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王春华
摘 要:目前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流通模式有农户与市场直接对接、农户通过合作组织与市场对接、农户通过批发商与市场对接以及企业与市场对接,另外,还有新兴的果品流通模式,包括农超对接、农业观光、电子商务等。针对这些果品市场流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旨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果品市场;流通模式;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6-0014-02 中图分类号:S609.9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果品市场现有的小规模、大群体的流通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和大流通的现代化流通新形势。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水果生产大国,果品的流通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分散农户的利益和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为数众多的果品流通中间环节从业者的福利。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和流通的主体是分散的农户,生产技术落后、组织化程度低,这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解决果品流通中小农户、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意义重大。现将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概述如下。
1 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1.1 主要流通模式
1.1.1 农户与市场直接对接 农户不通过中介直接与果品市场对接是最传统的流通模式,在这样的果品流通模式中,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流通者。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陷,约束着果品批量化的流通也无法让果品大规模高效运转。
1.1.2 农户通过合作组织与市场对接 果品在市场内高效流通,需要通过合理的流通主体来实现,合作组织是农户自发组成的,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合作经济组织分为产品专业组织和技术专业组织,前者是同类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组织。后者是针对特定产品学习先进技术,旨在改善生产经营质量、增进农民利益的组织。
1.1.3 农户通过批发商与市场对接 果品批发商具有分散且能够贴近普通农户的特点,这使得它能深入到其他市场流通主体所不能到达的偏远农村,也承担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果品集聚和流通功能。农户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市场是我国果品流通的一条重要通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批发市场模式将会是我国果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1.1.4 农户通过企业与市场对接 农户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合约,进而带动农户参与果品流通。通常情况下,签订的合约会约定未来果品交易价格、质量等级和数量;农户在此合约的指导下安排组织生产,企业按照合约收购果品,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户规避市场风险,也有助于龙头企业减少交易费用。
1.2 新兴流通模式
1.2.1 “农超对接”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农超对接”是超市利用自身在市场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参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为农业生产物流配送提供技术、产品销售等一整套服务。这种模式将亿万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助于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实现溢价。
1.2.2 “农业观光”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农业观光”是将城市居民吸引到农村,通过体验等方式切身感受到绿色果品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需求动机,实现产销直通,城乡联动。这种模式不仅使农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农民可以以老板的身份直接受益,而且也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
1.2.3 “电子商务”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农户把果品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付给农民应得的货款,随后将果品信息输送给网站,网站将产品信息在网上发布,消费者可在互联网上购买产品。这种流通模式可降低农民的风险并为农民联合销售提供有效机制,同时还可以减少交易争议,提高效率,并可降低买卖双方的搜寻与谈判费用。
2 我国果品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
2.1 流通主体组织程度低
我国果品流通渠道不顺畅,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果品经营分散。流通主体虽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但因流通主体间没有形成合力,不管是规模服务还是组织化程度都欠缺。大多流通组织规模小,经济力量弱,没有规范的章程和制度,管理不到位,与果品供应链的上下游联系不密切,不能形成稳定的果品供应链。
2.2 流通成本高
我国果品生产方式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缺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载体和通道。农户将自己生产的商品果品运送批发市场或由收购商直接收购,然后由长途运销商运到大中城市销售地批发市场,后将果品周转扩散到社区、超市等。中转环节多,费用高,除了运输费用以外,批发市场中各店铺要缴纳摊位费、市场管理费和税收等。
2.3 物流设施滞后
我国果品生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对物流设施要求较高。目前我国果品运输中专用的保鲜库数量较少,技术含量高的规模果品仓储设施几乎没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绝大部分果品还是常温流通。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欠缺,果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设备不足。
3 完善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的建议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给予专项支持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果品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市场准入、信贷、项目审批、交通运输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降低果品批发市场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鼓励表彰在流通行业中具有突出业绩的单位和个人,促进果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3.2 加快果品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技术推广人员往往难以深入基层,直接指导果农生产,许多地级果树推广部门也大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使得新技术很难推广。因此要改变涉农服务组织僵滞的运行机制,整合相关涉农服务机构,明确责权,向广大果农提供果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
3.3 加强物流管理,提高流通效率
