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沿海焦氏舌鳎资源现状分析
胡保存+齐遵利+高文斌
摘 要:焦氏舌鳎过去利用价值较低,但随着渔业捕捞能力的增强,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日益突出,焦氏舌鳎的生态优势逐步显现。通过对河北省沿岸焦氏舌鳎近年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近两年其生态优势度有所提升,群体组成存在小型化、低龄化的特点,就此提出了渔业资源养护相关建议。
关键词:渔业资源;河北沿海;焦氏舌鳎
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地方名牛舌、鳎目,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珠江口附近),日本、朝鲜有分布;渤海的种群3-9月在近岸索饵,产卵在河口及沿岸浅水区,10月以后到深水区越冬[1]。焦氏舌鳎以往的利用率不高,但由于近年来捕捞强度过度,远远超过渔业资源承载力,渔业资源衰退速度加快[2],进而导致历史上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生态位置重要的种类逐步减少、甚至消亡,焦氏舌鳎逐步到了一个相对重要的生态位置。
本文以2015年春、夏、秋三季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河北沿海焦氏舌鳎的生物量、分布、生态优势度及生物学特征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近十年来调查结果,对其资源量、生态优势度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渔业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2015年,在河北省近岸海域进行了春、夏、秋3个航次的调查,共设调查站位40个,站位图见图1。游泳动物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主要按《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6-2007)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查网具使用当前生产所用的单拖网,每站拖网1 h,平均船速2.00节。将所取样品包装并扎好标签,填写记录表后,及时冰鲜保存[2]。
1.2 数据处理
对调查结果运用ArcGIS 9.3系统作图。
相对重要性指数
IRI=(N+W)×F×10 000
N代表某一种类的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W为某一种类生物量占总捕获生物量的百分比 ,F为某一种类出现的站数占调查总站数的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北省沿海焦氏舌鳎生物量变化
2.1.1 生物量季节变化 2015年河北省沿海焦氏舌鳎春季平均生物量为2.62 kg/h,夏季为8.60 kg/h,秋季为5.65 kg/h。2015年河北省沿海焦氏舌鳎的生物量,从春季到夏季为上升趋势,夏季达到顶峰,到秋季回落。这种变化特点可能与其自身生活习性及人类活动有关,春季水温刚刚回暖,水温相对较低,焦氏舌鳎生长较缓慢,生物量较低,经过伏季休渔,焦氏舌鳎经历了较好的生长过程,到夏末生物量达到了年度峰值,秋季水温转寒,部分焦氏舌鳎开始到深水区越冬,并且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捕捞活动,调查生物量有所下降。
2.1.2 生物量年间变化(以秋季为例) 2006-2015年平均生物量为3.47 kg/h,其中2006年平均生物量最高,为11.40 kg/h,2012年平均生物量最低,为0.77 kg/h;具体变化见表1。
2.2 生物量分布的变化
2.2.1 生物量季节分布 春季生物量最高站位为28号站位,生物量为12 kg/h,其次为30号站位,生物量为11.67 kg/h;夏季生物量最高站位为37号站位,生物量为54 kg/h,其次为45号站位,生物量为21.30kg/h;秋季生物量最高站位为30号站位,生物量为14.73 kg/h,其次为28号站位,生物量为12.32 kg/h;生物量分布较高站位为28号、30号、37号、45号站位,河北沿岸焦氏舌鳎主要集中在天津及黄骅近岸水域,滦河口水域秋季略有分布。具体分布见图2。
2.2.2 生物量分布的年间变化 2006-2015年焦氏舌鳎生物量主要分布情况见表2。综合各年份分布情况,河北沿海焦氏舌鳎主要集中在天津及黄骅近岸水域,滦河口水域在个别年份有少量分布。
2.3 河北省沿岸焦氏舌鳎生态优势度变化
