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思考

徐 敏
【摘要】标题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是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英美报刊、杂志的新闻标题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具有与一般英语语法不同的独特的语法体系和语法特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翻译后的英语新闻,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因此,如何准确翻译和表达原语言国家的文化,同时让题目言简意赅又新颖独特成为现代传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各种修辞手法的阐述,探讨如何通过翻译技巧打造精彩的标题。
【关键词】英语新闻 标题 翻译 技巧
标题是对整个文章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是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一个精彩有力的标题的作用,甚至会超过新闻本身。英美报刊、杂志的新闻标题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具有与一般英语语法不同的独特的语法体系和语法特点。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深入,为了尽快获知国际上最新发生的新闻,我国的各种媒体越来越多地利用翻译后的英语新闻,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新闻的标题既要言简意赅,又要新颖独特。为此,编辑必须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一事实使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日益重要,也更富有挑战性。译者需利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考虑英语新闻的词汇特点、语法特点、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力求在全面认识新闻内容,准确把握新闻标题的基础上,分析标题的深层意义。然后,用汉语将标题的意义和内涵再现出来,同时,还应该利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译文的标题同样具有吸引力。
一、用直译法忠实表现原文意义和风格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是一种基本的翻译技法。直译的优点是能够直接传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一般在标题意思比较明确,直译能够表达原文包含的意义时,选择直译。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方面,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清楚明了,译成汉语以后,不仅表达了原文的含义,又让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就可以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Beijing cultural festival symbol
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标志
IOC official dismisses pollution worries over Beijing Games
国际奥委会官员对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充满信心
About 1000 families will be chosen to host guests during Games
1000多个家庭将在奥运期间接待外国客人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忠实地表达了原文,又易于理解,自然流畅。
二、添加注释性词语表达出原文中隐含的意思
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
CNN president apologizes for Cafferty's remarks on China
CNN总裁致函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
这是一篇特写的标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发表辱华言论,严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和做人的良知,激起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侨华人强烈义愤和谴责。中国外交部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多次向CNN提出严正交涉,要求CNN向中国人民道歉。这则新闻的内容是,CNN总裁致函中国驻美国大使,代表CNN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这则标题的译文里添加了“致函”、“正式”和“向中国人民”一词,以便说明道歉的方式和对象,强调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让读者第一时间能够尽可能了解整个事件。此外,原文是on China,“关于中国”,译文改为“向中国人民道歉”符合中国人的情感和表达习惯。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标题使读者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之间的距离更近。
Democrats Worry About Divisive US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Fight
美民主党初选内斗使共和党渔翁得利?
这是美国之音发表的一篇通讯的标题,这篇通讯报道了美国总统大选的初选中,越来越多的民主党人担心,奥巴马参议员和克林顿参议员之间争夺提名的旷日持久的苦战可能使共和党候选人提名的麦凯恩参议员从中获利。美国的受众一看标题就知道讲的是自己国家的事情,但是,对于其它国家的读者来说,只有阅读了内容才能明白新闻发生的地点,因此,标题的译文中需要增加“美”这个地点,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重要因素之一的地点。此外,原文只说了民主党表示担心,没有说明担心的原因,译文在忠实于英语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借用中国家喻户晓的成语,点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不仅增加了标题的要素,而且使标题更生动,更吸引人,使中国的读者更容易理解标题的内涵。
三、恰当还原英语标题的语态
经常阅读各类英语报刊、杂志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高于被动语态。所以,在翻译标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转态译法,把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主动语态,使其更加清楚明了,吸引读者。 例如: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下,18 岁少女遭强暴
Van Gogh's Recovered After Theft
梵高名画窃而复得
500 reported killed in South Korea building collapse
韩国大楼倒塌致使500人丧生
主动语态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广泛使用,从修辞学的角度而言,是因为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其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更具有说服力,使读者能切身体会到其真实可信性,读起来琅琅上口, 流利自然。但由于人们往往是在就餐时或上班途中、候车、茶余饭后等较空闲时看报的,阅读时思想往往不是完全集中的。只有当看到一条特别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标题时,才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因此,英语新闻标题有时为突出动作的承受者通常采用被动语态,目的在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四、再现原文的修辞手法使其传递新闻的感情色彩
英语新闻标题往往以其简洁精炼、开门见山引人注意,同时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例如:
East and west,voters explain the Bush effect
无论东部与西部,布什民心所向
其中的“east”和“west”构成对比的修辞手法,而汉语译文通过“东”和“西”,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又如:
Soaring Dragon,Busy Tiger(Beijing Review May.30,2002)
巨龙腾飞,猛虎繁忙
这是原载于The Economist的一篇报道,文章高度赞扬了中国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精妙的比喻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Pay or Decay(The Economist Jan.24,2004)
