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拓宽赣南三农发展升级路径
曾月娇+钟小春
习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坚持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将共享理念落到实处。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推动赣南三农升级发展,关键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绿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抓产业,坚持民意导向抓服务,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为核心,不断推进“三农”规模化、信息化、绿色化、城镇化发展。
一、创新思路,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赣州人多地少,农业规模化要走出仅仅土地规模化的误区,着力推进产业布局、产值链条、设施农业和“三农”服务等内涵式规模化发展。
一要抓好产业布局的规模化。赣州市一些地方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谋划,发展的产业过多,重点不突出,散乱零碎,规模太小,形不成拳头。当前,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按照宜种植则种植、宜养殖则养殖、宜林则林、宜加工则加工、宜旅游则旅游等原则,科学合理配置空间布局,谋划建设好赣县、信丰两个国家级和寻乌、于都、全南、龙南等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进一步统筹和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重点打造高标准、高水平、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特别要规避“大园区、大业主”的惯性思维,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户与农户之间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大园区、小业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要抓好产值链条的规模化。现在赣州市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加工的研发技术相对滞后,产品销售还主要以“原”字号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巨大的增值空间还没有打开。未来要围绕“脐橙、蔬菜、油茶”等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重点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精心打造农产品从包装设计、储藏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到终端零售等产值链条各个环节,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
三要抓好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目前,赣州市设施农业仅有6.88万亩,规模小、科技低、管理差。要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加大节水、节肥、节药农业技术应用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工厂化蔬菜、瓜果、花卉、畜禽、水产等设施技术和产业建设的发展。但对于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应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工厂化经营,不可超越当地环境净化能力而盲目扩容。
四要抓好“三农”服务的规模化。赣州市农业公益性服务还很脆弱,经营性和自助性服务组织发育不足,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健全。我们要抓好脐橙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争取国家重点支持批准设立国家(赣州)油茶工程中心、国家(赣州)油茶产品检测中心、国家(赣州)油茶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继续开展好“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同时,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突出重点,推进“三农”信息化发展
在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背景下“三农”信息化飞速发展,许多不可思议的新业态很快就出人意料的横空出世。我们要依托淘宝村镇、农村E邮等,切实抓好“互联网+”和电商农业。
一要全力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赣州市16个县(市)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且与阿里巴巴签订电商合作协议,已基本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覆盖。2015年全市电商交易总额达到221.32亿元,其中农村电商交易额达92.84亿元,占总额的41.94%,以南康家具、赣南脐橙、板鸭等产品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下一步,要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改造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落户奖补,探索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中心,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引领和扶持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市场,培育农村电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要着力打造赣南脐橙、南康家具两大特色电商品牌。继续创新赣南脐橙营销模式,推进果农、企业、政府积极转型,每年召开网络博览会,实施O2O(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着力打造中国脐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015年仅“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当天,苏宁易购赣州特色馆就接收订单25万多单,售出赣南脐橙50多万公斤。南康家具市场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商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南康全区已有1200多家电商企业、200多家广告摄影公司、十多家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其中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家具电商已经达到22家、破亿元的达到3家。
三要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移动电商服务体系,鼓励农村商贸、乡村旅游等企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即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鼓励支付宝、翼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在乡村应用推广,进入民生和社会服务领域,如水电费查询和缴纳、出行娱乐服务等。构建农产品基地及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基地投入品管理,强化农产品监测,记录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检测、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信息,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在电子商务示范乡村建立物流中转站,通过产业和企业集聚,降低物流成本,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链式渗透,推进“三农”绿色化发展
“绿色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未来农业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今后,应将绿色生态理念贯彻于农村的规划和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四个方面,建立起从有形到无形、从建筑到产业、从建设到治理、从物质到人文全方位的绿色生态链式体系。
一要推进乡村规划绿色化。树立“反规划”理念,按照“亲山近水、显山露水、保存文化遗迹,传承历史文脉”的要求,先列限制性负面清单,再做改造或建设性规划;要结合村庄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先科学定位,再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比如有旅游资源的,重点发展旅游休闲配套产业。要因地制宜,适度规划,引导建设与人口资源相匹配的建筑体量,避免片面追求大规模、大体量,浪费资源、能源的不经济、非生态规划现象。要注重集约节约用地用材,融入生态元素,特别是做好小流域治理及农村周边生态产业等,发挥现有生态资源优势。
二要推进乡村建设绿色化。乡村建设要走出“全覆盖硬化”的误区,道路该硬化的硬化,空闲地尽量保持生态原貌,让土地“会呼吸”、生态“能循环”。在村庄周边相应建设水体,保护水系,有条件的地方保留湿地。在农村建筑方面,结合扶贫产业发展,推广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在屋顶配套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在村庄绿化方面,尽量少种草、多种树,而且选用适宜本地的树种。
三要推进产业发展绿色化。重点研究市域范围内或周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原材料需求,发展林业、中药材、芳香产业和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在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休闲观光林业、渔业、果业。如龙南九连山“中华鲟”养得很好,可以开发旅游。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使自然资源保育、生态采摘、种养体验、传统民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大胆运用股份制整村整组改造承包地,建设适度规模生态农业科技园,广泛使用生态措施,如种养轮作,大棚顶搞光伏发电,棚内太阳能灭虫灯或紫外线灭虫灯,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避免过量用肥用药,污染土壤和水体。
四要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垃圾分类回收、减量化处理意识,引导农民建设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生活设施。引导农民树立绿色消费、生态生活的理念,在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上做到合理适度,切忌盲目攀比、奢侈无度。比如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菜篮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四、民意导向,推进农民城镇化发展
农民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步骤。据统计,全市现有761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8%。但按城镇化率45.5%算,农村人口仅有524万,意味着有236万人在城乡之间徘徊。据调查,这些半城镇化的农民仅有7%有愿意回家,仅有0.7%在城镇有房。解决这种农民城镇化的现实纠结,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建设美丽社区,就地城镇化。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突出“统筹城乡、产村融合、村旅一体、强村富民”,全力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瑞金、兴国、石城、于都、宁都等地要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优势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继续打造一批“生态优、形态美、业态好、心态佳”的美丽社区。通过给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办法、有条件的村集体收储、村民理事会自求平衡自主开发、完善农房管理政策等办法,推进空心村整治,为美丽社区建设整出土地和绿化美化空间。
二要深化农村改革,支撑城镇化。积极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财产向资本转换。积极探索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资金保险互助会建设等,特别要探索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持股增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招租办法,允许农村居民将合法拥有的宅基地和住房以租赁合同方式,公开向社会出租。鼓励农村居民将建房节余用地指标,由村级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股份制物业经济,增加股份分红收入。继续抓好产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等涉农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支撑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要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城镇化。以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为抓手,切实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民生工程,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确保用水用电安全,推广清洁能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同时,顺应留住乡愁的农民需求,及时将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既可保护一批传统文化祠堂、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情,又可发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作用,凝聚乡村民心。
[作者简介]
曾月娇,赣州市农业和粮食局;钟小春,赣州市委农工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