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的商业类型电影

    李兰英

    在2016年4月,由薛晓路导演的浪漫爱情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映仅7天,票房就突破5.3亿,超越前作《北京遇上西雅图》在2013年创下的5.2亿元票房,成为华语爱情电影票房冠军。[1]该片共上映28天,票房已达7.7亿元[2],导演薛晓路也成为国内首位首日票房破亿元的女导演。这又一次创下了国内女导演拍摄电影的新纪录。在这之前她也成功执导过电影处女作《海洋天堂》。在她的作品里,能看到她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将社会敏感话题巧妙地编织到电影故事之中。她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和《不二情书》都具有浪漫爱情类型的特质,对未来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

    一、 女性导演的“女性视角”

    导演是电影创作的关键人物之一,不同性别的导演对电影的阐释和切入的视角也各不相同。女性导演的“女性视角”是从身为女性的角度去考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故事情节等内容的设置。女性导演在创作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具有优势,她们的“女性视角”主要是从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掌控自己的命运、体现女性成长的经历等几个方面去阐释作品。女性导演的“女性视角”是自然而然的。正如导演李玉曾说:“女性视角,我想唯一的不同就是它的天然。我天生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导演,我的视角自然是不一样的。我做纪录片导演时,自己感觉拍摄的视角跟男性导演也是很不同的——所关注的细节、细化的程度都很不同。”[3]这里的“女性视角”是从女性导演的角度去设置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其发展脉络。

    薛晓路认为:“其实我一直在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的作者角色……在这个作品中我没有刻意地以女性的角色去完成构架,但是可能有两点就是我所坚持的,一个就是女性的獨立,她人生的选择权和她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这个是我一直喜欢的方向,就是选择和选择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很辛苦才能拿到的。”[4]薛晓路导演的“女性视角”是自觉意识,也是自然而然的。她从未刻意地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甚至会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即便如此,女导演的“女性视角”也在其作品中也充分体现出来。透过她的作品能看到她对现代社会女性问题的关注。她曾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的恪守者,也从来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打上这种非常强烈的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的烙印[5],她也从不标榜自己是“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她的作品也不是在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西方理论影响下的产物,而是从一个女性导演的视角去创作产生的作品,体现了一名女性导演创作的特质。这些电影作品反映出她作为一个女性创作者的观察视角,这就是女性导演的“女性视角”。在其影片中,薛晓路的“女性视角”更多的是关注现实生活中有追求,敢爱敢恨但又有性格缺点的年轻女性的成长过程,包括女性对下一代的关注、社会责任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女性作为母亲的情感投入。

    在新的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环境和市场环境远远好于之前的女性导演所处的时代,她们可以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通过“女性视角”展现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和独特的视角为观众阐释一个更加自我、更加率真、更加犀利的女性世界,同时也为国产影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女性视角”下的女性题材电影

