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因素的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
郑杨侃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提出,城市发展速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由于城市发展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其中在城市交通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城市交通拥堵不仅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更限制了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 交通拥堵 城市病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城市交通的便利程度能直接影響城市的发展,但目前城市交通状况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规划,加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这必然直接影响城市各方面的发展。
在城市交通中会有很多因素造成交通拥堵,但基于城市规划因素,可以从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等角度来分析。
1.1城市交通规划的整体理念老旧
伴随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每年都有1400万左右的新增城市人口,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有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如果按照这样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不少城市在规划时都采用的理念,但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汽车的增加进一步限制了地面公交的运输效率,造成城市对于公共交通的建设难以满足整体需求。
这主要在于政府的城市规划没有意识到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还是把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其他建设项目的陪衬,交通规划从属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只能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安排以及空间布局。这不仅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城市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及有关学者对于“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普遍存在认同感,但当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单独规划项目建设时将面临的是无有效法定效力的支持,再加上我国对此研究较晚又缺乏充足经验,不少地方政府不敢积极尝试,有关人员也不结合城市自身条件盲目采用城市通用的规划理念,致使城市交通规划的整体理念难有创新,直接抑制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空间规划缺乏前瞻性
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多采用以“建新区,缓解中心区压力”的城市发展方式,舒缓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但城市空间盲目扩张缺乏配套交通规划,使得城市交通落后于城市发展,又由于城市着重于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长远空间规划,交通问题随之成为难题。这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道路重新建设问题。由于城市发展过快,城市空间规划不能根据城市人口变化预测未来城市交通需求,又不重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城市道路建设难以跟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后期为了弥补前期的交通规划漏洞,当交通拥堵现象发生时才开始规划和建设,道路重新建设的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反而在道路建设时造成交通量的聚集,影响城市交通运输。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内的交通运输不再局限于普通的公共交通工具,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种新形式、新方法、新构思的交通工具孕育而生,如BRT公交、云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等。其中对于城市普通的地面公共交通建设已经难以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对于地面公交线路规划的考虑不足,新线路的建设开发没有预见性,反而在建设使用时造成交通拥堵。对于地下公共交通的建设主要以地铁为主,但由于建设资金需求过大,技术要求过高,不少城市在发展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地铁的建设,这就使得在建设时会暂时加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在新型的交通工具建设方面,由于缺少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有关车辆的停放区域等问题的前瞻性规划,使得其在建设时期势必会给原本就超负荷的城市交通再造成不便。
1.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及其信息化不足
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城市建设的稳步提升,城市道路面积由2001年的17.8亿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75.4亿平方米,增加了57.6亿平方米。然而,从2001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5.9平方米到2016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15.8平方米只增长了9.9平方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不能只看重道路的运输能力,更应注重道路信息化的管理。在城市各方面的发展中,城市道路系统中的数据也日新月异,传统的交通管理方案已难以处理当下复杂多变的城市交通信息,只能依靠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来消化城市交通中的海量数据。但政府对于道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使用,不能很好地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运用在道路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同时城市交通的管制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各方管理不能及时分享和处理出现的道路问题及有关信息,信息资源难以优化整合,难以为城市交通拥堵的解决带来便利。
2城市交通拥堵应对政策
2.1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交通引领发展理念
为提高城乡融合发展,针对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结合城市自身条件预测未来城市交通需求,以此来提高规划长远性,并深化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改变传统的只满足交通需求的观念,使交通需求、资源利用及环境质量的有机结合,保持交通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能力以及保障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之间的平衡,体现城市由传统规划向现代化城市交通规划的转型。为有效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问的合作和统一思想,制定符合城市自身发展的交通管理政策,以人为本,结合实际,还需要交通运输业和社会各行各业问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居民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城市交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保障。
同时提高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深化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理念,调整交通规划从被动属性转向主动,变从属为平等,要求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使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共同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为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建设,每个城市规划者都应转变原来城市交通规划落后的思想,参考先进城市在交通引导下的城市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城市条件来规划城市交通。政府各建设规划等部门都要注重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交通引领发展的理念,让城市交通规划更加优先、科学、合理、超前,使城市交通建设不在走弯路,进而促进城市发展。
