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主要养殖鱼类病害情况调研及防控建议

    徐彩利 张耀红++张占欣 韩占江 葛京

    

    

    

    保定市在河北省内属于内陆水产养殖大市,近几年随着大水面网箱养殖的清理,养殖面积减少,但区域特色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目前保定市主要养殖鱼类有大宗淡水鱼养殖及名特优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分别为 5 310 hm2、248 hm2,产量为 16 147 t和4 316 t;名特优养殖面积比重占5%以上。鱼类病害的发生总是伴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哪类养殖品种,都不同程度遭受到各种各样的病害侵袭,据近三年的初步统计,每年保定市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5%~39.4%,死亡率0.5%~10%,产量损失超过300 t,2015年保定市鱼类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随着保定市水产养殖生产不断发展壯大,尤其是名特优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水体环境日益恶化,鱼类的一些常见疾病,诸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以及各类寄生虫病等病害相继出现,加之保定市与外地之间各类苗种调运日益频繁,也带进了保定市没有的病害,并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和传播,如鲢、鳙、草鱼、鲫鱼的细菌性出血病,虹鳟的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疑似IHN)等等。这些病害造成保定市主要养殖鱼类草鱼、鲤鱼的成活率一直在60%~70%以下,虹鳟苗种的成活率近几年在50%左右徘徊,甚至更低。这些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年增加趋势,再加上近年水产品行情低迷,养殖效益下降,常规养殖、名特优养殖投入产出比分别约为1∶1.25, 1∶13,据不完全统计,仅虹鳟疑似IHN病害一项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100万元以上,鱼类病害已成为制约保定市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组织对保定市主要养殖鱼类病害情况进行调研,旨在探讨总结严重影响保定市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及其流行规律,指导养殖生产者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保定市渔业高效、健康发展。

    1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涵盖保定市主要养殖品种11种(见表1),采取书面调查、现场座谈、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其中书面调查:一是给各县市有关渔业部门发函征集材料;二是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的保定市鱼病预测预报资料、以及重点养殖县的鱼类病害月报表和预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现场座谈:以到池塘养殖现场调查为主,走访保定市的部分重点养殖(户)场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探讨。电话咨询主要针对县乡渔业兽医、渔技推广人员等进行交流沟通。

    2调研结论

    2.1主要养殖鱼类病害发生的基本情况

    2.1.1主要养殖鱼类病害种类及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过此次调研统计,以病原种类计目前保定市已发现的鱼类病害共有25种,分别是:病毒性疾病3种,主要是虹鳟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疑似IHN)、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血症;细菌性疾病 12种,主要是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白皮病、赤皮病、竖鳞病、打印病、鲤科鱼类疖疮病、罗非鱼溃烂病、甲鱼红脖子病、甲鱼红底板病、鲟鱼链球菌病;真菌性疾病1种即水霉病;由原虫引起的寄生性鱼病 3种,即斜管虫病、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以及车轮虫病;由蠕虫引起的寄生性鱼病2种,即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由其它因素引起的疾病 4 种,即藻类死亡中毒症、气泡病、泛塘、营养性烂鳃等

    2.1.2保定市养殖鱼类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2.1.2.1季节性强,病害持续时间长以白洋淀为代表的大宗水产养殖和山区半山区为代表的冷水鱼养殖,鱼病发生季节性非常明显,大宗水产养殖病害多在4-10月份流行,特别是5-8月份水温升高,鱼生长速度加快,病原体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鱼病极容易发生。冷水鱼病害多发生在春季,流行水温10 ℃左右。

    2.1.2.2输入性疾病增多随着名特优养殖品种的不断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频繁交换,一些新的疾病也开始传入保定市。

    2.1.2.3发病鱼类品种多不仅仅是常规养殖鱼类疾病多发,就连一些大水面增养殖品种也频发鱼病。据近几年的病害测报资料显示,保定市各种养殖鱼类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

    2.1.2.4病害种类较多据 2014年的病害监测显示有21种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14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疾病4种,较前几年的发病种类有所增加;2015年鱼病种类甚至达25种之多。

    2.1.2.5水生动物重大疫病有暴发流行趋势自2010年涞源县几个渔场发生虹鳟不明病因死亡,到几年来陆续有几个渔场疑似IHN疾病爆发,渔民损失惨重;2014年秋季涞源县送省检测的8个样品,其中五个样品呈IHN阳性,当年虽无规模发病,但有潜在流行趋势。2014-2015年白洋淀鱼类细菌性出血病有扩散流行趋势。