    薛晓路的两部电影,从《北京遇上西雅图》到《不二情书》,都体现了其对女性题材的关注。

    《北京遇上西雅图》主要讲述了“拜金女”文佳佳怀孕后到美国待产,在这里遇到了月子公司的司机兼护工Frank。看上去呆板的Frank,他在国内曾是一位一流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名医。在两个人相处中,Frank的体贴包容渐渐融化着文佳佳的刁蛮任性。当文佳佳身无分文的时候,也是Frank在她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直到她做完月子。在与Frank和他的女儿一起生活的一段日子,文佳佳找到了家的温暖。影片在叙述的过程中着重表现了一个异国他乡的女性从不独立到独立,从得过且过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并勇于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创作上,薛晓路坦言就是想塑造这样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我写这个人物的创作动机,就没图着让观众在开始爱上这个人。一个不太招人喜欢,或者说满身缺点的人,是不是能够通过我的这个故事发生的这120分钟,或90分钟的时间段让观众喜欢她,我觉得这是好玩的事情。”[6]导演的创作动机就是根据国内转型时期,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社会现象来塑造这样一个怀孕到美国生孩子的小三身份的女性。文佳佳最初到美国,因为自己有钱,她表现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完全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我行我素。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与周围人的接触中,她也慢慢被周围人的那种温情所感化,慢慢地改变着自己。影片中,当她得知Frank是因为女儿长大后会需要名牌衣服才把放弃女儿的抚养权,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事我最有发言权,什么名牌服饰,这些都是有钱没心的,没有意义。”电影中的文佳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缺点,才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很多现代女性也会从她身上观照到自身。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影片中的文佳佳也是一样。她也有成熟的一天,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困难,不断去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肩膀强大起来,勇敢面对自己的未来,并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是一个“女性视角”下的女孩如何蜕变成长的故事。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讲述的是一位15岁就随父亲移民到澳门的女性姣爷。她生活窘迫、居无定所,时常以赌场为家,成为赌场里的女公关。在这个故事中姣爷分别与学霸(陆毅饰)、富豪邓先生(王志文饰)和诗人(祖峰饰)开展一段段无果的爱情。在这每一段爱情中,姣爷最开始都是认真地对待,并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结果却接连遭遇欺骗。而另一边洛杉矶房产经纪人来自北京的Daniel也在与外国女子谈情说爱,也是被对方抛弃。Daniel虽然也是四处漂泊,但他的生存状况要远远好于在赌场的姣爷。某一日姣爷与Daniel因为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而结缘,两人多次通信,千百次错过,最终迎来了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在这个影片中“关于如何塑造姣爷(汤唯饰)这个角色,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已经定了她是赌场的工作人员,当时在考虑她到底是做荷官(Dealer)还是做公关,后来采访后发现Dealer的工作太死板,就如同影片中的凌姐一样……因此我定下姣爷做一位女公关。这个人物形象最开始的构思是像《北西1》里面文佳佳(汤唯饰)那样,一个有点二、有点傻的女孩,但是觉得毕竟写过了,就没有意思了……她应当是硬朗、决然的女孩,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框架。”[7]从影片的开头,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孩骑着摩托车在高楼大厦的顶楼与一群手持棍棒的男人们进行着游刃有余的战斗,这便足以见姣爷的硬朗与果敢。

    作为从小就在赌场混迹,自己的所有赌注也都放在赌博上的女性,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她既不怕讨债的,也不怕因赌博增加的债务,自己身虽漂泊但心胸坦荡。她一直是坚强而勇敢的,这个女性不同于《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文佳佳,她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却不颓废;她虽是赌场公关,但却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她虽把人生的一切希望放在赌场,但她愿赌服输、不屈不挠。薛晓路也正是通过她的生活状态来喻示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场赌博,用剧中的一句台词“买房同赌博,敢拼才会赢”。薛晓路在影片中想表达的亦如此。“我就是想表达人生就是赌博,你学习的专业,做什么工作,嫁什么人都是赌博。赌赢了是人生,赌输了就重头再来。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哪跌倒哪爬起来。”[8]姣爷也是敢赌敢拼的女子,赌输了就重新再来,人生没有最坏的际遇,如果没遇到合适的人就继续寻找。影片中的姣爷不仅硬朗,也是一位果敢、率真的新女性。

    薛晓路在这两部影片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生存环境、所遇到的困难等虽然是各自不同的,但是两位女主人公也是有共同之处的。她们都孤身一人独处在异国他乡,在外漂泊,周围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自身也都有各自的缺点和问题。她们不是社会精英女性的代表,她们仅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女性群体中的一分子。但在面对自己成长中碰到的挫折和困难时,她们是坚强而勇敢的,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有缺点,生活陷入窘境就自暴自弃,依旧乐观地坦然地面对生活,并不断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自己的情感归宿。

