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快报》事件看媒体如何守住职业道德底线

胡建兵
就在人们还在为网络大V没有底线,借助其网上影响力,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随意夸大事实、恶意炒作,疯狂敲诈勒索目瞪口呆时,2013年10月底,突然曝出《新快报》记者同样失去底线,收受贿赂,被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批捕的消息。《新快报》事件在中国新闻界掀起轩然大波,也透露出当前新闻媒体存在的众多问题。如何守住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底线,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和各级新闻媒体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失守
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底线至少有这样几条:一是不能有意进行虚假报道;二是不能以权谋利进行恶意中伤;三是不能否定和冲击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这三者是相互联系,互为作用,其核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真实客观地搞好新闻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发表的十多篇中联重科负面报道,只有“一篇半”是自己采访完成的,其余都是由他人提供现成文稿,有的甚至看都没看,就在报上刊发。
近些年来,有关新闻记者造假、有偿新闻、利用记者特殊职业敲诈勒索等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经常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只要打开中国记者网,就可以看到许多因失守职业道德底线而被取消记者证或被通报处罚甚至被判刑的案例。《购物导报》记者王利平、李德勇多次到山东、江苏等地利用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吊销记者证;《中国改革报》社记者王印宁、《中国行政管理》杂志记者王华、《中国报道》杂志社记者李学政、《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记者于衍峰等在持证期间,从事广告经营、拉赞助等活动;《中国观察报》社记者温淑萍在没有采访调查的情况下,根据网上信息和专家观点,在该报2012年6月18日第一版发表了《筹组三大集团铁道部政企分开》的虚假报道,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近年来,有的记者为了引发所谓的轰动效应,不断制造夺人眼球的虚假消息。如“西瓜注了红药水”“某地发现生蛆橘子”“毒香蕉事件”等虚假新闻,在全国引起恐慌……在这个物欲至上的时代,陈永洲等不仅放弃了真实这个新闻的生命,而且还为金钱为名气铤而走险,这超越了人们对记者的最低容忍度,也越出了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
陈永洲应该为他的失守底线付出代价。但是,陈永洲失守底线也与他供职媒体《新快报》职业道德缺失分不开。试想,假如没有报社的支持,针对中联重科的18篇负面报道,能发得出来吗?近年来为了扩大影响力,为了博人眼球,《新快报》不仅对不良言行“睁只眼闭只眼”,为失实消息大开绿灯。甚至利用国人的民族情绪策划了一系列不着边际的虚假新闻。如2007年到2008年,《新快报》接连推出中韩文化之争的系列虚假报道,“韩国人发明了汉字”“韩国要进行风水申遗”“韩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等等。又如2002年6月27日,《新快报》刊发《意韩赛主裁惨死于乱枪》的报道称:厄瓜多尔籍主裁判莫雷诺,于当地时间23日晚6时左右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被人连开数枪后当场死亡。”但莫雷诺第二天在接受《海峡时报》的长途电话采访时说,他正在和家人在美国度假,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生命威胁。还有,雅安地震发生后,《新快报》居然把汶川地震的照片移花接木到雅安地震等等。
可见记者和媒体无耻起来,也是没有底线的。《新快报》成了“说假话”和“乱说话”的典型。由些可以看出,陈永洲收受贿赂,不断发布虚假新闻,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能发展到这个地步,根子在其所供职的报社。
媒体和记者不能被名缰利锁绑架
本来,个别媒体的极少数记者越出道德底线而失足,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如今失足者频繁出现,确实应该问个为什么了。当下,由于媒体没有国家补贴,要自负盈亏。因此,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错误地认为,媒体就得像企业那样做市场的主体,而忽略了其事业性质。《新快报》一年当中发表的18篇有关中联重科的文章,无一正面,这一违背新闻规律的现象,背后的主观动机在哪里?说到底,还是跳不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逻辑。相关证据显示,在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期间,陈永洲多次收受他人提供的数千元、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人民币不等的“酬劳”。而陈永洲也承认,“主要是贪图钱财和为了出名才这样做的”。
陈永洲这样一个害群之马,让《新快报》陷入被动。但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和《新快报》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有关。一个记者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力连续刊发这么多篇批评同一家企业的稿子。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什么媒体,一篇稿件能不能发,怎么发,往往并不取决于记者。记者写好稿件之后到报纸正式刊登,还要经过编辑、主任、值班总编等的把关。一些重大的批评性稿件,甚至还必须经过编委会讨论。陈永洲一连发了十多篇有关中联重科的负面报道,难道报社的编辑、主任、总编看不出其中的猫腻?显然,原本允中守直的媒体风骨,已经被无孔不入的名缰利锁绑架。类似《新快报》这样的“严重失实”,而且是习以为常的“严重失实”,难道仅仅是个例?到底是互联网、新媒体在抢夺传统媒体人的饭碗,还是传统媒体人自身“不争气”而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抛弃?事实上,在媒体圈内,“有偿新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近几年来,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一些传统媒体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始“捞偏门”。所谓的“捞偏门”,就是以负面报道相威胁,对企业、政府部门进行变相敲诈;亦或充当打手,替人攻击商业甚至政治竞争对手,捞取佣金,“一切以事实为准则”被这些人抛于脑后。只不过,在陈永洲之前,还没有哪一件相关事件引起全国舆论关注,还没有哪一位记者被人如此赤裸裸地揭发而已。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少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为了追求高点击率,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把“真实、准确”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面对有偿新闻现象,我们要打击的不仅是有偿新闻制作者,更需要挖掘的是有偿新闻的土壤,反思新闻媒体发布的审核机制,才能杜绝“有偿新闻”。
谨防记者职业底线失守现象蔓延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在现今社会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这不仅是对新闻记者的莫大侮辱,更严重危害了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防止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现象的蔓延,夯实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我们必须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补上职业道德底线教育这一课。
对新闻从业者来说,由于其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做到坚守底线并同时要追求高尚,要高于社会一般平均道德水平。从《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可以看出,凡是从底线滑落的人,大都触犯了做人的一般原则。同时,其所作所为既违背社会公德,也违反了法律法规。其实,要杜绝像陈永洲这样“不用脚”去采写新闻报道的现象也不难,除了加强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升外,还必须强化“第一现场”的观念,另外对于虚假报道的严惩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严惩的环节也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中运行,这样才能共同维护法治的权威,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
《新快报》事件中,陈永洲被批捕、媒体领导被调整说明,如今传统上强势的媒体和记者正在与企业处于同样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起诉媒体、攻击媒体的事件正在发生。富士康起诉《第一财经日报》,360起诉《每日经济新闻》,罗志祥(小猪)起诉《娱乐双周》杂志,中联重科报警拘捕记者等,都是对当下媒体热衷炒作、新闻腐败的遏制。这些事件都在预示着,媒体的特权正在消散,你要想真正在市场化的现在赢得未来,就要信守媒体的公正和客观。每个新闻从业者都必须坚守法治底线、道德底线,否则不仅没有职业尊严,还可能锒铛入狱。而媒体更应该管好自己的团队,并且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任何的冒险之举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果不堪设想。
陈永洲案不仅仅是《新快报》一家报社的危机,整个媒体业的信誉也受到了沉重打击,这种打击的影响是深远的、难以弥补的。陈永洲案应该给新闻主管部门、媒体和媒体人都有很多启示,如何遵守职业操守,如何不为名利所累,更需要媒体人反思自己的行为。记者和媒体人应该负责任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应该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无论何时何地何因,都不能失守底线。
(作者单位:南通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陈道生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