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王志勇

    摘要:介绍了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及对策,以期为郧阳大鸡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郧阳大鸡;资源保护;思考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49-02

    郧阳大鸡在十堰市竹山县、房县等地称打鸡;神农架林区称赤脖鸡、大骨鸡。后经省、地、县专家综合考证,打鸡实为大鸡的地方谐音之误,因而命名为郧阳大鸡。其体高个大,行动敏捷,胸部发达,肌肉丰满,食用味美可口是其主要特征,是湖北省优良的家禽地方品种之一。201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郧阳大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注册了“郧阳大鸡”商标。

    1 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1.1 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工作

    郧阳县于2010年在双台乡郧阳大鸡核心区新建了郧阳大鸡保种场。保种场运营以来,在郧阳大鸡选育和保护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选育技术,为后续保种与选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探索了“334”适度规模养殖模式

    郧阳大鸡“334”养殖模式:即每亩放养30只、鸡群300只、饲养周期400 d。规模较大的用围栏分开。其养殖模式的优点:一是便于管理,二是采取放养和补料相结合、自由采食青草和生物的方式,保证原生态的优良品质。目前,全县饲养量以达到300万只,出笼250万只,生态鸡蛋5 000 t,郧阳大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4家,户养1 000只以上的大户突破400家,生态养殖总产值已突破2亿元。

    2 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2.1 区位条件好

    竹山县地处川、渝、陕交界,邻竹溪、房县,接十堰、襄樊消费大市场,市场广阔。郧阳大鸡核心区在竹山,可充分利用良种资源向外供种;竹山山林面积大,有利于大力发展山林养鸡。竹山是山区农业大县,富余粮食和农作物下脚料可为郧阳大鸡养殖提供丰富饲料资源。

    2.2 发展空间大

    畜牧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在我县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竹山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三大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工作中的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劲的助推作用。

    (1)精准扶贫首选项目。郧阳大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受益,2014年扶贫73户,户养1 500只,户年纯收入达4万元以上,很多精准扶贫对象把养殖郧阳大鸡作为脱贫首选项目。

    (2)生态环保无公害。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经营要求,加强生产的规模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3)农民养殖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不断提高,畜牧业养殖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空间巨大,产业链条不断伸延。

    (4)服务体系健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养殖业高度重视,乡镇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年度经济目标考核,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培育市场主体;二是畜牧兽医局组建了猪、牛、羊、禽四个产业办公室,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培养了一大批养殖能手和适用人才,为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人力保障。

    2.3 制定优惠政策

    为切实保护和利用好郧阳大鸡品种资源,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一对年饲养量达到1万只大户,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奖励;二新建规模养殖场在用地、用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优惠的原则。

    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国家烟草扶贫项目,在我县烟叶主产乡镇开展了郧阳大鸡的扶贫工作,即饲养3 000只,扶持1万元,累计培植规模养殖示范大户110余户,饲养量达到了181.6万只,有效推动了养殖建设,逐步形成以主产区为主的板块经济。

    3 制约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

    (1)观念偏移。部分农民对郧阳大鸡养殖认识不够深刻。靠养殖业增收致富意识淡薄,没有长远目标。

    (2)发展环境滞后。一是对郧阳大鸡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品种资源优势品牌效益不明显,知名度不高;二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建立了激励机制,制定了优惠政策,奖项偏移,挫伤了少数养殖户的积极性。

    (3)投入不足。近年来对郧阳大鸡养殖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投量有限。国家没有专门的项目资金投入。

    (4)集约化程度不高。郧阳大鸡养殖虽然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但是养殖规模过小,万只以上的龙头企业过少;缺乏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化、规范化的活禽交易市场以及禽产品批发市场,制约了郧阳大鸡的发展。

    (5)资源利用不充分。郧阳大鸡保种场建设规模和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没有走出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弱;主动向外推介品牌意识不浓;山场资源利用不充分,目前山林养鸡利用不足5%。

    4 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

    围绕保护郧阳大鸡品种资源,制定地方品种标准和品种资源保护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保护、提纯、选优、提高、开发的顺序合理开发利用。逐步将品种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有效保护郧阳大鸡优良品质资源的前提之下,坚持绿色环保生态的原则对其产业化商品化开发。一对郧阳大鸡进行全面普查,为其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二聘请专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郧阳大鸡的品种标准,规定其统一指标等;三由畜牧部门组建保种选育和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保种、选育和开发工作;四建立郧阳大鸡原种选育和保种基地、良种繁育体系、商品鸡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1)保种措施。①制定选育方案,有计划地进行选育,建立原种群;②优化选配方式;③数量性状的选择;④纯系选育。

    (2)饲养管理。保持郧阳大鸡特有产品品质和风味,除原种选育场外,其他各类养鸡场均采用规模化放养加补饲或生物发酵床平养的方式。饲料以当地饲料资源为主,外购部分营养性和微生态添加剂加工配合饲料,避免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杜绝使用激素类添加剂。

    5 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主要对策

    (1)加大郧阳大鸡资源保护力度。国家批准对郧阳大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财政应建立郧阳大鸡保种选育及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基金,每年预算不低于100万元,实行专户管理,目标考核,并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推动资源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2)积极做好郧阳大鸡品种升级研究工作。建立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一开展郧阳大鸡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二围绕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三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共同进行转化和产业化;四与院士及其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3)制定郧阳大鸡发展的优惠政策。①制定郧阳大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每年财政预算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畜禽标准化栏圈新建和栏圈改造、畜牧业机械购置等基础设施补贴、实行以奖代补,推动畜牧业发展,为畜产品加工业提供资源保障。②制定出台郧阳大鸡养殖大户奖励政策。建立畜牧业奖励基金,每年安排一定的奖励资金,对郧阳大鸡养殖大户、尤其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实行重奖,激发农民的养殖热情,提高养殖的积极性。③加大对郧阳大鸡养殖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增加对畜牧业的贴息贷款额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农户小额度信用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郧阳大鸡养殖。④合理安排郧阳大鸡生产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郧阳大鸡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地,放宽用地条件。

    (4)制定郧阳大鸡地方保护政策。从保护龙头加工企业,保护养殖农户根本利益和广大消费者安全出发,杜绝不安全家禽及产品流入市场。

    (5)继续坚持郧阳大鸡扶贫工作。郧阳大鸡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风险小等优点。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山场资源优势和品种资源优势作用,在脱贫项目选择上,优先选择郧阳大鸡养殖,即保障扶贫对象如期脱贫,又能做大郧阳大鸡产业,一举两得。国家烟草扶贫项目在我县实施两年来,效果明显,继续坚持以此推进我县郧阳大鸡产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6)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要明确郧阳大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郧阳大鸡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作,畜牧局家禽产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履责,拟定实施方案,使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7)强化部门服务工作职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和畜牧局家禽产业办公室要统筹安排郧阳大鸡养殖户科技培训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现场开展咨询服务,及时解决生产中技术疑难问题,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撑。

    郧阳大鸡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县上下要齐心协力,不遗余力的做好这篇大文章,让郧阳大鸡这一品牌变为地方经济主导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链,造福于全县人民。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