    三、“女性视角”下的商业类型电影

    商业类型电影是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的电影现象。罗伯特·考克尔认为:“电影一旦发展出一种叙事结构,从仅仅展示事物(如火车离开站台或两个接吻的人)转向讲述故事,就开始形成类型。故事一旦被讲述,它们就立刻进入了一定的类型:浪漫的、情节剧的、追捕的、西部的、喜剧的。”[9]在这些众多的商业类型电影中,浪漫爱情片则是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的故事片的统称。这种商业类型片是美国好莱坞为了经营其在世界电影中的地位而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荧幕经典剧作,这种类型也成为世界性的电影类型。“20世纪30年代,爱情片的类型模式已经确定,在后来的发展中,基本上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更加浪漫化、纯粹化,以单一的爱情故事贯穿全片,演绎得更加真挚感人;另一类是与其他类型元素结合,使影片主题趋于复杂,爱情的价值取向也更为多元化。”[10]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和《不二情书》在架构上也都属于这种浪漫爱情片的商业类型电影。

    当下的中国电影已经不可能脱离商业,商业电影越来越占据强有力的地位。正如陆川所言,“对于中国的电影导演来说,其实我们面临的时代可能是最好的;但是对于艺术电影来说,环境可能是最糟糕的。现在我们评价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很单一,就是市场,就是票房。票房成为行业评价影片的唯一标准。”[11]擅长拍文艺片的女导演们也在纷纷转型以适应目前的电影市场,宁瀛曾表示“不再从一个大的角度或者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它,而是通过一部商业片去关注……我的创作共鸣其实在更专业的地方会体现出来。”[12]高质量的文艺片如果无法获得更多的票房,对导演来讲也是一种遗憾,同时也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导演之路,毕竟电影要获得更多的观众认可才更有社会价值。

    薛晓路导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电影都是偏向于商业类型电影。她从一开始选题上就会从商业片的角度去思考。“我向所谓的商业片靠拢,故事没有那么狠,看似很温和,选取的点是有趣的,戏剧性的,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自在、愉快就完了。但是我相信他们看完之后还是会有一点电影之外的小思索,这个思索是我不太愿意放棄的。”[13]薛晓路坦言自己在向商业片靠拢,这是现实,商业片是导演不能够逃避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她也在这类商业类型片的模式上给影片添加了一些可以让观众看完后有所收获的一些内容,增加了文艺片的内涵。在创作的时候,她依旧“很难完全抛开我个人的气质,包括那种人性的思考,即便我在努力追求我心目中的商业目标”。[14]在选题的时候,薛晓路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主题,而没有按照类型片的模式去一味地照搬照抄《西雅图夜未眠》或其他类型片的创作模式,亦或选择将《西雅图夜未眠》改编成中国版本。“我在寻找题材的时候,可能首先是因为这个事件本身有一种倾向性,或者说人在某种特殊境遇下的状态,才可能让我去思考,去构筑故事。换句话说,完全无动于衷的、没有内心动机的商业片,我是做不来的。”[15]《北京遇上西雅图》试图选取在更大范围内大家都能去了解去体会的一种情感表达,就是“爱情选择”,这个主题触动的社会面会更广泛。[16]薛晓路的每一部电影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这些主题也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现代人的精神面貌与情感困惑。薛晓路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当下浪漫爱情电影的范式去塑造人物,安排剧情,但建构在商业类型片和自我风格对接基础之上的影片,依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观众也能感受这两部影片所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这也是普通的商业类型片所达不到的情感效果,所以薛晓路两部影片的票房都创立了新的高度,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结语

    从《北京遇上西雅图》到《不二情书》,薛晓路的“女性视角”下关于女性题材的商业类型片表现得非常到位。饶曙光认为作为商业类型片必须“在观念表达上契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心理,遵从大众的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在最大层面上赢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17]薛晓路的这两部影片也正是在观念表达上切合了社会上公众所关注的移民、小三、同性恋、赴美生子、美国买房子等话题,将诸多中国当下的社会问题融汇于影片的叙事之中,这些能引起公众的普遍共鸣,所以也赢得了市场和电影观众的认可。

    与此同时,这两部影片也有导演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存在,并没有完全照搬好莱坞的商业类型片的套路,推动了商业类型片本土化的创作模式,为女性导演拍摄的商业类型片提供了新的参照。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