队作支撑。《爸爸去哪儿》强大的制作团队可谓为节目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要善于运用全媒体平台为节目的宣传呐喊助威。《爸爸去哪儿》将报纸、电视台、网络视频、微博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宣传平台,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吉 庆
继《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后,湖南卫视在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国内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该节目自首播以来,一直蝉联收视率榜首。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发布的央视索福瑞全国网(CSM网)数据显示,该节目一至五期的收视率分别为1.1、1.67、1.8、2.16和2.13,市场份额每期突破10%,成为综艺节目的收视神话。《爸爸去哪儿》由《变形记》导演谢涤葵打造,《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监制,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主题,每季选取5对明星父子(女)参加,每期节目中明星爸爸将要在生活条件极端艰苦、妻子缺席的情况下,和自己的孩子自力更生共同度过72小时的乡村生活体验。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历练,同时也是对明星爸爸的挑战。《爸爸去哪儿》为何如此受到观众的青睐?
模式竞争力:打破同质化壁垒,奠定成功前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电视台、一个节目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电视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更新节目理念,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毋庸置疑,作为国内起步最早、运营比较成熟的电视机构,湖南卫视在节目创新策略上有着先发优势。在歌唱选秀类节目泛滥、相亲节目充斥荧屏、观众审美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购进版权,全新推出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人们开辟了一片视觉新大陆。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内容上的返璞归真,让《爸爸去哪儿》迅速打破同质化壁垒,率先突出重围。
一、打造明星亲子模式,获取受众基础。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语境下,受众已经不满足对普通人的窥视,从而转向对明星生活的好奇。因此,明星真人秀节目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观众窥视的欲望。《爸爸去哪儿》正是找准了当下观众收视心理的引爆点,节目不仅将主角定位在明星身上,而且还将“星二代”纳入镜头,突出表现了普通大众“看”的主体地位。《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盛情邀请影视歌明星林志颖父子、前奥运跳水冠军田亮父女、影视演员郭涛父子、影视导演王岳伦父女、国际级名模张亮父子联手担任嘉宾。明星爸爸们身份多元、性格各异,孩子们外形可爱、童真无邪,正是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明星亲子组合,获得了强大的受众阵营,为节目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二、实行角色反转,打破思维定式。在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一般人认为在家带小孩似乎是妈妈的责任,但《爸爸去哪儿》挑战传统,采取父亲带小孩的模式。恰是这种“反弹琵琶”的节目思路带来的观念反差,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平时带孩子时间少,缺乏带孩子经验的明星爸爸在面对孩子哭闹、生火做饭、给子女打扮等棘手问题时是怎样表现的,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三、流露真情实感,触动观众内心。与以往充斥荧屏的选秀和相亲节目热闹喧嚣的气氛不同,《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没有华丽的演播厅、绚丽的灯光,更没有刻意的煽情和过多的理论说教,等待着明星爸爸和孩子们的只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自力更生的历练。期间明星爸爸需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并和孩子共同完成节目组精心设置的“高难度”任务,如自己找寻食材做饭、捕鱼拔藕积攒路费、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等。孩子们展现的童真、童趣以及父子(女)间流露的深厚亲情、感人故事直抵人心,契合了真人秀节目的“真”,而不是“秀”。
四、注重寓教于乐,彰显人文教育理念。除了记录父子(女)之间的温情故事,带领观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外,节目还彰显了人文教育理念。如在宁夏沙漠这一期中,对植草治沙的介绍,对古老黄河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的展示;在云南普者黑一期中,对少数民族礼节的阐释,带领孩子对候鸟进行放飞。此外,节目中体现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情节,如孩子在做错事后,明星爸爸会及时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孩子。轻松愉快的背后无不显示了《爸爸去哪儿》的人文教育价值,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正如《爸爸去哪儿》节目总导演谢涤葵所言:“这档节目并不是为了秀一下‘星爸和‘星二代的生活八卦,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制作竞争力:依托优秀团队,建立品牌优势
当然好的模式不足以支撑一个节目的成功,还需要强大优秀的团队来付诸实践,《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的背后正是谢涤葵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个被称为“被埋没、被边缘、有才华、有爱”的团队曾制作过青少年角色互换成长秀《变形记》,具有丰富的户外真人秀制作经验,从而为《爸爸去哪儿》的品牌建立加足砝码。
一、庞大制作团队,捕捉精彩瞬间。在收视率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一串惊人的数字:《爸爸去哪儿》光机位就有四十多个,现场工作人员达一百余人,72小时内拍摄视频素材近1000小时,而最终的荧屏呈现只为90分钟。为了去芜存菁,保证节目质量,制作团队在剪辑前期需对这1000小时的素材进行梳理,汇总有趣情节,仅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四五天,期间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庞大的制作团队,为节目的成功保驾护航。
