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制探索
左芊
摘 要:在高职教育中,师生双方的心理契约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理解和期望。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双方心理契约的维度和内容,以及这些维度对培养效果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措施。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制;工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4-0126-02
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的概念是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于1960年在其著作《理解组织行为》中提出的,用于描述企业中员工与雇主之间除了正常雇佣合同关系之外的不成文心理关系,双方存在相互隐含期望。本文将此概念引用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中,师生之间也存在心理契约关系,存在双方责任义务及对责任义务履行情况的感知等心理过程。本文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研究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要约—承诺”双方间的相互责任和义务、期望与理解。双方的相互期望与对方所履行的一致时,则形成心理契约关系。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心理契约形成对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人才培养中涉及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交流,双方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并得到“教”与“学”的正反馈,不但可以让教学者积极投入到教学中,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如图1所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维护不当,就会造成一方或双方的心理违背,双方关系逐渐恶化,教学者工作懈怠、学生出现学习“离职”状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不但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还包括拓展技能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所以,高职院校中的“教”与“学”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动的,学校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进行学生培养。
二、师生心理契约对培养效果的影响机制
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契约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如下页图2所示)。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任务绩效、创新能动性和人际关系三方面进行评估,其过程中的心理契约包括学生责任和教师责任两个方面。
学生责任分为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和关系责任三个维度。现实责任指的是高职学生入学后需要遵守的学校规章制度和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在课堂上遵守的学习纪律;发展责任指的是学生在学校除了遵守规章纪律、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环节,课后积极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积极反思学习内容并探索创新思路;关系责任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尊重教师,向教师提出建议,与同学关系良好,在实践活动中的协同合作。
教師责任包括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和管理责任三个维度。现实责任指的是教师课堂上需注意的个人仪表,课前备课、课中认真授课、课后耐心答疑;发展责任指的是教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外,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教学技能,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特别是实践作业,采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和互动方式进行教学,避免照本宣科,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目的,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且分享经典案例和感受;管理责任包括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之外,还担负维护课堂秩序的责任,教学计划质量和进度管理,以及学生之间或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管理。
1.现实责任。学生责任和教师责任中都包括“现实责任”。学生履行现实责任在学业期内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除了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下课、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体育等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完成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学习,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并且通过考试后获得学分,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绩效,关乎是否能正常毕业,现实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不履行现实责任的后果是其不能在学业期内顺利获得所需要修的学分,不能顺利毕业。教师履行现实责任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认真讲课和及时答疑,反思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师的任务绩效,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不履行现实责任,则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众多学生的课程学习。从而可知,学生和教师是否履行现实责任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2.发展责任。学生责任和教师责任中都包括“发展责任”。学生履行发展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作业之外,为了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努力学习,经常思考课程内容,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讨论问题,课堂学习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互联网和新零售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和零售数据挖掘等课程,这些课程仅靠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是不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课程中教师理论教学只是小部分,需要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逻辑思考、协同合作和创新能力。零售数据挖掘课程中需要学生具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课堂教学仅能传授数据分析技巧,而实际情况多变,需要具备问题具体分析并选择不同的数据指标,这些技能和思维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成熟运用。学生不履行发展责任,除了课本所学之外,则不能得到更多提高,对所学的知识可能会一知半解,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从而影响学习质量。教师履行发展责任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灵活教学为宗旨。例如互联网商业模式课程中除了常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之外,需要引入大量案例分析,课堂上需要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分组讨论并组织课堂汇报,小组成绩需由教师和其他组综合评定。教师不履行发展责任,则可能会导致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性。由上可知,学生的发展责任利于学生学习中创新思维和能动性的调动,教师的发展责任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灵活变动、因材施教,两者通过提高双方的创新能动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
3.关系责任。学生履行关系责任在学校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上下尊重教师,上课不睡觉不玩手机遵守课堂纪律,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敢于向教师提建议,同时也耐心听取并接纳教师给予的建议。与其他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互相帮助,正面接受同学的意见,建立友好的关系,养成团队合作精神。特别对于灵活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例如互联网商业模式课程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完成實训报告,在课堂上分组汇报,由教师和其他组员综合评分,整个过程比较考验团队合作和分工能力,团队角色包括组长和组员,组长负责安排讨论时间和分工,组织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撰写实训报告,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其他成员也需要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学生不履行关系责任,则会出现学生之间关系形同陌路,不懂得互相帮助和关爱,团队作业中不懂得合作的意义。学生履行关系责任,可以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4.管理责任。教师履行管理责任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在课堂上维持课堂秩序,对于教学课程管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教学进度,课堂上需为人师表,遇到任何情况都要控制自身情绪,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需要进行跟踪,不能任其发展,设置学习反馈环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例如互联网商业模式课程中,可以根据分组讨论情况,调整分组方式和汇报方式。课后也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引导学生塑造正面、创新思维,避免学生钻牛角尖和误入歧途。教师不履行管理责任,可能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师生关系出现隔阂,“教”与“学”独立进行。同样的,教师履行管理责任可以通过促进人际关系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心理契约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效果提升措施
1.强化师生对心理契约的认知。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需要明确各自所需履行的责任,如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教师的预期,例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根据这些预期结合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做出调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需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需履行的责任,也明确自己对学生的预期,从而促进双方心理契约的达成。心理契约是不成文的心理约定,随条件而变化并且内隐,心理契约关系的变化很难在短期内察觉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心理契约不但需要达成,还需要后期的维护,教师应通过沟通交流方式随时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变化,例如专业课程中确定讨论课题,如何进行小组分组和汇报形式。学生应当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对疑问之处应当与教师积极沟通,避免因负面情绪引起心理契约违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心理契约的不断修订,有利于整个人才培养效果的提高。
2.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区域经济输送行业和企业发展所需劳动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多门课程仅靠理论知识是无法掌握其本质的,更多的是实践和运用。例如互联网商业模式、零售数据挖掘和运营主管通用管理技能等课程,如果仅靠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并且无法真正掌握其内涵,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和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多样化灵活教学。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后,结合实际教学任务,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采用线上教学讨论和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教学效果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期望”决定,而这个目标应该以实现“扎实专业理论、提高专业素质、熟练专业技能”为宗旨。例如,零售数据挖掘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场景和数据分析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和数据分析软件操作基础,根据不同情境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分析思路,设置情境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情境提供分析思路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驷宇.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31-232.
[2]? 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3):113-115.
[3]? 阿拉坦巴提.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履行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