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表演中的“私密时刻”
于点
【摘 要】李·斯特拉斯伯格是美国方法派表演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从“心理性”方面入手为方法派表演的理论建树和实践及其在表演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人在纽约电影学院留学期间接触到相关训练,有幸在回国后的话剧表演实践和表演教学工作中将习得的一些方法运用其中,并得到体会。笔者以在《晚安 妈妈》一剧排演过程中的切身实践为例,选取自身感受深刻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李·斯特拉斯伯格;私密时刻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57-01
李·斯特拉斯伯格认为:“演员训练最基础的任务是通过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来达到训练演员内部技巧的目的。这种训练目的是为了让演员更自觉地感觉自己,找到存在于自己身体里和心灵里可以运用到自己创作的角色身上的那些东西。”[1]在从自己走向人物的过程中,个人体会首先经历了一个不断“放下”的旅程。在前面的准备工作中,头脑积累了太多信息,而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实际行动,再让行动达成期盼的效果,是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暖身”过程的。而从“暖身”到找到进入角色的路径,也许只是几个瞬间的灵感点便可引发起我们与人物的近距离接触。方法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拉斯伯格,从强调心理性的角度为演员能够自由地“使用”自己而达成塑造角色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方法。在我们走上舞台时,常会因为急于表现而一下子丢失了自我,造成感觉的关闭。一个创造者把自己都弄丢了,还如何使用自己的身心去创造角色。李·斯特拉斯伯格的著名练习之一“私密时刻”,在帮助演员找回自我上给予了我一些启发。把整个环境当作是自己的家,随意放松地做着自己的事仿佛旁若无人。我认为,这样的练习也同样适用于“暖身”阶段的排练。尽可能早地进入到演出的场地中排练,穿戴好人物的服装,结合前面提到的对规定情境的想象,最自然地做一些事,随着感觉状态的进入,在自由的时刻用最生活化的状态说几句角色的台词。
“私密时刻”的概念是可以贯穿于排练始末的,在李·斯特拉斯伯格所创造的练习中,以“感觉记忆”和“情感记忆”最为著名。根据对剧本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自我体验程度,将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私密时刻”里加入“感觉记忆”和“情感记忆”的工作方法。把“私密时刻”带给演员的真实感逐渐放大最后过渡到剧本的内容上。下面对“感觉记忆”和“情感记忆”的具体方做法作一些解释。
“感觉记忆是对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的一种刺激。要求演员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情,重新捡起这些事情在感觉方面留下的记忆。”[2]以物为媒介唤醒与它有关的一切记忆,最终通过记忆找到与它有关的一切情感。比如剧中出现杰西儿子的照片,母亲在说完:“因为他伤了你的心,所以你也要伤他的?”之后就把照片塞到了杰西手里。女儿握着相框,盯着儿子在相片中的脸说:“他伤了我的心,我也伤了他的,我们谁也不欠了。”这是可以表现出杰西对儿子态度的一处台词,如果情感状态不够到位,很容易就模糊地带过了。此刻手握相框的杰西,内心世界一定是许多纠结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无奈的最后还是放下了照片,回到准备走向死亡的路上。这里我用到了“感觉记忆”的方法,运用想象与相片建立连接,同时建立构想,在握住相片的同时,脑海中也出现了种种和儿子塞西尔的画面。同理,还可尝试用自己亲人的照片,我选用了一张已过世爷爷的照片,虽是不同的关系,却也产生了与角色在情感上相同的外化需要。下面在做出情感记忆方法简单介绍后,再对上述的举例做更详细的补充。
李·斯特拉斯伯格认为,“情感记忆”是“演员本体的基本要素”,它来自于人们经历过的深刻感情,而不是对剧本所做的“文学”的或者示意性的诠释。”[3]演员在自身经历的那些情感储备里找到与角色相同或类似的感情,即使在程度和性质上都有所差异也没有关系。目的不是回忆情感,是为了给需要的情感提供一个释放的渠道。比如上面提到的用看爷爷照片所带来的感情效果取代母亲对儿子的情感效果。与剧中规定情境里的人物关系相比,其性质和程度完全不同,但那种在角色身上所需要的复杂纠结感却因此而产生了,并且当“我”回到要去自杀这条线上的时候,不但没有忘记手下要做的事,那种回忆带给我的伤感反而被当下的台词和行动给放大了,更加明显地被自己感觉到了。
在感觉记忆与情感记忆的尝试过程中,很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被我们所期盼,有时则反之。我的体会是,舞台生活与真实生活的区别在于,真实生活中,我们总在不断的做计划性的预期,但对最终的结果还是抱以平常心看淡点的好。而在舞台生活中,我们总要对最终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抱有极大的期望,但在每一个环节上不要做计划性的预期,情感在有压力的状态下是难以召唤的,也许可以在心里一直装着那个“私密时刻”的小盒子。
参考文献:
[1]范益松.戏剧研究的多维拓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208.
[2]范益松.戏剧研究的多维拓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210.
[3]范益松.戏剧研究的多维拓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