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牧场发展建设初探

    颜慧慧+王凤霞

    摘要:中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缺口不断增大,而“海洋粮仓”在保障中国解决“吃饭”问题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海南省沿海经济发展、捕捞业扩张造成南海珊瑚群灭亡,生态环境退化,渔业产量逐年降低,建设海洋牧场成为修复生态环境、渔业增殖的绿色渠道。在阐述了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效益,发展建设特色热带海洋牧场,并针对海南省海洋牧场发展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海洋牧场;类型;旅游开发;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海南省海域开发属于南海海洋发展战略的一部分。2011年,我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礁体投放启动仪式在蜈支洲岛举行,标志着三亚传统渔业迈向现代休闲渔业。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牧场,加强人工鱼礁投放”。《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3-2020)》中指出海南省计划8年内将在适当海域投放100万空方的人工鱼礁,同时积极开展海洋牧场种苗增殖放流活动,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发展休闲渔业,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2016年,海南省政府印發了《2016年度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指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在发展海南省生态产业方面,政府将加快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推进深海养殖的开发,发展外海捕捞,加大实施海洋牧场建设力度,恢复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开发热带海洋旅游新业态,发展海南省特色热带海洋牧场旅游。

    1海南省区域概况

    海南省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其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及其海域,陆地面积总3.5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是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海南省常年夏天无冬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27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省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渔汛期长,是热带海洋渔业发展的典范。整个海南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千米,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达到 2.57万公顷;海南省海洋水产品种在 800种以上,其中鱼类占600多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主要海洋鱼类有 40多种;许多珍贵的海洋特产品种已经在浅海进行了大面积的养殖,海南省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 2.5万多公顷,具有较高养殖经济价值的鱼、 虾、 贝、藻类等20多种[2]。但近年来,南海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场面,海南省近海过度养殖,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出现鱼虾死亡、海域污染等现象,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等问题亟待解决。

    2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状况

    水产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出,海洋牧场是指以丰富水产资源为目的,采用渔场环境工程手段、资源生物控制手段以及有关的生产支持保障技术,在选定海域建立起来的水产资源生产管理综合体系[3]。海洋牧场是在特定的海域,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利用科学技术,养殖合适的海洋资源,建立人工渔场,实现社会经济或者生态环境价值。

    根据《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可知,海南省海洋牧场的建设区域主要以“一区二极多点开发”为重点,其中一区主要是指建设陵水示范区,南北两极为在三亚和海口分别建设特色海洋牧场,多点主要包括临高、乐东、万宁、琼海、文昌等沿海地区。现海口市海洋开发主要集中于鱼苗投放,未制定详细规划,并未进入实施阶段。而南海三沙市建设海洋牧场,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计划建设七连屿海洋牧场,2016年7月成立“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南海开发力度,加快了西沙海域建设。

    2.1陵水县

    1983—1985年间,为了改善陵水湾近海生态环境,政府在陵水湾先后多次投放废旧船只,并插设马尾松树树枝,设置人工鱼礁区,进行鱼虾的增殖[4]。后来陆续投放了小规模的水泥礁和轮胎礁,并放流大量的石斑鱼等鱼苗,在一定程度上对打造海洋人工鱼礁区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域环境得到改善,渔业资源逐步恢复。陵水分界洲岛旅游区,通过抛投人工礁体以及废旧渔船等方式,建设海洋牧场,加强海底人工繁育放养,促进各种鱼类资源共生共育,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现已经形成珊瑚保育区,人工培育的珊瑚已经初现成果,展现出良好态势。

    海草床、珊瑚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5]。20世纪50年代考察发现陵水海域珊瑚种类达到53种,珊瑚礁和海草资源丰富,且黎安港集成了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多个海洋生态系统[6]。然而近十几年,陵水海洋渔业无序开发,造成新村港和黎安港的珊瑚礁和海草资源迅速衰退,珊瑚礁近乎灭绝消失,种类低于4种。2012年海南省政府在陵水新村港和黎安港设立海草床特别保护区,并逐步在陵水港口及海湾投放礁石,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草资源,加快珊瑚礁生态修复。 2016年编制《陵水县新村、黎安泻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概念规划》,计划投资10亿元,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和退塘(池)还林工程,通过湖底清淤、海草底播培植、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岸线修复和水体净化植物引种等多种生态学方法,主动地修复海洋的生态环境,打造富有热带海洋特色的海草牧场、红树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休闲生态景观[7]。