要么付费,要么消亡
仿拟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经典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直指当前热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大学若要获得真正自由并持续发展,多数学生就必须交付学费。
标题为了引人入胜,充分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其它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例如反问,夸张,排比,异义重复等。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新闻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将一个个精彩的新闻事件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力求使用修辞手法再现原文的韵味。
五、使用成语和诗词歌赋体现文化差异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许多成语和诗词歌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提供了翻译中可以利用的丰富的资源。同时,东西方具有明显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成语、诗词歌赋等历史遗产再现原文的风格特色。中国的成语言简意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邃的内涵。
France,however,turned a deaf ear to what Tiers flattered himself to be a parliamentary sirens song. 然而,法国对于梯也尔在议会上发表的自以为像海妖的歌声一样迷人的言词置若罔闻。
原文“turn a deaf ear”用成语“置若罔闻”表达出来,简单明了如实阐述了原文的含义,又明确体现出法国的态度。
Saving Time For A Rainy Day 储蓄劳务,未雨绸缪(四字成语)
China Congress Heralds A Generational Shift 中国第五代领导人即将初露端倪
这是华尔街新闻的一则报道,新闻中说,“本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即将出现的领导层人事变动有望向世人证实,中国正在将权力逐步移交给新一代精英──那些懂经济、懂商务、比其前任更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官员。”是中国领导人换届之前外电的报道。译文中“初露端倪”准确地表达了领导层人事即将变动这一事实,同时又反映出事实的时态。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的匠心与智慧的体现,是诗人凭着审美直觉或灵感在生活中得到的,它凝聚着被人们所默认的某些特定的内涵和情思。根据情况借用诗词,能够让人们产生美的享受和对历史的回忆。例如:
Moderate drinking can improve memory
研究:借酒消愁“愁更愁”
新闻中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借酒消愁可能会“愁更愁”。译文中“借酒消愁‘愁更愁”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的借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过度饮酒对人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同时,也让人们享受到标题所传达的古典美。
六、在翻译中使用丰富的俚语、俗语和谚语等具有地方性的语言增加标题的趣味性
在正式新闻文体中创造性地使用口语化词汇,俚语、俗语和谚语等流行词汇,是英语新闻的特点之一,其目的是增加文章的戏剧效果和感染力,吸引读者。英语新闻标题特别是地方性新闻在标题中经常使用俚俗词语,把大家熟悉的语句和新闻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新颖独特,以创造亲切和谐,幽默风趣, 生动活泼的氛围。但是,有时候对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而言,反而会觉得不容易理解或根本无法理解,翻译起来颇有难度。
俚语是非习惯用语,1800年,初见于印刷品,所载为伦敦罪犯们的行话。俚语多出自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表示敌意或轻蔑;也可出自对本集团内成员的讪笑。但俚语的流行,则是一种社会力量的推动而非个人所能为力。例如:
When silence isnt golden (Time)
(当沉默不再是金)
译文:报道美国失聪人士所就读的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学生抗议新校长的任命。此事件与惯用成语Silence is golden (沉默是金)结合,贴切表现出失聪学生抗议时一片寂静却又迫然有力的效果。
Wholl Get Whacked Next on The Sopranos?(Yahoo,Jun. 8,2007)
俚语get whacked,指“为……着迷;被杀死”。此标题一语双关:“谁将被《黑道家族》杀死?”
Hill: Glitch Holding Up N Korean Transfer(AP)
俚语glitch(病毒),试译:希尔称电脑病毒延误朝鲜解冻资金转账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
President Clinton saw a sea of faces waving at him
克林顿总统站在讲台上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挥手向他致意。
Many families hav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谁读了这则谚语不打心眼里热爱北大荒呢?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英语标题也经常使用谚语使标题更加诙谐幽默,例如:
Obama Faces “Glass-Houses” Criticism over Campaign Fund Raising (AP)
“Glass-Houses” Criticism引用自谚语“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nt throw stones.” (自身不保,休惹他人),比喻不具杀伤力的批评。采用意译、增删以及改写等方法翻译为:奥巴马筹款成绩喜人,对对手的批评置若罔闻。
英语新闻标题以其独特的形式,第一时间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新闻的标题起着提示新闻主要内容的作用,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其吸引力,各大媒体英语新闻的编辑或记者往往会想尽办法,适当地给标题添加文采和感情色彩,调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标题既简明扼要、生动醒目,又立意新颖、不拘一格。如何看懂并欣赏英语新闻的标题,领会其独特的表达与用意,并且将其转换为恰当的汉语形式,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探索与分析,我们对英语新闻标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我们在阅读英语报刊时,不仅要看懂新闻的标题,而且还要能恰当地翻译新闻标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从而正确的判断新闻标题的寓意。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要准确理解原文意思;二要准确把握原标题的语言特色;三要恰当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四要兼顾汉语的语言文化特色。这要求新闻翻译工作者要多注意日积月累,对英语国家的国家历史,文化典故,时代背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入了解,掌握一定程度的汉语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在翻译时,能将原新闻标题中妙笔生花,画龙点睛之处用同样精彩的汉语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异曲同工之效。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充分考虑英语国家和汉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性,而且还要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和人们的接受能力。
参考文献
①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年版
②Siny,《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传媒行业》,1997年
③朱燕清,《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2008年
④唐见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J].新闻记者,2005:(9)
⑤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蕾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