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信任传递关怀
伍珊
2013年8月16日13点50分,我正在为当天要播出的稿件忙得焦头烂额,这时部门主任告诉我:“高桥一位年轻人站在高楼上,现场营救四个多小时了还没成功,营救组现正向社会征求好办法。你先去现场,看看媒体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
来不及细问,我和摄像就向现场奔去。当我们到达现场时,大楼下面已经围满了围观群众,看到我们,大家都在喊:“《看看看》来了,《看看看》来了。”并开始七嘴八舌给我们讲述起了跳楼青年的各种情况。原来,欲跳楼的小伙子姓李,是贵州人,今年25岁。前几天女友跑来了宁波,他赶来寻找女友,没找到,又气又急一时想不开。谢过热心群众,我们来到营救点,由于常年跑政法线,和突发救援的消防、公安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快就得到了12层高楼上现场的详细情况。小李拒绝任何人靠近,营救人员只能在距离10米外喊话。小李从9点多到现在的四个多小时里,一直处在烈日暴晒下,继续下去可能会出事。同时消防救援人员说,如果从12层高楼摔下,将超过铺在下面的救生气垫的防护能力,可能会有严重创伤。听到这些不利信息,我主动提出,请地面营救人员与顶层营救人员联系,能不能允许媒体到12层的消防通道内等候,万一需要媒体帮忙的时候,可以更便捷。前方营救组很快允许我们去顶层消防通道等候。
在12层消防通道里,我看见多名派出所民警都身穿便装,轮番向正在平台边缘准备跳楼的小李喊话。民警说小李性格内向,不肯说话,半个小时才应答一句,并拒绝接受送水和食物。我在通道内观察到,参与救援的都是男民警,没有女性工作人员,提出是不是女性从心理角度更容易让人接近沟通些。营救组也认同这一点。于是我悄悄进入楼顶平台,站在喊话便衣民警侧后方,当时小李悬空坐在平台栏杆上,大半个身体已经挂在了平台外。当他用余光看见了我,突然用手指向了我,问道:“你是不是记者?”对这样的提问,我不敢贸然回答。救援人员抓住机会弄清楚了小李的意图,他要求媒体出来和他对话。消防通道内的救援组经过商议,决定让我们的一名摄像记者也来到平台,看会不会出现营救的转机。
刚开始,小李让我们两名记者只能和民警一样,站在10多米外和他对话,后来平台上只留下我们两位和他面对面。我对小李说:“我年龄大些可以做姐姐,你就像弟弟对姐姐一样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为了让他多开口便于沟通,我还详细介绍栏目特点,说要找到人的话,个人信息越详细越好。果然,在这样的传达中,小李开口说话了。看得出小李对和我对话并不反感,于是我趁热打铁,以距离太远,话筒录音效果不好为由,一边对话聊天一边一步步接近他。当我和他只有一米多的距离时,清楚地察觉出了小李的紧张以及虚弱,一不留神就可能直接翻出去。我为了缓和他的情绪,就拿自己调侃起来,说自己急急忙忙赶来现场,穿着一条长连衣裙很不方便。自己每天在外采访,已经晒得很黑了,今天再这样被曝晒,到时就更不好看了。我说:“你是贵州人,我是四川人,都爱吃辣,要不我请你去吃川菜,边吃边谈,说不定能帮上忙呢!”正是这些套近乎的笑语,让小李开始吐露自己这些天的遭遇。他说自己好几天没吃没睡,人生地不熟到处乱窜,为了找女友受了不少委屈。因为他曾经答应过女友爸爸会好好照顾她,现在人没找到没法交代,真心不想活了。
小李一句句真心述说打动了我,我告诉他:“你是个非常有担当的人,不应该这样糊涂,我非常愿意帮你一起找到女友。”并爽快答应了他提出的找到女友,帮他买两张火车票回家的要求。营救僵局在我们的劝说下被打破了,小李表示愿意从平台上下来。就在这时,寻找小李女友下落的民警也传来已经找到他女友亲戚的消息,我高兴地拉着小李,说我们赶紧去派出所打听新消息。小李缓缓地从平台上下来,一场僵持了5个小时的营救终于成功了。
危机化解了,但是要解开小李的心结还没有结束。从顶层平台走下来,我们一直紧紧陪在小李身边,面对围观人群的种种议论,替他善意解围。到了高桥派出所,民警调来火车站的监控录像,证实小李女友已经离开宁波去了南京。在赶回台发稿之前,我给小李留下了电话号码,告诉他随时可以联系,又悄悄在他衣兜里留下了500块钱。第二天早上8点不到,我们又到了高桥派出所,得知小李决定返回打工地江苏宜兴,民警已为他买好火车票。再次见到小李,他已经换上了干净的白衬衣,看到我们他笑着主动打招呼,并表示自己已经想通了,找女友找成这样不应该,接下来他打算好好打工赚钱,尽快回家。10点多,我们和民警把小李送到了火车站,就在即将告别之际,小李特意把我叫到旁边,他郑重告诉我,我说的话他记在心里了,以后不会再做这种冲动的事情,从今后他就把我当做自己姐姐,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段经历。他一定会回到宁波来看望我们。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一名打工青年朴实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次跳楼事件让我深深体会到,受众对主流传统媒体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需要从中获得信息得到帮助,另一方面他们也保持着戒备之心。因此我们要珍惜他们,读懂他们。媒体人不仅是这个社会的记录者,也是这个社会建设的参与者,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各种事情层出不穷,媒体人要少当看客少猎奇,多一份关怀和责任。