    2.2三亚市

    三亚政府曾在1983年开始在三亚湾投放废旧船只,2002-2005年在三亚近海海域投放近50个人工鱼礁,增殖流放100万尾鱼苗,主要包括黑鲷、红鳍笛鲷、紫红笛鲷。近年来,三亚近海15种经济鱼类渔获量下降35%,三亚加大了人工鱼礁投放力度以及鱼苗流放量。政府在三亚港流放700多万种苗,有红鳍笛鲷、珍珠扇贝等,2010年计划规模建设海洋牧场,2011年在蜈支洲岛东面近海区域投放混凝土人工鱼礁200个,标志着中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开建。随后陆续在蜈支洲岛东西两面投放混凝土、废旧船只等多种类型的人工鱼礁,并逐步启动红塘湾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建设大东海鱼礁区、东西岛鱼礁区、红塘湾鱼礁区、双扉石鱼礁区、崖州湾南鱼礁区及西南鱼礁区,改善三亚近海海域状况,在解决渔业资源枯竭的基础上,发展海洋牧场旅游业。2014年在蜈支洲岛珊瑚礁区外围沉入4艘报废的钢制渔船,变身人工鱼礁,改善水下观光环境,建造立体式海洋牧场。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从2010年起,已经投资2 000万元,建设人工鱼礁海域66.7 hm2,投放人工鱼礁礁体18 000立方,2016年6月投放两艘船型人工鱼礁,并随即投放石斑鱼苗等,通过人工繁育放养海参、鲍鱼等,促进各种鱼类资源共生共育,形成良好生态循环系统,以此扩大海洋牧场规模,改善海域环境[8]。

    2.3三沙市

    三沙市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适合海洋牧场开发,在2013年海南“两会”上,民盟海南省委提交了提案《加强海域权属管理 建设三沙海洋牧场的建议》,三沙发展海水增殖业具有良好的优势。近年来,政府逐步加大三沙海洋开发投资力度,2013年设立三沙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的项目,计划在三年项目周期内投入700~800万元,逐步形成三沙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体系,实现其规模化发展,至今为止,在三沙近海推广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已经实现了3 000多只网箱,形成较好的规模化发展的势头。国家海洋公益项目《三沙岛礁生态系统特有物种资源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在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建立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2014年开始研究三沙岛礁生态系统特有物种资源的修复技术,目前已开始显现项目的初步成果,通过引种繁殖、产业化开发,一些大型海藻正逐步修复、成长,借助繁育技术,实现热带海参及贝类的繁殖[9]。2014年政府组织的“三沙市战略发展规划”综合研究会议中指出申报建立西沙国家海洋地质公园,开发、开放永兴岛——七连屿珊瑚礁旅游区,建设七连屿海洋牧场,有助于保护好三沙的海洋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珊瑚礁保护区。

    2.4其它地区

    2015年8月海口市政府组织在镇海渔港附近海域投放了紫红笛鲷鱼苗3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33万尾、青石斑鱼苗13万尾,计划利用废船打造人工鱼礁建设北部湾和东海岸海洋牧场;政府在文昌的清澜港投放斑节对虾幼苗1 200万尾,设立保护区;万宁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建设鱼苗孵化、培育、驯化设备,开发海洋牧场高科技技术;琼海、洋浦、临高、琼海的七洲列岛和大洲岛等地的钓点渔业资源(红友鱼、石斑鱼、马鲛鱼等)出现明显衰退,政府逐步设立海洋牧场建设基地,改善现有状况,增殖渔业资源。

    3海南省海洋牧场主要建设类型

    3.1增殖型生态海洋牧场

    近年来,海南渔业资源量下滑,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如陵水县的新村港和黎安港污染严重,为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增长,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成为首要问题,而建设海洋牧场正是一条解决之路。海洋牧场建设之初是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增殖基地,要合理规划,切勿追求利益至上的原则,改善竭泽而渔的现状。同时有针对性地投放鱼礁,合理利用废弃船只、轮胎等资源,放流适量鱼苗,加强生态技术开发,实现生态与利益共存的愿景。