二、奇妙剪辑思维,增添节目异彩。《爸爸去哪儿》的火热当然还离不开制作团队后期充满乐趣的剪辑。节目中采用了大量的卡通人物头像和丰富的字幕表情,当出现状况,可爱的字幕会适时弹出,幽默搞笑的风格令观众捧腹不已。比如在《爸爸去哪儿》第三期中,节目不仅引用了经典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出场音乐,让宁夏沙漠的出场霸气外露,而且还用内心戏模拟的方式,不断地出现字幕“奥特曼的蛋”,逗趣地展现了寿星Kimi眼里只有他想要的“奥特曼的蛋”的心路历程。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鲜的方式不仅较好地展现了孩子奇妙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给节目制造了很多趣味横生的笑点。
三、实行本土化改造,切合观众心理。为了避免《爸爸去哪儿》出现“水土不服”症状,节目组精益求精,对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造,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节目的风格上,韩国原版的整体风格偏综艺,娱乐性较强,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偏纪实,更加注重传达节目的亲子教育理念;在嘉宾的选择上,韩国原版的孩子年龄段为6至9岁,且男女生比例不够协调(四男一女),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为了体现童真的真实性,将孩子的选拔年龄段降到4至6岁,同时更加注重男女生比例的协调(三男二女);在拍摄的时长上,《爸爸去哪儿》将原版的两天一夜改成三天两夜,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在拍摄的节奏上,比起原版节目的缓慢拖沓,《爸爸去男儿》通过设置更多环节和简练的剪辑,对整体节奏拿捏到位;另外在外景地的选择上,韩国的拍摄地点比较局限,基本围绕离首尔1至3小时车程的小山村进行,《爸爸去哪儿》则基于中国的自然优势,更加注重地域的独特性。无论是北京郊外的灵水村、宁夏沙坡头,还是云南具有民族特色的普者黑、山东荣成的鸡鸣岛,其独特的视觉景观、地域风情让观众印象深刻。
传播竞争力:利用全媒体平台,实现立体化传播
在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下,《爸爸去哪儿》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多种平台,实现立体化的传播,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一、推出官方微博,实行微博营销。如今微博已成为当前最活跃、传播力最迅速的自媒体。微博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节目认识到其价值,将微博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早在《爸爸去哪儿》首播一个月之前,节目组就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维护,目前《爸爸去哪儿》粉丝数已超280万,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1)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实时宣传。如官方微博会对《爸爸去哪儿》进行微预告、微直播和微总结,让观众对节目的进展了如指掌。(2)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在微博平台上利用名人效应,增强节目宣传力度,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共识。《爸爸去哪儿》深谙其道,充分利用@功能,将消息告知林志颖、田亮、王岳伦等明星,通过明星的进一步转发,庞大粉丝的二次传播、多次传播,起到了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3)施行幽默化表达、感性化叙事,进一步拉近观众距离。纵观《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可以发现幽默、轻松、搞笑、感性的碎片化表达比比皆是。(4)设置话题,与观众进行互动。如2013年10月19日发出的微博“大家周末愉快,有多少人看到两遍以上的?都来举个手呀。”“也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周你看过的三个感动点是什么”。
二、联合传统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虽然新媒体是节目宣传的秘密武器,但是传统媒体才是主战场。为了首播博得人气,2013年10月8日《爸爸去哪儿》举办了首映礼,现场邀请了全国近百家媒体出席,以期为新节目宣传造势。此外,《爸爸去哪儿》还利用先天资源优势,集体登上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实行台网互动,实现立体化传播。除了每周五晚10点在湖南卫视进行直播,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加入了《爸爸去哪儿》的播放队伍。爱奇艺、PPS、优酷、搜狐、乐视众多视频网站均将《爸爸去哪儿》放在首页,以便用户直接点击观看。优酷还针对《爸爸去哪儿》独家上线了视频互动功能,根据每期节目热门事件设立话题,邀请用户投票。正是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联合推广,使节目的热度持续升温。
结语
《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是节目模式、制作团队、传播策略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成功给其他节目带来了可供参考的蓝本,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一个节目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和生命力,只有敢于创新,才能给观众带来不断惊喜和视听新鲜感。《爸爸去哪儿》正是在创新中冲破同质化壁垒,脱颖而出。其次,要打造精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和统一。《爸爸去哪儿》在轻松娱乐的背后,潜藏着深厚的人文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第三,要有优秀强大的制作团队作支撑。《爸爸去哪儿》强大的制作团队可谓为节目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要善于运用全媒体平台为节目的宣传呐喊助威。《爸爸去哪儿》将报纸、电视台、网络视频、微博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宣传平台,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吉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