提高果品物流水平,要提高物流的可控性,制定果品生产标准和相应的质量监督措施,保证从收购时起果品就带有完全的生产质量信息;要依托批发市场,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致力于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在市场准入方面加以规范,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依靠缩短信息流时间,增强物流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摘 要:目前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流通模式有农户与市场直接对接、农户通过合作组织与市场对接、农户通过批发商与市场对接以及企业与市场对接,另外,还有新兴的果品流通模式,包括农超对接、农业观光、电子商务等。针对这些果品市场流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旨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果品市场;流通模式;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6-0014-02 中图分类号:S609.9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果品市场现有的小规模、大群体的流通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和大流通的现代化流通新形势。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水果生产大国,果品的流通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分散农户的利益和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为数众多的果品流通中间环节从业者的福利。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和流通的主体是分散的农户,生产技术落后、组织化程度低,这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解决果品流通中小农户、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意义重大。现将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概述如下。
1 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1.1 主要流通模式
1.1.1 农户与市场直接对接 农户不通过中介直接与果品市场对接是最传统的流通模式,在这样的果品流通模式中,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流通者。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陷,约束着果品批量化的流通也无法让果品大规模高效运转。
1.1.2 农户通过合作组织与市场对接 果品在市场内高效流通,需要通过合理的流通主体来实现,合作组织是农户自发组成的,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合作经济组织分为产品专业组织和技术专业组织,前者是同类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组织。后者是针对特定产品学习先进技术,旨在改善生产经营质量、增进农民利益的组织。
1.1.3 农户通过批发商与市场对接 果品批发商具有分散且能够贴近普通农户的特点,这使得它能深入到其他市场流通主体所不能到达的偏远农村,也承担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果品集聚和流通功能。农户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市场是我国果品流通的一条重要通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批发市场模式将会是我国果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1.1.4 农户通过企业与市场对接 农户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合约,进而带动农户参与果品流通。通常情况下,签订的合约会约定未来果品交易价格、质量等级和数量;农户在此合约的指导下安排组织生产,企业按照合约收购果品,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户规避市场风险,也有助于龙头企业减少交易费用。
1.2 新兴流通模式
1.2.1 “农超对接”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农超对接”是超市利用自身在市场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参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为农业生产物流配送提供技术、产品销售等一整套服务。这种模式将亿万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助于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实现溢价。
1.2.2 “农业观光”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农业观光”是将城市居民吸引到农村,通过体验等方式切身感受到绿色果品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需求动机,实现产销直通,城乡联动。这种模式不仅使农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农民可以以老板的身份直接受益,而且也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
1.2.3 “电子商务”果品市场流通模式 农户把果品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付给农民应得的货款,随后将果品信息输送给网站,网站将产品信息在网上发布,消费者可在互联网上购买产品。这种流通模式可降低农民的风险并为农民联合销售提供有效机制,同时还可以减少交易争议,提高效率,并可降低买卖双方的搜寻与谈判费用。
2 我国果品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
2.1 流通主体组织程度低
我国果品流通渠道不顺畅,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果品经营分散。流通主体虽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但因流通主体间没有形成合力,不管是规模服务还是组织化程度都欠缺。大多流通组织规模小,经济力量弱,没有规范的章程和制度,管理不到位,与果品供应链的上下游联系不密切,不能形成稳定的果品供应链。
2.2 流通成本高
我国果品生产方式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缺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载体和通道。农户将自己生产的商品果品运送批发市场或由收购商直接收购,然后由长途运销商运到大中城市销售地批发市场,后将果品周转扩散到社区、超市等。中转环节多,费用高,除了运输费用以外,批发市场中各店铺要缴纳摊位费、市场管理费和税收等。
2.3 物流设施滞后
我国果品生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对物流设施要求较高。目前我国果品运输中专用的保鲜库数量较少,技术含量高的规模果品仓储设施几乎没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绝大部分果品还是常温流通。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欠缺,果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设备不足。
3 完善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的建议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给予专项支持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果品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市场准入、信贷、项目审批、交通运输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降低果品批发市场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鼓励表彰在流通行业中具有突出业绩的单位和个人,促进果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3.2 加快果品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技术推广人员往往难以深入基层,直接指导果农生产,许多地级果树推广部门也大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使得新技术很难推广。因此要改变涉农服务组织僵滞的运行机制,整合相关涉农服务机构,明确责权,向广大果农提供果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
3.3 加强物流管理,提高流通效率
提高果品物流水平,要提高物流的可控性,制定果品生产标准和相应的质量监督措施,保证从收购时起果品就带有完全的生产质量信息;要依托批发市场,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致力于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在市场准入方面加以规范,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依靠缩短信息流时间,增强物流链的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