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鸿都门学探析
李苗苗
摘 要:鸿都门学在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即公元187年)创建而成,是我国封建统治者创建的官方学校,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且它的名字皆因其建址在鸿都门。“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1],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即是鸿都门。据考证鸿都门学的学生“至千人焉”[2],可见其当时规模之大。而且它不仅是我国的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而且据考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院校,它为我国隋唐书学、宋代画学的首创,为我国专科教育开创了先例,在教育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文章主要是浅析鸿都门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教学内容及其它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鸿都门学;文学艺术;东汉;教育史
一、鸿都门学的成立与废置
汉灵帝是东汉时期的第十一位君王,在他当政之前由光武帝刘秀创建的东汉帝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在经历了较为短暂的繁荣昌盛之后,和、安以后的安定国家开始逐渐落败,到了桓、灵的时候已经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作为一个落败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汉灵帝虽然怀抱挽救国家于水火的美好希望,并且采取了包括创立鸿都门学在内的一些变革措施,但面对早已千疮百孔的国家,这些举措就好似螳臂挡车,根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王朝的现状。星移斗转,曾经的繁荣时代早已不在,东汉王朝亦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走向消亡,历史却因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汉灵帝与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178)二月,因它的创办地址选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鸿都门学服务于统治者,它是阶级斗争的附属品,也就是当时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创建的,它是与士族势力所创建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汉灵帝非常喜爱诗词歌赋和书画等,也是创建了这所文学艺术学校原因之一。
汉灵帝刘宏是个昏庸的皇帝,但是他拥有才艺,且他爱好文学和书法。所以他广为招揽、吸纳太学中善于诗词歌赋,才艺高成的学生去往京城洛阳待制在鸿都门下,之后又招收了许多善长尺牍、书法篆刻和绘画的人才。之后在光和元年(178)创设了鸿都门学,专门教习作诗、赋词以及绘画等,门下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举,并且他们还要通过考试才可正式入学。为此广纳贤才。当时它门下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上千人。学生在学成之后多数被赐予官职。鸿都门学虽然设立时间不长,却出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主要擅长鸟虫篆和八分书,代表人物有师宜官、梁鹄、毛弘等。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古法禁锢,成为一所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二)鸿都门学成立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灵帝因为个人比较喜欢文学艺术和诗词歌赋等,便广泛地招揽那些精通文艺,书法等的贤士到鸿都门下。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引来了朝中大臣们以及士大夫们的异议和不满,均请求要取缔鸿都门学。这件事在历史资料中也有所记载。东汉桓灵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急遽变革的历史转折期,主荒政谬,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文化思潮极其活跃的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全新事物和文学风向。鸿都门学此时出现在历史的篇章上,似乎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探析、解读其设立的社会背景以及原因,对于研究它的历史、了解它的性质以及评价它的影响都是非常必要的前提。赵国华[3]指出: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既以个人爱好为动因,又以招揽政治势力为目的——对于鸿都门学的认识,显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育问题,或者是思想、文学艺术问题,其主要是政治问题,具体一点说是选举问题。孙明君[4]更是明确地指出:鸿都门学是汉灵帝执政时代的第三种政治势力。
(三)鸿都门学的创办历程
两汉正是经学繁荣昌盛的时期,汉自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的博士官以及太学的创设等皆主要以经学教育为核心。可以说经学已经成为汉代文学及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两汉文人们的行为、思想、创作皆围绕着经学所设定的方向发展。可是到了东汉灵帝时期,鸿都门学的创建对经学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史料考证,当时的那些文人之士人对鸿都门学的建立是有一种强烈抵触情绪的。这与汉士人重经术、轻技艺的意识有着极大的关联。东汉末期是一个恣意浮躁的时代,人民迫切希望打破那些过于沉闷冗杂的规章,渴望一种能使他们的心灵放纵的方式。这时的鸿都门学设立,为发展文学才艺广招贤士,并且给予优秀者官籍。这将寒窗苦读的士君子们的内心对于自我生命、价值的体现的渴求激发了出来。他们重新发现、思索学习的意义及生命的内在真實的渴求,在这种个体的本我展现与儒家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的传统“道”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碰撞。士族阶级虽然因其深厚的历史而会“自律”尊崇正统之“道”,但仍然无法坚定守护自身对艺术这种追根于生命和理念形式的追求,“用来挣脱世俗社会的嘈杂和禁锢,进而收获一种于如诗般美好的自由、淡然的闲适、愉悦的情感”。终于,在鸿都门学的创建等一系列措施的冲击之下,那种“中规中矩”“授业严谨”的太学传统在慢慢消逝,以往那种对经学的繁琐解读、重承袭强调传授先师之言的习气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文人对人们生命及其价值的重新探索、思考和追求,即一个文学艺术潮流的到来。
