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拓宽扶贫开发新路子
周虎+张文品
“以前动员群众搞发展,都在说村干部‘放空炮,现在搞‘三变,有了本钱,带着群众做什么他们都支持,和以前比是天壤之别呢!”在贵州省水城县海坪村,有村干部发出这样的感慨。
“三变”指的是“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2014年以来,水城县在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实践中,坚持因地制宜,强调“一乡一特、一村一品”, 结合各乡镇和各村实际,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三变”路径,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玉舍镇海坪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来的“海坪模式”,推动有效地促进了“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积累了实践经验。
在扶贫开发、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资源限制和发展资源短缺并存。
那么,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资产”,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让农村这个源头活水真正活起来?
海坪村不断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通过“三变”拓宽扶贫开发新路子,加快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盘活资源,沉睡的“宝藏”活起来
通过全面盘活村集体的各类资源,海坪村切实把闲置的资源变成可用的资本金,并用这些资本金进行发展投资,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做强,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902万元。
村“两委”结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引导流转土地,实现农民变股民,让农民每年有稳定的股金收入,加快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步伐。目前,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00元。
资本增效,产业强起来
在实施“三变”的过程中,海坪村依托野玉海景区搭建资本增效平台,利用集体土地置换所得的900万元资金进行再投资,与野玉海景区管委会合作建设饮食文化一条街,找准了本村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全村文化、餐饮、服务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村“两委”积极引进农业发展公司,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流转土地,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土地流转难问题,促进了生态农业与生产旅游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让基层党组织有钱、有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三变”,村级组织、公司(合作社)、群众“三者”融为一体,村级组织负责发动群众,公司负责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群众直接参与到种植、管理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了“村级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了村级组织,又促进了群众发展致富,消除贫困人口。
“三个依托”广搭台 拓宽扶贫开发新路子
如何让“手握”资源或资金的农民终于找寻到一条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之路?
海坪村充分利用位于野玉海景区核心区的优势,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巧打旅游牌、广搭“三变”平台,成功走出了一条“三变促三农、同步奔小康”的“海坪模式”。
一是依托各级政策搭建资源变现平台。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千方百计对闲置的村集体土地等资源进行全面盘活,按照每亩800—1000元不等的价格,将全村300多亩集体土地置换给野玉海景区管委会,共置换获得资金900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本。下一步,村“两委”还将对闲置的幸福院、老卫生室、2栋老活动室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活。
二是依托野玉海景区搭建资本增效平台。村“两委”充分发挥本村位于野玉海景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切实加强与野玉海景区管委会的合作,主动谋划融入野玉海景区一体化发展,由野玉海景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饮食文化一条街,建成后按成本价返还给村委会,款项从土地出租置换所得的900万元资金中扣除。
目前,共修建房屋19栋6000余平方米,村委会以饮食文化一条街为载体成立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和支持村民租赁门面进行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民族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娱乐产业,用活、用好村集体资金及村民手中的零散资金,以达到资金的增值、增效。同时,公司着力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加强对青壮年的培训,组建彝族歌舞队,与管委会签订服务协议,采取管委会向村委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当游客需要时,歌舞队向游客提供彝族歌舞表演,由管委会直接向公司支付表演服务费,公司按一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其余收入作为歌舞队的表演报酬。
三是依托旅游产业搭建农民转型平台。切实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海坪旅游度假村,切实将海坪打造成为野玉海景区的旅游中转站,带动了农家乐餐饮、特色农产品开发、劳务服务等行业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经济链。切实将海坪打造成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2家、民族刺绣队伍120人、民族歌舞队60人、彝族特色酒坊8家。农民群众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导13户农户流转土地,种植精品水果李子30亩,养殖商品猪56头,实现了增收致富。
积极引进广丰农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种植艳红桃、红心梨、李子等精品水果1000亩,73户农户实现了农民变股民。下一步,村“两委”还将进一步加强与野玉海管委会合作,利用野玉海景区3号路两旁的3000多亩林地入股,合作开发露营基地,引导100户农户实现农民变股民。
(摘自当代先锋网)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