    3.2休闲娱乐型海洋牧场

    海南省水产资源丰富,海参、鲍鱼、海虾、蟹、红鱼、石斑鱼等海洋资源种类众多,珍珠、砗磲、珊瑚等观赏性资源独具特色,适合海南建设休闲、观光、娱乐型的海洋牧场。如三亚海洋水产资源丰富,仅鱼类就有600多种,海上游钓期长达9个月,具有发达的垂钓业、游艇业、潜水业、海下观光业、海上体验娱乐业,在三亚蜈支洲岛建有国家海钓中心。海南省政府计划建四大海钓基地:一是在文昌铜鼓岭一带建设海岸基地;二是以三亚为基地开发西沙、南沙市场;三是在万宁大洲岛建基地;四是以洋浦为基地,开发北部湾游钓场[10]。建设海钓型的海洋牧场,改善环境同时,发展海钓业,增加娱乐设施,形成热带海钓产业。

    3.3综合型海洋牧场

    海南省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多为娱乐型或增殖型,缺乏综合型的开发,可在增殖型海洋牧场区划分出娱乐区,如建立渔家乐体验区,开发美食品尝;在娱乐型海洋牧场外围区域建立较为深的增殖型海洋牧场。海南省发展建设与旅游结合的海洋牧场是最好的方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海南拥有独特的热带海洋牧场,热带渔业资源丰富,可开发美食、娱乐新项目,规划独特的熱带海洋主题公园,建设鱼苗培育、驯化基地,开发高科技技术,建设多元一体化的综合型海洋牧场。

    3.4深海海洋牧场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基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海南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方面较为成熟,近海进行网箱养殖很容易造成海水的污染,所以发展远洋深海网箱养殖,建设深海海洋牧场,可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宣示我国的主权。

    4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效益分析

    4.1生态效益

    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能有效改善南海海域生态环境,逐步形成饵料场、产卵繁殖场、幼鱼保护之地,起到渔业增殖的效果;同时投放藻礁和附着性鱼礁,能有效地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海域生境。海南省陵水县泻湖海域受到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草、珊瑚礁出现死亡,通过投放人工鱼礁,能逐步恢复其海草生态系统。有学者对三亚市海域人工鱼礁区进行鱼类品种调查,发现种类翻了五倍[11]。三亚蜈支洲岛周围海域曾因旅游开发、过度捕捞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停止了海钓项目,在建设海洋牧场后,海星、海胆以及鱼类明显增加,初步估算种类和数量是之前的10倍,珊瑚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2015年在蜈支洲岛鱼礁区举办了全国性质的海钓赛事,鱼类资源丰度和种类均有明显的改善。

    4.2经济效益

    海南省海洋牧场建成后,为海参、鲍鱼、海胆等经济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为市场提供优质海产品。增殖型鱼礁投资小,收益高,可边投资建设边收益。同时,海南省地处热带,无明显季节之分,旅游市场广阔,海洋牧场兼顾旅游业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如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旅游开发,在海洋牧场区域建设了海钓、潜水等项目,预计每年收益过亿。三亚2015年游客接待量近1 500万人次,其渔业与旅游结合的发展模式潜力巨大,发展海南省海洋牧场海底观光项目,经济效益高。同时海南省正加强四大海钓基地的海洋牧场建设,未来海钓业收益可观,将造福海南人民,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4.3社会效益

    建设海洋牧场能有效改善海南省资源枯竭的状态,提高渔业产量,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同时提高海洋保护意识,促进海洋文化发展[12];海洋牧场建设,促进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动海南省研发团队的创新;加快海洋牧场相关行业的建设,以及科技人员的创业发展;南海是中国的重要组成,推动三沙海洋牧场的建设,有利于宣示我国主权,维护国家利益。用废弃船只、汽车等资源制作鱼礁,能有效地处理废弃物,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海洋牧场建设成本;海洋牧场旅游的开发,可带动海南省基础设施、餐饮、交通等的共同发展。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监管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能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海南省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5海南海洋牧场发展建设需注意的几点

    5.1扩大投资主体

    海南省海洋牧场根据投资主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海洋牧场,为了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发展扩大渔业生产,利于渔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和转产转型,主要由国家投入。另一种是商业性海洋牧场,以盈利为主,发展海底观光业,此类牧场以企业投入为主,兼顾政府投入[13]。现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多为政府投资建设,缺乏企业参与。海南省建设红塘湾海洋牧场区由国家投资300万元,蜈支洲海洋牧场区由省财政和三亚市财政分别投资300万元、800万元,西沙海洋牧场前期政府计划投资300万元,目前海洋牧场建设资金主要从海南省渔业资源养护项目里支出,多为政府投资。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至今为止5年时间,正逐步转型由企业参与融资及运营管理,鼓励海南省企业投资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先进技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可采用股份合作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政府给予补助,企业、科技人员、渔民共同参与,以不同形式入股,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海洋牧场。

