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实物小丑练习在表演教学中的运用
解周东
【摘 要】无实物小丑练习作为综合训练演员的一种高效方法,几乎囊括了演员素质训练需要的全部元素,无实物小丑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生活观察力、逻辑性、松弛与控制、规定情境的适应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
【关键词】无实物;小丑练习;表演教学;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77-01
一、什是无实物小丑练习
此处所说的无实物小丑练习并不是马戏团的小丑表演,不是小丑演员在虚拟的环境中以过度的夸张、戏虐的行为吸引观众的注意,以过分贬低自己博得受众的欢笑。它指的是学生在练习小品时,小品的构思遵循正常的生活逻辑,在此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演员的思维方式跳跃、肢体动作适当夸张,在无实物表演的情况下借以小丑的肢体语言来行动。
通过下表对比两者结合优势:
(一)元素方面
(二)角色创造方面
二、对于元素训练的作用
(一)松弛与控制
小丑练习丰富的肢体语言不但可以训练演员的形体表现力,同时有趣的游戏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减学生在表演时的紧张心理,人只有在游戏的时候,身心才是完全统一的。譬如“传递鬼脸”游戏,练习的初阶段,学生们围坐成一个圆圈,要注意观察上一位同学做的鬼脸样子和感觉,并模仿下来。在自己觉得已经模仿下来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成另一个样子的鬼脸,然后再面对身旁的下一个同学,让他来观察和模仿。如此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这样的集体练习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当众孤独感。当学生已经可以很自信地做完练习时,也就是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控制力以后,根据“传递鬼脸”同样的游戏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加上适当的形体表现,那么小丑丰富且诙谐的肢体表现力就派上用场了。学生从坐到站,从站立到在虚拟的规定情景中行动起来,这样的形体幅度增大的过程导致心理也会产生渐进性的变化。
(二)注意和想象力
所谓舞台的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演员要去想象,并带动观众去想象,共同营造这种假定情境。既然是假定情境,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是想象出来的,并且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方能持续这种想象。譬如“泡方便面”这个无实物练习,学生要首先确认自己饿了,需要填饱肚子(why),在吃不到正餐的前提下去泡吃方便面(what),接下来就需要去行动(how),找到方便面、找到热水、撕开包装、拿出调料、撒调料、倒水(有时候会引申出没热水等行动阻碍)等一系列动作。学生要想象出方便面的形状、大小、重量、放的位置,还有调料包大小、形状并且与方便面对比的大小合理,怎么撕开等等。学生要在脑海中想到、在眼里看到这些虚拟的物体,还要行动起来,行动与想象相结合,同步发展。一切按照生活的自然规律进行,但在练习时学生常会忽略生活中细小的动作,那么加以小丑的行为可以适当地对事物的反应放大,更明确学生行动的每一个细节。加之小丑练习本身的要求,做练习时形体要求夸张,反应要求更大,对于学生的注意力有更高的要求,此时学生要了解注意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三、关于适度的夸张
小丑练习中的夸张是适度的放大,是把细小的事物放大,把细腻的情感变化放大到观众可以完全看到并感受得到的程度。由于观众与演员的空间距离会导致演员感染力的消退,距离越远效果越弱,甚至像皱眉头、闭眼、轻轻地叹气等一些小的动作观众无法看见,就更不用讲感受演员的情感。譬如一个可怜的乞丐在乞讨,他的外在形象可以设计,佝偻的身躯、行动不便的腿脚,包括沙哑的声音都可以设计得的很明显。但是当他观察对面的行人是否有施舍意愿时的眼神变化、行人手在口袋里细小摸索的动作等,这些都不好完全照搬生活的逻辑去表现,如此台下的观众就真是看不见了,此时适当放大的外化反而更能表现出戏剧效果,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但正如我们开始所讲的,夸张不是一味地哗众取宠,甚至是无厘头的夸张,我们仍然要遵循戏剧的的发展规律,遵循生活的基本逻辑,“带着镣铐跳舞”永远是戏剧表演最令人着迷的条例。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2]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