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

    胡建敏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资源开发和人工建设活动的力度,增加了地质环境的压力,使其变得更加脆弱,从而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扩大了其破坏规模。本文阐明了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二、岩土工程地質灾害的类型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崩塌

    1、崩塌是指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崩塌的诱因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二)滑坡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造成滑坡的诱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3、滑坡的活动规律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三、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是从地理环境的特点、复杂性、独特性、强度大、类型多、频率高、分布广、我国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以及我国的人口数得来的,这些条件众多,又不好分析,从而给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带开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实际地质灾害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变形。

    1、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切坡的人工原因和河流冲刷的自然原因,滑坡的特点是:

    ①离水源越近,地形高差就越容易产生,且高差就越大;

    ②造山带的地质区,例如断裂带和地震带;

    ③岩石和土块越多就越容易发生滑坡;

    ④暴雨地带和强降雨地带的雨量越大就越容易发生滑坡。

    2、崩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滑坡的出现导致岩土不结实、中空现象陡坡的裂痕,从而引发稳定性、破碎性以及移动性都大范围降低,它的特点是:

    ①矿产的过度开采; ②道路边坡的工程开发; ③渠道的渗漏和水库的蓄水; ④填土的堆弃和堆渣: ⑤震动的强烈发生。

    3、泥石流的出现会带来大量的石块、泥砂等固体化洪流,从而造成地质灾害的出现,它的特点是:

    ①开挖的不合理; ②弃石、弃渣以及弃土的不合理放置; ③乱砍乱伐。地面变形由城镇地面的塌陷、他显得规律以及人工活动所形成。

    四、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的加强

    地质灾害的加强是指完善地质灾害的勘查作用,明确知道我国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灾害点特点、灾害的发育状态以及灾害的分布情况,并从全国进行地质灾害的检查,让检查深入到所有环节。勘查主要是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度、性质、稳定状况、成因、规模、边界以及变形机理等,从而全面掌握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分布以及种类,实现了地质灾害预警中数据信息的建立。

    2、地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地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指通过我国自然环境的治理、保护和防护措施,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活动率、发育条件得到减少或者制止。地质灾害防护的基本措施是通过对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工程建设活动、水源资源、区域条件、科学技术以及资源开发的分析得出,为了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就需要大范围进行涵养水土、植树造林、宜林则木、治山治水、宜牧则牧以及宜农则农,保证水土流失的想象减少或者制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普遍增加了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如各种工程活动和资源的开发,导致我国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因为此种原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正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本文对全面阐述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对各种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进行了描述,最后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彭少辉,侯新春.浅谈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2] 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