二、鸿都门学美术教育简述
(一)鸿都门学的招生考量
鸿都门学是在鸿都门待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主要是从鸿都待制和鸿都门学这两个部分来分析它的生源。据史料记载鸿都待制人选的方式主要是经灵帝宠信的乐松、贾护等人引荐而确定,并没有经过传统的乡举里选的评议过程或与太学相类似的考试环节,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鸿都门学取士也没有按照常见的察举方式进行,而是采用了当时比较罕用的皇帝自行辟除的方式,由灵帝直接敕令三公、州郡举用辟招,在用人程序上绕过了乡里评议,也排除了三公、州郡牧守的个人意志,从而在旧有体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灵帝本人的用人意图,具有强烈的私人化色彩。
从历史考证来看鸿都门学的招生制度相对于其他“教育机构”而言(例如,太学)比较宽泛,具有随意性。
(二)鸿都门学的教授内容
鸿都门学的学生主要学习文学艺术知识和技能,诸如尺犊、小说、辞赋、字画等。尺赎是古代书信的名称。因为当时的书信基本上都刻在竹子或是木片上,又因为它的大小在当时以一平方市尺最为常见,所以称之为“尺犊”。汉代时,尺牍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学生们学习尺犊,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涵养又增强了实用技能。书法到了汉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倍受重视,出现了独立的书论,著名的有崔暖的《草书势》,许慎的《说文解字序》,蔡岂的《篆势》《笔论》《九势》等。前人的经验总结对后世的研习模写具有指导意义。汉代的绘画也很发达,绘画内容也相当丰富。“从幻想的神话中仙人们的世界到现实人间贵族们享乐观赏的世界,再到社会下层的劳动者艰苦耕作的世界。它向世人呈现出上层的求仙、祭祀、宴乐、起居、出行、狩猎、仪仗、车马、建筑以及辟鬼、攘灾、庖厨等画面场景。下层的收割、冶炼、屠宰、打柴、舂米、扛鼎、舞刀、走索、百戏等场景”。这些汉代绘画艺术描绘出上至神秘天宫下至普通市井的壮阔景象,囊括了历史到现实的不同景物、人物等各种事物,这不仅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让我们了解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以上这些都为专门进行文艺学习与研究奠定了基础,成为鸿都门学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鸿都门学对后世艺术教育的影响
作为我国第一个文艺类学校,鸿都门学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鸿都门学虽然不专注于培养专门的文学艺术人才,但它以文学艺术为教学内容,事实上培养了一批具有文学、艺术专长的人士。这些学生学成为官后或是在管理经营工商业过程中,使文学艺术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大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次,鸿都门学开创了我国专科教育,尤其是唐代书法和宋代绘画的先例。由于儒家的经学是一门尚未分化的学问,因而汉代的经学教育具有兼容哲学、伦理、名物、训话、历史、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而鸿都门学只以文学艺术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是我国专科学校教育的开端。再者,以诗文绘画取士拓展了选用人才的途径。我国古代取士除以儒学为主要依据外还有以诗文绘画取士的,表现了重视人的才华的倾向。重用文艺之士并不是创始于汉灵帝,但是灵帝却让这个偶然事件具备了普遍性,这是倚靠文学才艺吸纳人才的真正导源,为以后各朝提供了实例。大量多才多艺的人得以选拔并委以重任,其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同时他们也在政治上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文艺上显示了过人的才华。
相较于西方文艺专科学院的建立,鸿都门学的产生远远早于西方,但是鸿都门学持续的时间却非常短暂(这里暂无从考证鸿都门学的结束时代,即便它随着汉室之崩溃而灭亡也不过四十多年)。其影响也远比西方深远。西方从1585年,卡拉契兄弟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美术学院起,欧洲各国纷纷建立美院深刻影响了世界艺术运动及艺术教育。这对世界文化、艺术、科学、经济及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其原型却正是于公元178年在中国出现的鸿都门学。所以可见它的历史的昭示作用和社会发展价值之大。
注释:
[1][2]范晔.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M].北京:中华书局,1965:341,341.
[3]赵国华.汉鸿都门学考辨[J].华中师范大學学报,2005,(03).
[4]孙明君.汉魏政治与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5:1999.
[3]罗世烈.中国小通史·秦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198.
[4]赵国华.汉鸿都门学考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3).
[5]孙明君.汉魏政治与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胡旭.鸿都门学、曹氏家风与汉魏文艺的繁荣[J].厦门大学学报,2006,(04).
[7]王永平.汉灵帝之置鸿都门学及其原因考论[J].扬州大学学报,1999,(05).
[8]孙明君.第三种势力——政治视角中的鸿都门学[J].学习与探索,2002,(05).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