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陶艺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其传承和发展需要强大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担负着将陶瓷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任,因此对大学生陶艺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应建立健全的陶艺课程体系,将陶瓷历史文化教育、陶艺审美及技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让学生艺术地、科学地了解古今中外的陶瓷艺术,提升艺术修养,将我国传统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陶艺;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教育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瓷器更是中国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古至今,陶瓷作品中不仅体现了工匠的精湛技艺,还有陶艺家的经典、独特的创作构思,同时也从众多的学生作品中体现了现代陶艺的创新精神。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陶瓷文化的历史使命,其陶艺素质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大学生陶艺课程大都开设在艺术专业,包括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非艺术专业开设陶艺课程的较少。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陶瓷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后应面向更多的大学生普及陶艺课程,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陶艺素质,陶冶情操。将陶艺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课堂,培养大学生陶艺素质,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大学生陶艺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形式遍布全中国乃至世界。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正朝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型,社会发展也急需大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陶艺技能人才培养是前景十分光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其中,陶艺素质培养是核心和关键,在大学生中培养陶艺素质的地位更加凸显。

    一方面,陶艺素质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陶艺素质不仅包含具体的技法和技艺,也蕴含着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对人类智慧结晶的充分运用,甚至对陶艺人才的体力和劳动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要将陶瓷艺术发扬光大。学生担负着培养后备军的重任,对大学生陶艺素质的培养要普及陶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掌握陶艺技法,今后将所学传递给受众。同时,陶瓷艺术涉及的艺术门类较多,比如绘画、书法、雕刻等,甚至还涉及化学、物理等理科门类,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陶艺素质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陶艺素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思与做并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大学生陶艺素质的基本内容

    大学人才培养中,各个学科专业都有严格扎实、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人才,大学生陶艺素质培养也是如此。总体而言,大学生陶艺素质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创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地创新。在理论素养维度,理论课程是一切培养方向的基础,更是重要的部分。大学生陶艺素质中在理论方面应该掌握工艺美术史、陶瓷史等史论,在物理、化学方面掌握陶瓷艺术中所用的泥料、釉料等材料的物理及化学的性能、特点等,通过严格的理论,科学地掌握窑炉的烧成条件及气氛等。以上都要通过对应的理论课程,不断提高和完善陶瓷理论素养。在实践维度,实践课程是陶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陶艺学习和创作如果没有实践学习,就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就无法真正地了解陶瓷艺术。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陶瓷成型技法,比如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印坯及注浆成型等,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成型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其次,学生还需要学习手绘、雕刻、肌理等装饰手法,古今陶瓷除了在器型造型上的变化,更多的还是靠装饰手法来表现,因此这方面的陶艺素质培养必不可少;最后,陶瓷艺术中配釉的材料、方法等以及烧窑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结合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摸索经验。以上是陶艺素质基本内容的简单介绍,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陶艺素质,还需要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

    3 大学生陶艺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构成

    建立系统完善的陶艺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正视传统、追求现代、更新未来;有助于掌握专业的陶艺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有助于技、艺的结合,优化课堂。具体而言,要构建史论、审美、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一是陶瓷史論教育。陶艺创作要以理论为支撑,陶瓷史论教育直接影响学生对中国陶瓷的正确认知,能够使学生在创新的路上尊重传统,保留国粹精华,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目前,相关院校的陶艺专业开设陶瓷历史课程较为普遍,但由于部分任课教师对陶艺历史了解有限、不同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不一等多方面原因,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更多只是照本宣科,难以真正完成史论课程应有的使命,无法与专业知识有效衔接。陶艺史论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陶瓷发展的历史沿革,更要了解整个历史文化价值。学生只有深入地了解陶瓷历史,才能真正了解古今中外陶瓷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和创造的全过程,了解陶艺名家及名家优秀作品,了解祖辈留下的沿用至今的传统陶艺技法,了解当时的创作意蕴。当前,社会更需要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要想有所创新,学习陶瓷历史就不能死记硬背,不只是记住哪个名人、哪个年代的陶瓷的特点等,在继承传统陶艺精华后,要有所创新,取长补短。陶瓷艺术在每个时代都有其创新,学生应了解陶瓷的制作技术、器型、技法、文化思想及创作审美的发展与倾向。学校要为学生开设陶艺历史课程,同时不能只通过书本提供有限的知识,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关于国内外陶艺历史的相关文献资料。

    二是陶艺审美教育。从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至今,陶瓷在造型、装饰等方面都有每个时代和每个地区的不同的烙印,陶瓷本身就能体现出时代特征。要鉴赏陶瓷作品的好坏,以科学的眼光和专业的角度看待陶瓷作品,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大学生陶艺审美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简单了解几个作品,更不能单一地从陶艺的角度去审视。特别是当代陶艺,更是融入了艺术家或创作者内心的声音和表达中心思想。因此,看待一件陶艺作品,需要从多角度观察,比如它的成型、工艺、内涵及意义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知识量,结合历史的角度以及当代流行的趋势去观察。大学生要不断地提升审美能力,就要多见、多听、多练。对陶艺专业学生来说,光学习理论,不亲自动手实践,是很难投入其中真正了解陶瓷的。很多时候,很多陶瓷作品不能只看表面的造型及装饰,因为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它时代的烙印,都有它诉说的故事,或美好,或夸张,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提高审美能力就是要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并付诸陶艺创作实践。

    三是陶艺技能教育。陶瓷艺术具有艺术性、科学性。一个出色的陶艺创作人,既要懂技术,更要懂艺术,将二者结合。技能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条件,陶艺技能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光成型方法就有很多种,加上其他工序,想要真正游刃有余地掌握每道工序非常困难。在景德镇,单一技能培养比较常见,通过师傅带徒弟,其对某道工序的掌握会十分熟练。而在高校,学生了解的陶艺知识较多,专项技能差距很大,这样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综合性大学,陶艺专业的培养条件还很欠缺,师资方面很多时候是由一人教授学生多个技能,教师对每一项技能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上设备的欠缺和不完善,影响教学成果,更影响学生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陶艺技能的培养需要设备、工具和材料,应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在遵循传统技艺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新,不仅是思想上的创新,技法、技术上也要有所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忘传统,敢于创新,不断积累经验,熟练掌握陶艺技能。

    大学生陶艺素质的培养与系统完善的陶瓷艺术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分不开的。对陶艺专业与非陶艺专业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思路,合理、科学地规划课堂,从陶艺历史教育、陶艺审美教育以及陶艺技能教育入手,使其深入陶艺教学课堂。我国高校应重视学生陶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他们今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迪安.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2] 方李莉.陶瓷史背后的中国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4.

    [3] 张温帙.美国高等院校陶艺教育之我见[J].美术学报,2005.

    作者简介:李金蓉(1980—),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陶瓷课程与教学,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