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白哈礁人工鱼礁拟投海域渔业资源调查
刘勇++马超++蔡建堤++徐春燕
摘要:根据2014年5月在厦门白哈礁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及对照海域开展的本底调查所获的渔业资源资料,对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和对照区渔业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23种,其中笼壶作业12种,刺网作业20种,渔获种类均以蟹类为主。笼壶作业平均生物量为16.34 g/(h·10笼),刺网作业平均生物量为37.00 g/(h·片)。综合笼壶作业和刺网作业的调查结果,拟建礁区及周边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经济种类少、渔获比重小,生物种类多样性水平低,渔业资源结构总体质量较低。
关键词:白哈礁;渔业资源;厦门
中图分类号:S953.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由于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海洋生物资源急剧衰退,生物多样性水平持续下降,已严重影响世界渔业和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1]。投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保护、增殖渔业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内沿海各省市对于人工鱼礁建设效果特别是渔业资源增殖方面的评价已有不少报道[2-5]。
厦门市海洋牧场建设工程是经农业部批准,2013年度国家渔业资源保护与渔民转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人工鱼礁区位于厦门港大嶝岛白哈礁至角屿中间水域,计划投放礁体160个,构建礁区用海面积约5.0 hm2。本文主要根据2014年5月,在厦门白哈礁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及对照海域开展的本底调查所获的渔业资源资料,对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和对照区渔业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评估厦门白哈礁人工鱼礁礁区的建设效果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和地点
本次本底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23-24日。调查范围为厦门白哈礁附近海域(118°21′511″~118°22'461″E,24°31'271″~24°32'06″N),1~4站設在拟投礁区,5~6站为对照区(图1)。1.2调查方法
本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笼壶作业和定置刺网作业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外业调查租用生产渔船作为海上探捕调查船,渔船主机功率36 kW,并配置笼壶渔具和刺网网具。定置延绳倒须笼渔具主尺度为0.264 m·20.210 m、最小网目尺寸30 mm,每一调查站位投放10个笼,作业时间22.75~23.50 h;定置三重刺网渔具主尺度50 m·1.05 m、内层网目8.0 cm、外层网目30.0 cm;每一调查站位挂网一片,作业时间22.75 h~2350 h。
1.3数据处理
笼壶作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每小时每站10个笼渔获量,单位为g/(h·10笼);刺网作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每小时每站每片刺网渔获量,单位为g/(h·片)。本文规定渔获重量比例大于2%的为优势种。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调查断面出现种类的多样性,公式如下: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1)/lnN ,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 -ΣPi·(lnPi) ,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H'/lnS。式中:S为该调查断面种类数,N为该调查断面总渔获尾数,Pi为该调查断面第i种种类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比例。
2结果与分析
2.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渔获的生物种类共有23种,其中鱼类有3种,占总种数的13.0%,为黄吻棱鳀(Thrissa vitirostris)、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蟹类有12种,占总种数的52.2%,主要有强壮菱蟹(Parthenope validus)、双角互敬蟹(Hyastenus diacanthus)、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锐齿蟳 (Charybdis acuta)、钝齿蟳(Charybdis hellerii)、双刺静蟹(Galene bispinosa)、隆线强蟹(Euctrae crenata)等;口足类有1种,仅占总种数的4.3%,为口虾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其他生物有7种,占总种数的30.4%,主要有浅缝骨螺(Murex trapa)、海星、海胆和海参等。
从不同作业来看,笼壶作业有12种,刺网作业有20种;从不同地点来看,拟建礁区19种,对照区14种。笼壶作业渔获物中鱼类1种、蟹类7种、口足类1种、其他生物3种;刺网作业渔获物中鱼类3种、蟹类10种、其他生物7种。定置刺网作业渔获种类数多于笼壶作业,两种作业方式都是拟建礁区渔获种类数多于对照区,且不论是拟建礁区还是对照区都是蟹类种类数最多。
2.2数量组成与分布
根据笼壶调查结果,总生物量指数为16.34 g/(h·10笼),其中蟹类>其它>鱼类>口足类,总密度指数为1.221 ind/(h·10笼),其中其它>蟹类>口足类>鱼类。生物量指数最高值出现在1站,为55.71 g/(h·10笼),3站最低,仅469 g/(h·10笼),拟建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生物量指数分别为18.85 g/(h·10笼)和11.33 g/(h·10笼);密度指数最高值出现在1站,为5187 ind/(h·10笼),3站最低,0.128 ind/(h·10笼),拟建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1.543 ind/(h·10笼)和0.577 ind/(h·10笼)
3讨论
开展人工鱼礁拟投海域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估是投放人工鱼礁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制定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的主要依据。渔业资源的本底调查则是海域生态环境调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渔业资源的增殖效果。虞聪达[6]对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做了前期评估;田涛等[7]对獐子岛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区投礁前的生态环境做了调查与评估。
本项目人工鱼礁拟投礁区地处厦门大嶝岛白哈礁海域,水深13.1~16.7 m,海域水体交换良好,目前尚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历史上海洋生物种类资源比较丰富,具备发展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的良好海洋环境条件和渔业资源本底条件。钟指挥等[8]曾根据2007-2008年4个季度月的单拖作业调查资料对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过报道,其中指出厦门大嶝海域有游泳生物134种,生物量指数依次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本次调查仅渔获渔业生物23种,种类较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首先本次调查海域仅限于白哈礁及邻近海域,水域面积较小;其次由于经费所限,本调查仅进行了春季一个航次,时间跨度较小,同时春季该海域的生物量也较低;再次本调查采用的是笼壶和刺网作业,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多数鱼类的捕捞效果不明显;最后也很可能与厦门新机场的建设工程有关,施工所带来的填海、污染、噪音等问题或多或少對于附近海域渔业资源有所影响。
从笼壶和刺网作业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结构看,调查海域春季渔业生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结构均以双角互敬蟹、强壮菱蟹、绵蟹、隆线强蟹、双刺静蟹、寄居蟹等劣质蟹类为主,经济鱼类和甲壳类如褐菖鲉、叫姑鱼、日本蟳、远海梭子蟹等渔获种类少,渔获比重低,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渔业资源结构总体质量较低。此外,在拟建礁区还通过刺网作业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为此,需要通过在该海域的人工鱼礁建设等系列措施,修复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增加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水平和优化渔获品种结构,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晓平,陈丕茂,唐振朝,等.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2] 孙万胜,刘克奉,李彤,等.渤海湾天津近海人工鱼礁实施效果初步研究[J].河北渔业,2015,(6):5-9
[3] 张虎,朱孔文,汤建华.海洲湾人工鱼礁养护资源效果初探[J].海洋渔业,2005,27(1):38-43
[4] 刘舜斌,汪振华,林良伟,等.嵊泗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效果评价[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3):297-302
[5] 袁华荣,陈丕茂,李辉权,等.雷州乌石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初步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883-889
[6] 虞聪达.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前期评估[J].水产学报,2004,28(3):317-322
[7] 田涛,陈勇,陈辰,等.獐子岛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区投礁前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29(1):75-81
[8] 钟指挥,林祥志,杨善军,等.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2010,29(2):24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