(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
2013年8月16日13点50分,我正在为当天要播出的稿件忙得焦头烂额,这时部门主任告诉我:“高桥一位年轻人站在高楼上,现场营救四个多小时了还没成功,营救组现正向社会征求好办法。你先去现场,看看媒体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
来不及细问,我和摄像就向现场奔去。当我们到达现场时,大楼下面已经围满了围观群众,看到我们,大家都在喊:“《看看看》来了,《看看看》来了。”并开始七嘴八舌给我们讲述起了跳楼青年的各种情况。原来,欲跳楼的小伙子姓李,是贵州人,今年25岁。前几天女友跑来了宁波,他赶来寻找女友,没找到,又气又急一时想不开。谢过热心群众,我们来到营救点,由于常年跑政法线,和突发救援的消防、公安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快就得到了12层高楼上现场的详细情况。小李拒绝任何人靠近,营救人员只能在距离10米外喊话。小李从9点多到现在的四个多小时里,一直处在烈日暴晒下,继续下去可能会出事。同时消防救援人员说,如果从12层高楼摔下,将超过铺在下面的救生气垫的防护能力,可能会有严重创伤。听到这些不利信息,我主动提出,请地面营救人员与顶层营救人员联系,能不能允许媒体到12层的消防通道内等候,万一需要媒体帮忙的时候,可以更便捷。前方营救组很快允许我们去顶层消防通道等候。
在12层消防通道里,我看见多名派出所民警都身穿便装,轮番向正在平台边缘准备跳楼的小李喊话。民警说小李性格内向,不肯说话,半个小时才应答一句,并拒绝接受送水和食物。我在通道内观察到,参与救援的都是男民警,没有女性工作人员,提出是不是女性从心理角度更容易让人接近沟通些。营救组也认同这一点。于是我悄悄进入楼顶平台,站在喊话便衣民警侧后方,当时小李悬空坐在平台栏杆上,大半个身体已经挂在了平台外。当他用余光看见了我,突然用手指向了我,问道:“你是不是记者?”对这样的提问,我不敢贸然回答。救援人员抓住机会弄清楚了小李的意图,他要求媒体出来和他对话。消防通道内的救援组经过商议,决定让我们的一名摄像记者也来到平台,看会不会出现营救的转机。
刚开始,小李让我们两名记者只能和民警一样,站在10多米外和他对话,后来平台上只留下我们两位和他面对面。我对小李说:“我年龄大些可以做姐姐,你就像弟弟对姐姐一样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为了让他多开口便于沟通,我还详细介绍栏目特点,说要找到人的话,个人信息越详细越好。果然,在这样的传达中,小李开口说话了。看得出小李对和我对话并不反感,于是我趁热打铁,以距离太远,话筒录音效果不好为由,一边对话聊天一边一步步接近他。当我和他只有一米多的距离时,清楚地察觉出了小李的紧张以及虚弱,一不留神就可能直接翻出去。我为了缓和他的情绪,就拿自己调侃起来,说自己急急忙忙赶来现场,穿着一条长连衣裙很不方便。自己每天在外采访,已经晒得很黑了,今天再这样被曝晒,到时就更不好看了。我说:“你是贵州人,我是四川人,都爱吃辣,要不我请你去吃川菜,边吃边谈,说不定能帮上忙呢!”正是这些套近乎的笑语,让小李开始吐露自己这些天的遭遇。他说自己好几天没吃没睡,人生地不熟到处乱窜,为了找女友受了不少委屈。因为他曾经答应过女友爸爸会好好照顾她,现在人没找到没法交代,真心不想活了。
小李一句句真心述说打动了我,我告诉他:“你是个非常有担当的人,不应该这样糊涂,我非常愿意帮你一起找到女友。”并爽快答应了他提出的找到女友,帮他买两张火车票回家的要求。营救僵局在我们的劝说下被打破了,小李表示愿意从平台上下来。就在这时,寻找小李女友下落的民警也传来已经找到他女友亲戚的消息,我高兴地拉着小李,说我们赶紧去派出所打听新消息。小李缓缓地从平台上下来,一场僵持了5个小时的营救终于成功了。
危机化解了,但是要解开小李的心结还没有结束。从顶层平台走下来,我们一直紧紧陪在小李身边,面对围观人群的种种议论,替他善意解围。到了高桥派出所,民警调来火车站的监控录像,证实小李女友已经离开宁波去了南京。在赶回台发稿之前,我给小李留下了电话号码,告诉他随时可以联系,又悄悄在他衣兜里留下了500块钱。第二天早上8点不到,我们又到了高桥派出所,得知小李决定返回打工地江苏宜兴,民警已为他买好火车票。再次见到小李,他已经换上了干净的白衬衣,看到我们他笑着主动打招呼,并表示自己已经想通了,找女友找成这样不应该,接下来他打算好好打工赚钱,尽快回家。10点多,我们和民警把小李送到了火车站,就在即将告别之际,小李特意把我叫到旁边,他郑重告诉我,我说的话他记在心里了,以后不会再做这种冲动的事情,从今后他就把我当做自己姐姐,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段经历。他一定会回到宁波来看望我们。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一名打工青年朴实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次跳楼事件让我深深体会到,受众对主流传统媒体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需要从中获得信息得到帮助,另一方面他们也保持着戒备之心。因此我们要珍惜他们,读懂他们。媒体人不仅是这个社会的记录者,也是这个社会建设的参与者,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各种事情层出不穷,媒体人要少当看客少猎奇,多一份关怀和责任。
(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