2.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道路系统
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应进行统筹规划,与时俱进,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城市空间的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地上与地下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以此来满足城市交通的长远发展。为防止城市中心区过度开发影响城市交通,应建立多个城市中心区,合理分散城市中心区功能,还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以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为主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为地面公交系统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以此来整合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新型交通工具在城市发展时留有余地,并完善各个功能区的交通配套设施和道路规划。
在规划城市道路时应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并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等有关因素,满足城市的整体发展的同时来确定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形成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同时道路的规划建设也应满足人车分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道路绿化、绿色通道等问题,并预留城市道路改建空间,为之后及时调整道路性质做好准备。规范建设标准,实行科学高效的建设及管理机制,为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提供便利。
2.3引进复合型人才,提高道路信息化管理
人才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城市整体的发展更应结合城市交通的信息智能化管理。政府不仅要积极引进城市规划复合型人才,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为城市规划打下更加科学的基础,还需要专业的信息型人才,能有效处理各个规划问的信息数据,特别是能有效处理城市道路系统中复杂多变的数据信息,并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节约人力上的成本,让所有城市规划参与者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城市规划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对城市现代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不仅能管理城市交通,还能预判城市交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是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重要标准,但对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不能只注重先进性,还应综合考虑各方交通需求,使各个单位组织做到交通信息公开分享,让城市交通网络信息能服务更多群众,为城市整体规划与发展服务,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化技术合理运用在城市交通道路系统中,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时应做到两个层面的能力。一是要有计算预测能力,从城市人口和城市车辆保有量变化的角度把握城市交通需求,在整合城市各个交通系统的海量数据时,能计算出各个时段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通量和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对于可能发生的拥堵提前做出预判。二是要有交通保障能力,在预测的前提下能有效策划出解决方案,以便于交通部门对交通的及时管制,保障城市交通运行通畅,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3结束语
城市的健康发展離不开城市道路运输系统的稳定,为有效避免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科学、长远的规划城市建设和发展。在信息时代,城市建设需要各方面规划的同时也应注重科技变化,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做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提出,城市发展速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由于城市发展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其中在城市交通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城市交通拥堵不仅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更限制了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 交通拥堵 城市病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城市交通的便利程度能直接影響城市的发展,但目前城市交通状况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规划,加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这必然直接影响城市各方面的发展。
在城市交通中会有很多因素造成交通拥堵,但基于城市规划因素,可以从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等角度来分析。
1.1城市交通规划的整体理念老旧
伴随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每年都有1400万左右的新增城市人口,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有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如果按照这样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不少城市在规划时都采用的理念,但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汽车的增加进一步限制了地面公交的运输效率,造成城市对于公共交通的建设难以满足整体需求。
这主要在于政府的城市规划没有意识到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还是把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其他建设项目的陪衬,交通规划从属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只能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安排以及空间布局。这不仅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城市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及有关学者对于“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普遍存在认同感,但当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单独规划项目建设时将面临的是无有效法定效力的支持,再加上我国对此研究较晚又缺乏充足经验,不少地方政府不敢积极尝试,有关人员也不结合城市自身条件盲目采用城市通用的规划理念,致使城市交通规划的整体理念难有创新,直接抑制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空间规划缺乏前瞻性
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多采用以“建新区,缓解中心区压力”的城市发展方式,舒缓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但城市空间盲目扩张缺乏配套交通规划,使得城市交通落后于城市发展,又由于城市着重于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长远空间规划,交通问题随之成为难题。这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道路重新建设问题。由于城市发展过快,城市空间规划不能根据城市人口变化预测未来城市交通需求,又不重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城市道路建设难以跟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后期为了弥补前期的交通规划漏洞,当交通拥堵现象发生时才开始规划和建设,道路重新建设的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反而在道路建设时造成交通量的聚集,影响城市交通运输。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内的交通运输不再局限于普通的公共交通工具,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种新形式、新方法、新构思的交通工具孕育而生,如BRT公交、云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等。其中对于城市普通的地面公共交通建设已经难以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对于地面公交线路规划的考虑不足,新线路的建设开发没有预见性,反而在建设使用时造成交通拥堵。对于地下公共交通的建设主要以地铁为主,但由于建设资金需求过大,技术要求过高,不少城市在发展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地铁的建设,这就使得在建设时会暂时加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在新型的交通工具建设方面,由于缺少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有关车辆的停放区域等问题的前瞻性规划,使得其在建设时期势必会给原本就超负荷的城市交通再造成不便。
