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诚信伦理及其对企业信用文化构建的启示
【摘 要】 “诚信”是儒家一贯倡导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主张为人、从政、交友、经商都需讲“诚信”。儒家诚信伦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启示,现代企业应该继承与弘扬儒家诚信思想,积极构建企业信用文化体系。
【关键词】 儒家 诚信伦理 企业信用文化 构建 启示
“诚信”是儒家一贯倡导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主张为人、交友、从政、经商都要讲“诚信”。儒家诚信伦理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企业经营者应该继承与弘扬儒家诚信思想,积极构建现代企业信用文化,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内在动力。
一、儒家诚信伦理的基本内蕴
(一)为人需要诚信
儒家认为,诚信是为人必备的品质。孔子主张,讲究信用足以教化民众,进而形成良好风俗,使国家繁荣昌盛。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此,“诚”与“信”的结合,正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道德思想。孔子说:“主忠信,徒义。崇德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子路》:“(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要把“信”作为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则说无信之人可谓小。他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他把那种说话不算数,行为没有一定准则,无所不为的人看做是小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对古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们常以信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把遵守“信”德之人称为“信士”、“信臣”。
(二)交友需要诚信
《论语·学而》所记子夏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的学生曾参将“信”列为每日自省的三个重要内容之一,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因而,“与国人交,应止于信。”曾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地身体力行。有一回妻子哄孩子说要杀猪,曾参真的杀了起来,并对妻子说,如果你现在向他说假话,不是在教孩子说谎吗?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孟子也把信作为朋友之交的重要规范,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此五伦中,父子、君臣、夫妇、长幼都是非平等关系,只有朋友是平等的主体,认为“信”是平等主体之间相互帮助和协作的基本原则。朋友之间讲信义,一方面要求自己言出必践,信守诺言,不可背信弃义;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对方,坦诚相待,肝胆相照,不可胡乱猜疑。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协作,和衷共济。倘若一方出现欺骗或猜疑行为,友情必然丧失与破裂。
(三)为政需要诚信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从政者能“取信于民”,国势就强,否则,国势就弱。他认为在上位的人有了好的品德、讲礼、公正、守信,百姓就会信任他。他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意是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讲信用,百姓就没有敢不说真话。因此,孔子认为,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一定要“主忠信”,即在全社会提倡“忠”和“信”两种道德。孔子还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必须信而无欺,具有公信力。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会盟签约的很多,为了促使对方守信,互押人质的事常有。为了彰扬信德之风,一些史书对不履行盟约的人不予记载,以示贬斥,而对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却详细记载,以示褒扬。
(四)经商需要诚信
《孔子家语·柏鲁》说:“贾羊豚者不加饰”。《礼记·王制》说:“布帛挟精粗不中数,幅广不中星,不鬻于市”。认为要取信于顾客,就必须做到“价实”、“量足”。古人提倡贾而好儒,即要求商人在进行商业活动时不贪图暴利,不为眼前的、短期小利所迷惑。“廉贾五之,贪贾三之”,如果单就一笔交易得到的利而言可能很薄,但若能赢得众多商客的信任,货可连售,资金周转加快,比那些贪贾总是获利丰厚。翻开历史典籍,其中有许多关于信用无欺的商业规范记载。如《周礼·地官·司市》中的“贾民禁伪而除诈”,《盐铁论》中的“古者通商物不豫”、“以礼则工商不豫”等论述,都表明信用无欺的经商之道不仅是必须遵守的商业伦理,而且是能够给经商者带来好处,达到促进流通,利贾利民的有效手段。比如,清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在江西经商50余年,由于他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著,晚年罢业回乡,有人要求“以重金赁其肆名”,他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中国历史上的巨富沈万三,浙江一带的传奇人物。与皇帝对半筑城,富可敌国,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道:“一定要讲诚信,和人做生意不是一次性的,杀鸡而后取卵,乃自绝门路。”
二、儒家诚信伦理对企业信用文化构建的深刻启示
儒家诚信伦理对现代企业信用文化构建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企业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必须讲诚信
企業的诚信伦理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顽强作风挖掘和提炼出来,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企业在管理中要想建立起信任机制,其前提是对人的尊重,在于对人性做出什么样的假设。如果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是有上进心,有奉献精神,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求,就有建立信任机制的可能性;相反,如果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是唯利是图的,是懒惰的,那就没有可能建立起信任机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学中人性的复归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学者和企业都竞相探索管理中信任机制问题,我国也有企业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传统管理的人本主义的诚信思想进行升华,不断探索建立信任机制的问题。如果管理者对员工献出爱心,尊敬员工,员工必然报之以“爱”和“敬”。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关爱员工是企业内部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条件。
(二)企业与企业之间必须讲诚信
《中庸》说:“不诚无物。”不实行至诚之道,将一事无成。“信以导利”、“信以生利”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遵循的原则。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一般都采用经济合同的形式,虽然经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履行合同更主要的是靠“诚信”来支撑。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合同失效事例屡见不鲜,典型的表现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贷款或服务费(俗称“三角债”),这已导致经济信用严重梗阻,企业经济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能够增强企业合同诚信意识,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守合同重信用”主体由开始单纯的国有、集体企业,到现在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涉农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参与进来。现代企业要从重建市场契约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重合同守信用”的价值,扎实把“重守”活动搞好,争取市场的认同和企业的认可,让“重守”称号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必须讲诚信
常言说:“诚招天下客。”信誉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然而,当前中国企业诚信危机令人堪忧,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从各类媒体披露的事实来看,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当今几乎很难找到未被假货污染过的市场。假烟、假酒、假药、假农药、假种子、假币、有毒大米、黑心棉等等不一而足。一个优秀的、有道德的、有战略头脑的企业家,一定是把他的精力用在产品的技术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等工作上,而绝不是放在搞蒙、坑、假、骗等歪门邪道上。只有“诚”才能有“信”,也只有“诚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充分信赖。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一个获得消费者信任的企业,也必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新庚.儒家誠信文化与当代企业信用建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期.
[2] 吴哲.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年第6期
[3] 王文霞,孟建成.浅谈儒家诚信思想的弘扬与传承[J].人文天下.2017年第2期.
作者简介:周建华(1961-),男,汉族,湖南祁东,本科,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