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变奏曲二重性格探究

向颖
摘要:罗伯特·舒曼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奠基者之一,《阿贝格变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品。虽然这首作品看上去仅仅是一首小曲,但作者的二重性格由此部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从创造背景、演奏分析和教学分析等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和作者的二重性格进行了研究,旨在使人们对舒曼钢琴作品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二重性格 《阿贝格变奏曲》
19世纪,浪漫主义开始兴起和繁荣,欧洲大地诞生了大批享誉世界的优秀音乐家,如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纳、威尔第等。罗伯特·舒曼则是颇具特色且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有着极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命运多舛,他的理性与激情一刻不停的争斗,并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由于曲折的生活和感情经历,加之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舒曼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组建形成了二重性格特征。同时,这种二重性格特征又直接或间接、从内容和形式上影响了他的音乐评论和音乐创作。他臆想中的两名核心人物弗洛列斯坦(Florestan)和埃塞比乌斯(Eusebius),在他的音乐评论和音乐创作中如影相随,展示了两种不同形象:前者性格热情奔放,锋芒毕露,是一个富于斗争性的英雄形象,后者文雅娴静,富于幻想、富于诗意,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的形象。舒曼二重性格特征影响下的音乐评论和音乐创作,客观上拓展了音乐评论和音乐创作的体裁,增强了音乐评论和音乐创作的表现力,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
钢琴曲《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的处女作,在这部钢琴曲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融入了新的创作风格,采用了宽广的和声音乐元素,因此充满了梦幻色彩和迷人魅力。舒曼是一位颇具诗人气质的钢琴作家,他的作品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诗人风格,他对音乐浪漫主义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也铸就了他独特的双重性个性特点。正因为此,在日常生活中,罗伯特·舒曼一方面表现为对音乐事业的积极探索,对进步思想的积极追求,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深度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种疏散懒慢的生活态度,对世俗事务毫不关心。在舒曼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双重性格使他的钢琴曲能够通过简单而独特的旋律,不断变换的节奏,演绎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作品。
一、创作背景
罗伯特·舒曼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奠基者之一,《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在1829年到1830年间创作完成的,是献给一位叫阿贝格的女伯爵的作品,故作品以阿贝格伯爵夫人名字作为名称。十九岁的舒曼在1829年冬天的一次舞会上结识了阿贝格,这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当时,舒曼被阿贝格身上的气质和美丽容貌深深吸引,对于这个美丽女子的名字也印象深刻,阿贝格的姓氏促发了其创作灵感,舒曼将阿贝格姓氏字母中的ABEGG作为本首钢琴小曲始终围绕的主题展开了创作。
二、演奏特征
在《阿贝格变奏曲》中,创作者将不同的演奏技巧有机地融合在这部音乐作品之中,使不同音色在乐曲中以不同形式出现,增加了整部作品中变奏的鲜明性。除此以外,舒曼还在作品中运用了一定数量的炫技手法,这样的运用使作品的变奏曲部分变得更加热情奔放。
(一)旋律风格
在作品中,舒曼对音乐旋律的塑造中根据高低、长短以及强弱等线条性的设计,注重了旋律线的延伸发展,同时又根据旋律运动的方向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处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旋律乐句是以短小为主,但较长的乐句之间又可以机进行相互的融合,并能在乐句走向上表现出了自由的设计风格。
(二)节奏特点
舒曼在设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节奏的把握,成为了此首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具特色表现之一。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主要利用了组织节奏型,这样的设计使作品不受拍子的限制,将舒曼的双重性的性格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速度控制
音乐中的速度通俗来讲就是演奏者演奏的快慢。对于优秀的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应将速度与乐曲结构紧密结合,特别要注意作品的各段落的起始速度。舒曼的《阿贝格变奏曲》的速度标记分别是Animato、A1legretto、Andantino、Vivace,主题演奏速度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在一分钟内要有108个四分音符。需要演奏者注意的是这部作品的速度标记中还潜在着一定的表情信息,如在第四变奏中出现的小行板速度标记,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这一变奏的浪漫气质在所有变奏中最接近主题,也成为了整首乐曲的调和色彩。
(四)触键特点
触键是演奏者直接与钢琴接触并传达情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如何表现作品主题和情感的主要途径。作品融合了古典与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舒曼将主题的触键和作品中的每一个变奏的触键都给予了不同的区别。例如,主题与类似主题风格的第四变奏中,其触键设计在音色上要饱满且温柔,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手指在触键时要缓慢,而在演奏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时,指尖又要灵活触键,这样才能形成明亮而具有颗粒感的音色。
(五)踏板运用
《阿贝格变奏曲》中有许多踏板标记,可以作为我们演奏乐曲时的参考。但是,笔者的体会是,这部乐曲大部分的踏板使用需要演奏者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运用延音踏板演奏连贯的乐句时,就要求演奏者要注意踏板踩下去的深浅与转换熟练程度,以保证乐句之间的清晰。然而,在演奏乐曲中强有力度的和弦时,就需要演奏者使用全踏板所需要的音量,并以此营造出共鸣的效果。
(六)曲式设计
《阿贝格变奏曲》由六部分组成,主题是由一个F大调的规整的二段体曲式构成,使音乐更加优美,尽显高贵气质,这也是舒曼浪漫主义气质的典型体现。变奏一和变奏二也是二段体曲式;变奏三同样是一个简单的二段体曲式;变奏四是一个带有华彩性质并有开放式结尾的单一乐段;变奏五是这首作品的终曲,是整首作品中旋律最长、结构最复杂的一段,是一个带有尾声的再现三段曲式。
舒曼的作品形式新颖并且风格清新,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深刻并鲜明地刻画了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与情绪,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二重性格特征也浸透了舒曼的音乐创作,舒曼所创作的变奏曲数量虽然不多,但却颇具代表性,随处可见他的二重性格,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出现积极和消极的形象,这种矛盾掺杂的变奏手法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琦.不能遗忘的明珠——舒曼《阿贝格变奏曲》剖析[J].齐鲁艺苑,2006,(01).
[2]于焱.试论舒曼《阿贝格变奏曲》的教学与演奏[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1).
[3]刘湜.《阿贝格变奏曲》钢琴演奏初探[J].音乐生活,2008,(1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