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朱鹏臣 廖周伟 吴婷

    作为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的三大举措之一,许多驻村书记入驻贫困村、党组织涣散村之后在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特别是在领导和带领本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村风村貌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实地调查了一定数量的第一书记与农村居民,近距离地观察分析第一书记模式。由此具体探究第一书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局限性,为构建未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提高了农村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优化了基础设施等等。从笔者进行的实地调查来看,工作内容主要在五个方面:引进了项目与资金、优化基础设施、促进了土地流转、充当村子与扶贫单位的桥梁、加强基层党建。在这五个方面中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于增加了人力资源与实物资源。

    (1)增加了农村的人力资源

    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观点,减少贫困的关键因素是能够显著改善穷人的经济前景和福利的素质,这种素质就包括知识,能力等等形式的人力资源。黄敬海认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是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怪圈的有效途径。李翠锦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方差分解实证,对农户人力资源与投资与贫困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源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第一书记则是外界对农村人力资源缺乏所作出的援助。通过笔者实地调查表明,第一书记的学历集中在本科,而农村两委班子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普通居民大多只受过9年义务教育。尽管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能力表现出来,但是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人的受教育情况和健康状况是决定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它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原则上是从各级机关选出来的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优秀干部。

    入驻农村之后人力资源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农村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提高了农村规模经营的水平。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反映出,书记来到农村之后往往都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工作。笔者还对来自不同7个地区的农村进行了关于规模经济的实地调查,反映出书记在任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当地农村的规模经济水平。

    (2)增加了农村的实物资源

    由当地政府或定点帮扶的机关单位委派到贫困村的。他们同上级部门对话比较顺畅,发挥了桥梁作用,在上级部门往农村地区输入援助资源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将扶贫单位的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笔者的实地调查中显示,在贫困村所做的主要工作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增加了农村的实物资源,大量的第一书记入驻农村借助扶贫单位的扶贫资金,修建蓄水池、加强道路基本设施建设、促进土地流转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资金被使用增加了各项要素。村民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出带来的改变中实物资源这一要素占据着绝对多数。

    资金并非本人提供,但是资金往往又是一起到达乡村地区。这就表明确实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将扶贫单位的各项资源带到农村,形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视为载体,将实物资源这一要素带到了农村。这同以往的直接向农村输入资金的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3)打破惡性循环怪圈

    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机制融入拉格纳·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可以看出最大的创新就在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强了农村改变贫困现状的能力,使其不需要长期的实物投资也能提高自身的实物资源投资。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制度的局限

    (1)无法带来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这一要素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生产所需的关键要素(如资金与技术)长期被城市所挤占,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所造成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虽然生产要素可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但城镇化过程中的马太效应较为突出。从实地调研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同时,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也经由金融市场流向了回报率更高的非农经济领域。这引发我们的思考:从农村发展所需要素供给的角度来看,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什么,哪些要素是匮乏的。从笔者的实地调研结果来看,村民、村干部都认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本、人力资本和生产技术是最缺乏的。因为农村无法以内生的形式实现这些要素的供给。

    同时,有不少的第一书记也反映:不懂农业、不了解农业技术是他们工作的难点之一。在我们访问中,没有一位书记是农业相关专业背景的,并且很少有过农村工作经历。因此可以见得第一书记难以对农村实际的生产开展有力领导。内生增长理论指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由此我们可以见得。

    (2)能否实现扶贫目标与其派出单位能够提供支持的大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据我们了解,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或扶贫单位,可分为中央、省、市、县四个层级。调研结果显示,层级越高的部门和单位,拥有的资源越多,可以为扶贫村庄解决的困难也越多。省里派的驻村干部驻村扶贫效果最佳,市里的次之,县里的效果相对而言稍差。因此,尽管一些第一书记极力想要促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最后无法实现其目标。在我们实地考察的结果中,超过半数的第一书记表示其在经济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无法引进项目与资金。

    (3)任职时限带来的短期性

    任期通常为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要带领贫困村完全脱离贫困状态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是不可能的。发展往往有比较长的经济周期,尤其农业发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其效益,因此需要在考虑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根据《通知》规定:“参加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由所在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提出意见。任职期满,派出单位会同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进行考察,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和处理。”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激励第一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完成扶贫工作,但同时也带来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从而促使他们在扶贫过程中出现行为短期化、追求能快速产生经济效益但往往不能起到长久作用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来说,即使有少数考虑长远的发展方式,在其任职期满离任后,新派驻的可能不会按照前任的规划继续进行。由此形成样样折腾、样样没成的恶性循环,造成扶贫资源被大量浪费。

    (4)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目标不一致性引发低效率,指派方式有三种:自愿、自愿+委派、委派

    在我们调查中,有39%以“自愿+委派”的方式来到贫困村,有61%直接由单位委派。也就是说,主要是受到扶贫单位或当地政府的委托来到贫困村。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政府作为委托方追求的是改变贫困村现状、促进农村发展。而派出单位只需要完成政府所规定的派出任务。作为代理方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闲暇时间最大化,三者的目标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些单位为了自身工作考虑选派的干部能力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另经过几次选派后部分单位为完成选派名额,在选派质量把关上要求有所降低。

    在这种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下,如何确保自身能力足够且能认真履行代理人的义务成为难题。虽然政府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来督促,但在进入贫困村后的绩效考核仍然无法有效评价。因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而产生的这些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引发低效率、造成高成本。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我们实地调研发现:编制与工资待遇都在原单位,并且大多数是由单位强制安排。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在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非但没有受到工作多年的单位的关注与激励,反而受到不公平对待,这会极大地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因扶贫不力而被召回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有数据显示:2016年5月,四川省针对半年以来扶贫工作不力的1416名第一书记实施了召回和调整,占到该省选派到村11501名第一书记的12.3%。

    综上所述,作为政府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模式创新的先驱者,为基层党组织涣散村、贫困村输入了人力资本,促进了扶贫资金合理地转化为可创造价值的资本,在扶贫瞄准、精准帮扶等方面确有成效。但是,这一制度仍存在诸多局限:不具备有关农业的专业技术、引进资金难、任期短。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还有待改进。而研究模式的有效性,对后续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提供借鉴与思路具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611731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