    5.2加强监测管理

    海洋牧场建设需要政府支持,同时需要良好的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运行,缺乏法律支持会造成盲目的利益追求,失去建设价值。建设监督管理部门、渔民、企业共同监督海洋牧场运营状况,合理分配利益,惠及人民。三亚海洋牧场区主要是三亚市海洋渔业局管理,少部分区域如蜈支洲岛区域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管理,缺乏企业、渔民参与。特别是海南省的公益性海洋牧场,渔民大量作业,政府不能及时管理监测,这需要渔民参与管理体系当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建设海洋牧场勿盲目追求新潮流、忽视当地地理环境,需符合海南省海洋牧场总体规划,同时制定地区性发展建设规划,如《三亚近海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海南省现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多为非盈利、公众性质的,需要建设海南省海洋牧场管理体系,提供海洋牧场运营管理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

    现代社会注重科技发展,中国海洋牧场高科技技术正快速发展,海南省已经建立了南海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专利技术,发展数字化、智慧化海洋牧场,运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建设完善的海洋牧场监控体系,结合养殖驯化、种苗培育、基因改造等技术,建设智慧海洋牧场。

    5.3适度旅游开发

    根据中国钓鱼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钓鱼爱好者有9 000余万,且近年来的钓鱼人口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海南省海岸线长,海洋资源种类繁多,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热带海洋牧场独一无二的地位,应建设示范性综合型热带海洋牧场,加快生态修复,发展热带海洋牧场旅游,建设水肺潜水、海底观光、游钓、渔家乐等项目,打造热带海域的“海底森林”、海钓基地及海上主题乐园。2015年三亚开展了“相约海南 游钓蜈支洲”的全国性游钓赛事,计划未来开展国际性赛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同时勿盲目追求旅游利润,要适度开发,合理保护海域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绿色海洋牧场旅游。

    6结语

    海南省发展海洋牧场具有良好的优势,南北向发展,逐步拓展,连接成片,形成区域化,并逐步向三沙海域扩展。丰富的渔业资源,先进的技术,给海洋牧场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未来。海南省基于国际旅游岛的开发,逐步向综合型海洋牧場发展,建设独特的热带海洋牧场,并逐步规划热带海洋旅游主题公园,发展海洋牧场旅游,带动海南热带旅游市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增收。

    参考文献:

    [1] 侯小健,何晓娜. 我省将全力打造海洋牧场[N]. 海南日报,2012-12-28A04

    [2] 吴岩峻,张京红,田光辉,蔡大鑫,刘少军.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南省水产养殖调查[J]. 热带作物学报,2006(02):108-111

    [3] 水产名词审定委员会. 水产名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8

    [4] 郭根喜,方健. 海南三亚市利用废旧船设置人工鱼礁[J]. 海洋渔业,1984,6:273

    [5] 涂志刚,韩涛生,陈晓慧,吴瑞,王道儒. 海南陵水新村港与黎安港海草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 海洋环境科学,2016(01):41-48.

    [6] 范南虹. 陵水黎安港珊瑚礁正在消失[N]. 海南日报,2011-06-09A08

    [7] 邓松. 陵水2个泻湖致海水水质恶化 当地计划用10亿元整治[EB/OL].[ 2016-07-07].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07/07/030522799.shtml

    [8] 利声富. 两艘人工鱼礁投放我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EB/OL].[ 2016-06-10]. http://hainan.sina.com.cn/sanya/csgz/2016-06-09/3876.html

    [9] 缪影影,范南虹,黄春咪. 开发科技先行 守好海洋牧场[N]. 海南日报, 2015-03-24A05

    [10] 罗霞. 做强海南海钓 不能坐等愿者上钩[N]. 海南日报,2014-01-08A04

    [11] 王红勇. 海南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J]. 河北渔业,2016(02):29-30

    [12] 田晓轩. 唐山曹妃甸海洋牧场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13] 郭萃. 海南唱响“牧洋曲”:既保护生态 又让渔民富起来[EB/OL].[2016-02-18].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02/18/030144011.shtml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