    2.1.2.6新病种类有上升趋势通过调研发现,近几年新发病例逐年增多,如疑似锦鲤疱疹病毒病、暗温室甲鱼脱肛病、鲟鱼链球菌病等在保定市个别县鱼塘有零散发生。

    2.1.2.7综合发病呈普遍趋势连续几年的全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结果表明,鱼类疾病致病因子已经由单一病原向多元病原协同致病演化,病害特征多样化、复杂化,鱼类病害由传统的夏秋高温季节高发,个别冬季温室养殖以及冷水鱼养殖品种却不分季节,呈全年发病趋势,发病区域几乎涵盖所有养殖水域。

    2.2鱼类病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2.1水质条件不断恶化是鱼病频发的首要原因俗话说,养鱼如养水,由于水体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水质指标长期超标,鱼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鱼体抗逆机能不断消耗下降,内因外因协同作用下导致病害发生。

    2.2.2养殖管理不当,给鱼病的暴发流行创造了条件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清塘、放养苗种直到养成,如清淤不彻底、养殖方式不合理、放养密度过大、混养搭配比例不当、饲料劣质、投饵率控制不好等诸多情形,都可能诱发鱼病蔓延。

    2.2.3鱼类种质不纯、性状退化导致苗种抗逆性差目前,有些苗场不注重亲本提纯复壮,更新换代,以及强化亲鱼培育工作,导致部分品种苗种质量差,生长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

    2.2.4渔业执法监管不到位,为鱼病的广泛传播留下了缺口随着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追求产量规模效益的前提下,首先渔政监管部门由于人力有限疏于对投入品的全面监管;其次,水产苗种检疫执法也不到位、水产品流通缺乏必要的隔离制度等未能形成长效屏障机制。

    2.2.5水产行业的执业兽医制度尚未建立,盲目防治也是鱼病蔓延的重要原因目前,水产行业未执行执业兽医制度,市县两级鱼病实验室也不健全,渔民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意识又差,鱼一旦发病都是凭经验、目测症状主观诊断,不能做到病原鉴定、药敏试验、对症治疗,而是病急乱投医乱用药,导致病害迁延不愈不断扩散。

    2.2.6水产科研发展滞后也是鱼病频发的影响因素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鱼类病害复杂化、变异化的病例屡屡发生,经常是面对疾病侵袭蔓延传播时,生产中遇到急需解決的疑难关键技术,可选的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有限,缺乏创新技术指导。

    2.3鱼类病害分布情况

    在发现的25 种病害中,鲑鳟鱼病害有5种,分布在保定市冷水资源丰富的涞源、曲阳、易县、及阜平等养殖冷水鱼的主要地区;中华鳖病害 5种,主要分布在阜平、徐水、定兴等甲鱼主养区,鲟鱼病害1种,主要发生在涞源县;罗非鱼病害2种,主要发生在地热资源丰富的高阳县工厂化养殖地区;河蟹病害1种,主要发生在白洋淀;其余均分布在保定市养殖大宗淡水鱼的区域,如安新、阜平、唐县、博野、望都、定兴、涿州等常规养殖鱼类地区

    2.4保定市近几年典型病例流行情况介绍

    在保定市出现的25种病害中,大部分病害呈局部、散发流行,因而危害范围有限,病害造成的损失相对来说也比较小,但是有少数病害则危害范围广,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下面介绍两种对保定市渔业生产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

