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
柳丽 高和坤 张俊勤 张孝庆
摘要:黄羽肉鸡由我国地方黄羽鸡种与引进肉鸡品种杂交选育而成,既保留了原有地方黄羽土鸡的肉质风味,又兼备较高的产肉性能,适合各种方式进行饲养。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黄羽肉鸡可按“两阶段”或“三阶段”饲养,公母分群饲养,增加生产效益。对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黄羽肉鸡;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31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8-0029-02
地方黄羽肉鸡繁殖力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养殖效益差。但一些地方黄羽土鸡经过纯化,并与引进的生长速度快的肉鸡品系杂交配套后,选育出了一批优质黄羽肉鸡品种,其生产性能特别是生长速度有所提高,体质外型毛色趋于一致。如惠阳鸡、清远麻鸡、石歧杂鸡、北京油鸡、882黄鸡、新兴黄鸡2号、岭南黄鸡、江村黄鸡等,这些鸡种既保留了原有地方黄羽土鸡的肉质风味,又兼备较高的产肉性能,使生产效益增加。现将黄羽肉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饲养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1 ?优质黄羽肉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1)发育较为缓慢,生长周期长,体重较小,90~120 d才出栏,出栏体重1.5 kg左右。
(2)公母鸡生长发育差异较大。公鸡成熟晚,达到生长高峰的日龄比母鸡晚,平均生长速度比母鸡慢,但成熟体重和达到生长高峰时的体重都比母鸡重。
(3)性情活泼,追逐性、好斗性强,易发生啄癖。
(4)耐粗、适应性和抗病力都强。
2 ?饲养方式
(1)黄羽肉鸡适合各种方式进行饲养。地方品种黄羽肉鸡长期以来以农户散养为主,饲养水平和生产效益较低。目前饲养黄羽肉鸡一般采用“地面平养加垫料”的方式。随着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黄羽肉鸡种鸡饲养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笼养方式饲养效益最好。特别是后期的肥育阶段,采用笼养可更明显地提高肥育效果。
(2)宜采用“全进全出制”。采用“全進全出制”比连续饲养生产的肉用仔鸡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既有利于防疫,也便于管理。具体的做法:在饲养开始时,整批进同一日龄的仔鸡,并饲养在同一栋鸡舍内,直到上市日龄一次出栏。间歇1~2周后又开始下一个生产周期。在间歇期内,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切断循环感染的途径,然后再进下一批鸡。
3 ?饲养管理
3.1 ?环境要求
(1)温度。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必要条件。育雏室的温度要维持在35 ℃左右,并保持温度稳定。随着鸡龄的增长,温度应逐渐降低,通常每周降低2~3 ℃,到第5周时降到21~23 ℃,以后保持这一温度。通过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当温度合适时,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觉时伸长头颈,均匀地分布在热源周围。
(2)湿度。雏鸡从相对湿度较大的出壳箱取出,如果转入过于干燥的育雏室,雏鸡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发,腹中剩余的卵黄也会吸收不良,脚趾犷枯,羽毛生长减慢。因此在第一周内育雏室应保持在60%~65%的湿度,2周后保持舍内干燥,注意通风,避免饮水器漏水,防止垫料潮湿。
(3)光照。为了促进采食和生长,开始采用人工补充光照。育雏头两天连续光照48 h,而后逐渐减少。光照强度在育雏初期时强一些,而后逐渐降低。
3.2 ?阶段饲养
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黄羽肉鸡可按“两阶段”或“三阶段”进行饲养。两段制分为0~5周龄和5周龄以后;三段制分为0~4周龄、5~10周龄和10周龄以后。前期可以饲喂能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后期为了增加肌肉脂肪的沉积,同时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应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适当提高能量浓度。由于黄羽肉鸡的抗逆性强,日粮中一般不需要添加药物,尤其是在生长后期(4周龄以后),不添加任何药物仍然能正常生长,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持了鸡肉的质量。
3.3 ?选雏和进雏
(1)雏鸡必须来自健康高产的种鸡。初生雏平均体重在35 g以上,具有“三黄”特征,即黄羽、黄喙、黄脚;头大,脖短,腿粗,大小均匀;被毛应新鲜,有光泽,肢体端正,精神活泼,腹大小适中,没有脐出血、糊肛现象。
(2)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必要条件。开始育雏时热源边缘地上5 cm处的温度以32~35 ℃为宜,育雏室的温度要维持在25 ℃左右,并保持温度稳定。在鸡舍内或育雏器周围摆好饮水器,围好护围,饮水器装满清水,使水温升高一些,使雏鸡运来后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3.4 ?开食
雏鸡运来后先让其在盘内休息一会儿再放出。雏鸡一般在24~36 h内开食。饮水通常与开食同时进行。如果雏鸡孵出时间较长或雏体较弱,可在饮水中加人5%~10%的葡萄糖,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生长。雏鸡一开始就喂肉仔鸡前期的全价料,不限量,自由采食。
3.5 ?饲养密度
适当地加大饲养密度,可增加肉鸡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密度过小宜造成设备和空间的浪费;密度过大则容易引起垫料潮湿,空气污浊,羽毛生长不良,易诱发啄癖,生长缓慢,死亡率高,屠体等级下降。实际生产中应结合鸡舍类型、垫料质量、养鸡季节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
3.6 ?分群饲养
公母分群饲养,适当的时候分别出售。公母雏对环境、营养的要求和反应有所不同,表现为生长速度、沉积脂肪能力和羽毛生长速度等方面有所差异。黄羽肉鸡的公鸡长羽较慢,体大,争食能力强,且好斗,对蛋白质、赖氨酸利用率高,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母鸡则相反。生长速度在同一期内公鸡比母鸡快17%~36%。若公母分群饲养,可适当调整营养水平,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增重、饲料效益及整齐度,从而实现较好的饲养效益。
3.7 ?适当控制营养水平
用肉仔鸡营养水平的饲料饲喂优质黄羽肉鸡会形成浪费,应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可采用在AA肉鸡营养需要量的基础上,蛋白质水平降低5%~8%,如AA鸡前期蛋白质需要为22%~23%,则优质黄羽肉鸡前期的蛋白质需要为20%~21%;能量水平降低2%~3%;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可与蛋白质水平同步下降。营养水平多少为宜要以黄羽肉鸡的生长速度来决定。
3.8 ?增加免疫内容
由于优质黄羽肉鸡饲养周期较长,与肉用仔鸡相比,应增加免疫内容。1日龄时马立克疫苗皮下注射,10~12日龄时小三联(法氏囊、新城疫、传支)油乳剂苗肌注。20~40日龄时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球虫药,同一球虫药不宜长期使用。70日龄时用新城疫Ⅰ系苗肌注并同时进行驱虫,130日龄时用新城疫油乳剂苗肌注,并再次进行驱虫。平时每隔半个月用1次抗菌素类药物,每10 d对鸡舍内外消毒1次即可。其余免疫项目也要根据地区发病特点加以考虑。
3.9 ?阉割地方土种的小公鸡
通过阉割去势再进行肥育,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肉鸡生产习惯。去势后的小公鸡肥育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提高,且肉质细嫩、脂肪含量适中、风味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