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中国画教学改革
闭宗庭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学改革工作拓展了一片崭新天地,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呆板、沉闷的课堂氛围。文章以中国画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国画这一民族艺术的传承提供有效方式。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不少院校开设了中国画教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国画教学以笔墨实践为主,形式单调枯燥,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如此慢调的学习方式常常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中国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使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多媒体教学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内容综合运用于辅助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信息向学生传递。这一教学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教学内容数字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传输和存储的,这些数字化信息在转化为可被学生理解的信息内容时必须依赖于多媒体设备。二是教学传输信息量大,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对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相同教学时间里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信息,此外利用互联网还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三是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其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更加生动、直观的课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多媒体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一)提升课程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中国画教学基本是由老师先对作画要点进行理论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笔墨实践,学生对作画技法的掌握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悟,而中国画讲求的是意境和神韵,需要画者静心感受,但是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学生们普遍对这样“安静”的课堂不感兴趣。多媒体教学为打破中国画课程教学中的“沉寂”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孤立的文本、图像等内容实现有效整合,音视频文件的加入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多重的感官刺激引起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也使晦涩难懂的作画理论变得简单,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突破课堂局限,拓展教学空间
中国画博大精深,单靠一定课时的讲解学习很难掌握其精髓,传统教学方式受制于课程安排和学时限制,学生在中国画的学习上仅能浅尝辄止,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这极不利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教学空间的拓展,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学习,还可以在课后利用校园网进行资料的查阅,利用QQ群、微信群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地进行学习。线上教学不会受到课时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收集全国各地中国画的教学视频资源挂到学校内网上供学生观看,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更多的新鲜知识。
(三)丰富学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板书和范画挂图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变得丰富多样,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幻灯片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并对不同风格的国画作品进行比较;Flash动画能够快速对作画的技法进行演示,节省了老师现场作画的时间;演示投影也能够轻松地让每位学生都欣赏到老师的作画过程。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开展教学,能够将老师从作画演示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观察学生的习作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此外,利用校园网络还能够对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增进学生间学习交流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打破传统,改革教育方式
中国画课程教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绘画理论、开展作画技法演示和个别针对性辅导等形式来教授国画专业知识和技法。在传统中国画课堂教学中,笔墨技法训练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还较为薄弱。一方面是缺乏系统性,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分离,未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表现形式较为呆板,主要是以条目式的板书形式存在,未能将理论与作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全面打破了中国画课程的传统教学局面:一是实现了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突破。多媒体教学不再受制于课程教材,老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编排、组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二是充实了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将老师从作画演示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丰富完善教学内容上,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三是增强学习中的交流互动,传统笔墨实践教学方式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在自我练习中理解和学习作画技法,多媒体课堂中的互动环节有效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三、多媒体技术在国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临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临摹是中国画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技巧生疏的初学者来说临摹是学习中国画艺术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的最佳学习途径,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前人艺术智慧的积累,并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临摹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临摹的学习效果。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被临摹作品。学生在拿到需要临摹的作品时常常无从下手,此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例如要画鸟,可以从网上找一些不同形态、姿势的鸟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各种姿态鸟的不同点,使学生在临摹时重点画出鸟的神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抓住临摹的要点。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实例作品一般都不是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抓住临摹的要点一直是个难题。多媒体技术的伸缩功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实例作品关键部位的局部放大,并通过投影,能够让每位学生都清晰地看到作品中的关键细节,为后期临摹实践提供幫助和指导。
(二)在鉴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作品赏析是中国画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分析研究优秀国画作品中感受画家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国画作品的赏析主要是看课本中的示例图片以及老师带来的图画展示,但是书本内容有限,能够收纳的书画作品有限,多媒体教学则没有这一问题,老师可以自行从互联网上找到授课需要的国画然后通过幻灯片向学生进行展示,丰富的作品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老师还可以为每张作品配上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让学生知道每幅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和内涵,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此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能够打造“立体课堂”,传统的课本中学生只能欣赏平面的图画,而多媒体教学中丰富的视频、音频资料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画家及其作品,丰富的教学内容消除了传统鉴赏课程的枯燥乏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创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创作灵感,而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绘画者必须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才能用画笔描绘出特定事物的神韵。但是受教学限制,学生很难脱离课堂教学,基本不能到校外观察景物进行绘画创作。多媒体教学有效解决了空间限制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祖国秀美河山的视频、图片资料,来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可以截取部分优美的画面供学生观察写生。例如在让学生画山水素材的中国画时可以选取同一景致的四季图片让学生选择作画,绘画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山林中的虫鸟叫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四、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一)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中国画课程教学的应用中有着许多的优势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中也有不少内容是新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例如在笔墨实践中如何调墨、运笔、笔法表现等,仅通过多媒体展示,不让学生亲身实践也是无法使其领会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避免“板书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各院校大力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创新。为响应学校号召,当前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这些技术的运用有些仅停留在了表面,没能从根本上进行革新。有些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中堆砌了大量的文字,将板书从黑板上搬到了电子屏上,只是将板书内容实现了电子化,没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因此,老师在制作课件中要注意文字、图像、音视频文件的综合运用,避免单一素材内容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三)科学把握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动态、多维的展示效果有效地增强了中国画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但是过多的动画、音视频的引入可能使学生学习关注点发生偏差,导致喧宾夺主现象发生。因此,老师在课程设计时要科学把握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艺术效果,保证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熙.探索多媒体在国画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02).
[2]吴云鹏,刘宝良,孙立红等.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
[3]陈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2).
[4]刘娜娜.当代中国画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措施[J].艺术研究,2015,(02).
作者单位:钦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