1.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及其信息化不足
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城市建设的稳步提升,城市道路面积由2001年的17.8亿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75.4亿平方米,增加了57.6亿平方米。然而,从2001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5.9平方米到2016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15.8平方米只增长了9.9平方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不能只看重道路的运输能力,更应注重道路信息化的管理。在城市各方面的发展中,城市道路系统中的数据也日新月异,传统的交通管理方案已难以处理当下复杂多变的城市交通信息,只能依靠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来消化城市交通中的海量数据。但政府对于道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使用,不能很好地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运用在道路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同时城市交通的管制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各方管理不能及时分享和处理出现的道路问题及有关信息,信息资源难以优化整合,难以为城市交通拥堵的解决带来便利。
2城市交通拥堵应对政策
2.1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交通引领发展理念
为提高城乡融合发展,针对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结合城市自身条件预测未来城市交通需求,以此来提高规划长远性,并深化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改变传统的只满足交通需求的观念,使交通需求、资源利用及环境质量的有机结合,保持交通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能力以及保障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之间的平衡,体现城市由传统规划向现代化城市交通规划的转型。为有效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问的合作和统一思想,制定符合城市自身发展的交通管理政策,以人为本,结合实际,还需要交通运输业和社会各行各业问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居民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城市交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保障。
同时提高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深化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理念,调整交通规划从被动属性转向主动,变从属为平等,要求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使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共同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为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建设,每个城市规划者都应转变原来城市交通规划落后的思想,参考先进城市在交通引导下的城市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城市条件来规划城市交通。政府各建设规划等部门都要注重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交通引领发展的理念,让城市交通规划更加优先、科学、合理、超前,使城市交通建设不在走弯路,进而促进城市发展。
2.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道路系统
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应进行统筹规划,与时俱进,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城市空间的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地上与地下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以此来满足城市交通的长远发展。为防止城市中心区过度开发影响城市交通,应建立多个城市中心区,合理分散城市中心区功能,还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以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为主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为地面公交系统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以此来整合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新型交通工具在城市发展时留有余地,并完善各个功能区的交通配套设施和道路规划。
在规划城市道路时应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并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等有关因素,满足城市的整体发展的同时来确定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形成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同时道路的规划建设也应满足人车分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道路绿化、绿色通道等问题,并预留城市道路改建空间,为之后及时调整道路性质做好准备。规范建设标准,实行科学高效的建设及管理机制,为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提供便利。
2.3引进复合型人才,提高道路信息化管理
人才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城市整体的发展更应结合城市交通的信息智能化管理。政府不仅要积极引进城市规划复合型人才,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为城市规划打下更加科学的基础,还需要专业的信息型人才,能有效处理各个规划问的信息数据,特别是能有效处理城市道路系统中复杂多变的数据信息,并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节约人力上的成本,让所有城市规划参与者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城市规划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对城市现代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不仅能管理城市交通,还能预判城市交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是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重要标准,但对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不能只注重先进性,还应综合考虑各方交通需求,使各个单位组织做到交通信息公开分享,让城市交通网络信息能服务更多群众,为城市整体规划与发展服务,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化技术合理运用在城市交通道路系统中,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时应做到两个层面的能力。一是要有计算预测能力,从城市人口和城市车辆保有量变化的角度把握城市交通需求,在整合城市各个交通系统的海量数据时,能计算出各个时段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通量和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对于可能发生的拥堵提前做出预判。二是要有交通保障能力,在预测的前提下能有效策划出解决方案,以便于交通部门对交通的及时管制,保障城市交通运行通畅,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3结束语
城市的健康发展離不开城市道路运输系统的稳定,为有效避免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科学、长远的规划城市建设和发展。在信息时代,城市建设需要各方面规划的同时也应注重科技变化,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做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