    2.4.1虹鳟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疑似IHN)IHN病流行规律:此病主要危害虹鳟鱼苗及当年鱼种,尤其是刚孵出的鱼苗到摄食4周龄的鱼种(体重0.2~0.6 g),死亡率高;1龄鱼种也有患病的,但死亡率不高,2龄以上鱼不发病。潜伏期的长短随水温而不同,该病的流行温度为9~17 ℃,10 ℃以下症状发展缓慢。主要传染源是苗种阶段曾罹患IHN后存活下来的带病鱼,传播途径是排入水中的粪、尿、性腺产物等通过鳃和消化道而侵入鱼体。2009年7月初,位于拒马河沿岸涞源镇石门村的张延海鱼场发现鱼群不正常,并且有死鱼现象,于是场主马上进行了积极的救治,可未见效果,没几日其下游其它鱼场也开始死鱼,而且病情基本相同。渔民虽然进行了积极的防治,可该病仍然流行起来,至10月下旬,拒马河沿岸的10个渔场个个发病,11月初达到死亡高峰。由于河北省虹鳟鱼良种场防治措施到位,发病相对轻些。该病造成当年虹鳟死亡10多万公斤,损失200多万元。有些渔场由于损失惨重,无力进行再生产,部分鱼池闲置。损失严重的渔场有河北省虹鳟鱼良种场、贾和平、孙耀星、张延海、贾长启、孙大海、李永军、曹三子、李爱国、曹明忠、孙迪兴。水堡、东团堡的几个渔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2010年涞源的虹鳟养殖业相对平稳,只是个别渔场鱼苗出现了少量的死亡。2012年至今虹鳟鱼养殖生产稍有好转,但通过每年的监测来看,不断有阳性样品出现,说明虹鳟鱼养殖仍有暴发流行病的潜在威胁,希望引起各级领导重视,未雨绸缪,随时应对突发疫情。

    2.4.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又称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目前该病名称较多,如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性疾病等,本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多重感染所致。

    流行情况:此病流行季节5-10月份,水温9~36 ℃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25~30 ℃为严重,发病鱼的年龄从2月龄至商品鱼不同阶段均可发病,发病区域、养殖方式无选择性,池塘,网箱、网拦、网围、水库养鱼等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95%以上,发病后死亡顺序:鲢鱼—鳙鱼—鲫鱼—草鱼—鲤鱼。因此,该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危及各种养殖模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14年4月底安新县发布了该病的预防预警明白纸,指导渔场开展消毒、预防等措施,但由于白洋淀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的特殊性,还是没能全面控制该病的暴发。6月初陆续有大水面生态养殖、池塘集约化养殖的鲢鱼、鲫鱼、草鱼出现眼睛、鳃盖、各鳍基部充血,体表、鱼鳔出血,鳃丝浅粉贫血,肛门红肿轻压有血水流出的症状。7月份安新县大麦淀、鲥鯸淀共270 hm2池塘陆续出现鲢鱼、鲫鱼、草鱼等鱼类大批死亡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高达1 100万元,占养殖户总损失的50%以上;2015年同期发病鱼的临床症状与2014年基本相似,虽采用组合配方,及时控制,患病面积仍蔓延到100 hm2,死亡各种规格的草鱼、鲫鱼、鲢、鳙8万多尾,5万多斤,个别养殖场6月11-14日3天内死亡30%以上。

    2.5当前鱼类病害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

    2.5.1思想重视程度尚且不够目前一些同志对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和严重程度不够重视,对水生动物疫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不够了解,而老百姓对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意识又较差,据此次调研发现,鱼病一旦暴发,病急乱投医现象极为普遍。

    2.5.2渔业有关部门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人员知识老化,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能充分发挥水产科技技术支撑作用,到疑难病害发生时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2.5.3经费短缺、基础薄弱据此次调研发现,多数县级病害监测属于空白,不具备为渔民服务的基础实力,防疫经费没有正常来源渠道,80%以上的县经费为零;现有监测条件和手段又相对落后,很难对疾病进行准确地诊断,大多数以临床症状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具备诊断检测能力的技术站太少,极大地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更谈不上有效地指导养殖生产。

    3今后保定市鱼类病害防治思路和建议

    3.1加快保定市病害监测与防疫工作体系建设

    建全并完善市县水生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依托中心的职能和技术保障,依法承担水生动物防疫、苗种检疫以及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制定并实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强化科学防治理念及推广有效预防措施。

    3.2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要重视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技术传承和能力培养,实现知识更新,适应当前病害监测与防疫工作的迫切要求,为渔业健康发展服务。

    3.3加强渔民生态养殖、无公害养殖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积极倡导健康养殖理念,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推广生态防病,中草药防治鱼病及免疫预防应用知识,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3.4加强鱼类疾病方面的研究

    首先要急生产之所急,重点攻关研究对保定市渔业生产危害严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疾病,对保定市鱼病高发区、疫情威胁区给予财力支持,共同应对疫病灾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