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王迪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当代的喜剧电影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对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做出了几点总结,以期能够为国内当代电影人带来一些灵感上的启发。
【关键词】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精神特质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46-01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喜剧电影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够让他们忘乎所以地开怀大笑,从而让自己的视觉和精神得到双重的满足和喜悦。然而,喜剧电影除去能够为观众带来笑声外,更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权威或等级等的禁忌,利用反讽的手法为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反思。
尤其是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喜剧电影已成为了人们舒缓压力的一个良好契机和渠道,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让中国的喜剧电影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用它们独有的精神特质影响着中国人的喜剧观念与乐观精神。
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结合
中国当代的很多喜剧电影都在尽可能地向大众展示喜剧精神,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都在连接现实生活的道路上执着地奔跑着,一方面想要告诉所有人他所经历的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跨越和挣脱现实的枷锁,利用凌驾于现实生活上的巧合来阐述影片所拥有的深刻道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喜剧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影片的参与者们总是在轻松加愉快地告别自己过去的天真和滑稽,以一种跳脱在外的超然态度来面对并接纳自己所做出的所有荒唐举动,从而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充满理想和信心的正能量。在中国式的喜剧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是各个领域中的经营和发展理念,例如新形势中的市场理念、行业中的竞争观念、环保观念以及和平观念等。除此之外,一些喜剧电影还会专门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展开不同程度的批判与反思,在传递乐观精神的同时带给观众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二、矛盾冲突的创新力表演
说到中国的喜剧电影导演,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宁浩,这位喜剧文艺界的鬼才导演。他始终认为喜剧不应该“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一种更加复杂和困难的角度来向人们展示与众不同的电影喜感。事实证明,宁浩成功了,他打造出了带有人性弱点且不乏矛盾冲突的创新喜剧精神。
例如《疯狂的赛车》,这部电影中的人物线路异常复杂,有超过五个以上的事件脉络在同时超前推进,并且每个事件中又安排了非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这些人的爱恨情仇穿插交织在一起,相互存在着矛盾冲突和因果关系。在如此紧凑的故事情节中,所有电影主人公都无法放慢自己的节奏,为了自己或忙碌或慵懒的平凡生活起劲儿地奋斗着。在这个大背景下,电影人物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狭路相逢不知谁胜”,在一次又一次的出招后激发出了火花四溅的化学反应,根本不给旁观者以冷静和端详他们真正面貌的机会和时间。在这段热闹且繁忙的故事真正落幕后,这些影片中存在的小人物们又冷不丁地将他们内心的想法告诉给你。相信所有了解宁浩喜剧电影的人都知道,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小人物和反面人物来诠释幽默,从而让观众很难猜中这个坏人要怎样才能有一个合理的收场。
三、游戏式狂欢
仍然以宁浩的疯狂电影系列为例,《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这两部电影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反讽精神,并且利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将游戏化的喜剧狂欢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所有观众都可以在开怀大笑之余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简单解释,黑色幽默式的喜剧电影大多都是以稍脱离现实的犯罪故事作为切入点,并且在其中设计很多令人猝不及防的搞笑包袱,让观众感受到紧张情节的同时还不失轻松与诙谐。两部影片中,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小人物,要么是生活在肮脏简陋的贫民窟中,要么就是“隐匿”在黑暗逼仄的下水道里。这两部影片之所以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与好评,主要是由于他们能够将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通过一个又一个并不突兀的巧合联系到一起,从而为观众营造出一种“人生如戏”的幽默观影氛围。然而,即使是在游戏人生的背后,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们也都在默默承受着他们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余感受到些许的感慨和悲伤。除此之外,电影中主人公在面对命运与残酷生活时总会表现出些许的绝望感和无力感,更加激发了观众对这些小人物的同情之心,进而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身上所要发生的各种有趣情节。
四、结束语
中国喜剧电影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喜剧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换取观众们无意义的大笑,而是要让所有观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够在开心的氛围中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产生最为真诚的思考和感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喜剧电影也一定会建立起独有的审美风格,在为千家万户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提高观影者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黑特.<人再囧途之泰囧>现象的审美文化思辨[J].当代电影,2013,(2):13-16.
[2]王志强.回归背后的深度出走——对《非诚勿扰》的深层结构解读[J].电影文学,2013,(13):64-65.
[3]聂伟.低成本的“笑”与喜剧电影的“嬉具”现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2):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