2.3.1 季节变化 从季节变化看,春、夏、秋三个季节河北沿海焦氏舌鳎出现频率都较高,最低为夏季,出现频率72.22%;春季最高,为90.32%。
IRI指数较为稳定,夏季最高,为785;秋季最低,为566;春季为751。焦氏舌鳎在河北沿海为重要种。
2.3.2 年间变化 从年间变化看,出现频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最低为2007年,出现频率62.5%,最高为2009年,出现频率82.61%,出现频率年间变化幅度不大,为常年稳定种。
IRI指数2006年、2014年和2015年较高,分别为945、902、785;其他年份较为稳定,变化范围254~600;具体变化见图3。由此可判断河北省沿岸焦氏舌鳎为稳定重要种。近两年生态优势度有所提升,还需进一步监测。
2.4 渔业生物学
2.4.1 群体组成 焦氏舌鳎体长分布范围春季为73~160 mm,平均体长为104.92 mm,以91~100 mm体长组占优势;体长分布范围夏季为98~183 mm,平均体长为124.71 mm,以111~120 mm体长组占优势;体长分布范围秋季为99~166 mm,平均体长为138.33 mm,以大于150 mm体长组占优势,具体情况见图4。
焦氏舌鳎体重范围春季为2.9~32.8 g,平均体重9.46 g,以4.1~6.0 g体重组占优势;体重分布范围夏季为4.8~31.8 g,平均体重为12.58 g,以8.1~10.0 g体重组占优势;体重分布范围秋季为6.9~32.1 g,平均体重为17.37 g,以大于22.0 g体重组占优势,具体见图5。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将鱼类体长-体重关系描述为W=bLa,a、b值由统计分析给出。[3]焦氏舌鳎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485×10-5L2.827 3
2.4.2 年龄组成 本次调查中,各季节焦氏舌鳎渔获群体年龄组成一致,都由幼鱼及Ⅰ-Ⅱ龄鱼组成。春季以Ⅰ龄鱼占优势,占64.71%;夏季以Ⅰ龄鱼占优势,占68.13%;秋季以Ⅱ龄鱼占优势,占53.33%;具体分布见图6。
2.4.3 生殖习性,性腺成熟度 根据生物学测定资料,焦氏舌鳎性腺发育状况,春季(6月)组成为Ⅱ-Ⅴ期,以Ⅲ期为主,占50.38%,极少部分达到5期,占4.17%,焦氏舌鳎大部分处于发育阶段,少部分达到性成熟;夏季(8月)组成为Ⅴ-Ⅵ期,近半数已达到性成熟,多半数已完成排卵,具体情况见表3。秋季(10月)焦氏舌鳎基本全部完成排卵;可推断焦氏舌鳎河北沿岸海域焦氏舌鳎主要产卵期为6-8月。
2.4.4 饵料及食性 通过胃含物分析,焦氏舌鳎主要摄食小型甲壳类动物,其次是软体动物、多毛类及部分幼鱼,种类以甲壳动物中的中国毛虾、细螯虾为主。这些主要饵料在渤海数量多,分布广,从而保证了焦氏舌鳎食物来源,种群得以繁衍,资源得以稳定[4]。
3 讨论
3.1 河北沿岸焦氏舌鳎资源量相对稳定
河北沿岸焦氏舌鳎资源量,除2006-2007年变化幅度较大,2007-2015年资源量变化一直较为稳定,近两年水平稳中有升。生态优势度变化与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态优势度近年略有提升。
3.2 呈现低龄化、小型化特点
资源结构上看,焦氏舌鳎渔获样本呈现小型化、低龄化特点。原因在于其生存的水域环境不断恶化以及捕捞强度不断增强,直接导致生物量降低、数量减少,使其整个群体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大,迫使其强化自身繁殖能力,进而造成了焦氏舌鳎资源结构衰退,呈现出小型化、低龄化特点。
3.3 建议
3.3.1 控制捕捞强度 建议严格控制河北省内的总渔船数、渔船总功率,使渔业捕捞能力控制在渔业资源量恢复能力范围内,渔政部门加强生产季节网具监督管理,严禁各类拖网作业,对网具网目规格进行限制,保护幼鱼,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远洋捕捞,减少对近岸渔业资源的压力。
3.3.2 发展休闲渔业 控制捕捞强度的同时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分流渔业劳动力。发展休闲渔业,能够综合利用渔业资源,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形成新产业链。
3.3.3 打破区域管理限制 海洋渔业资源是动态的、变化的,一个水域的生态恶化必然导致相邻水域渔业资源的变化。各地方部门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5]可以采用灵活的联合检查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管,保护好渔业资源。
3.3.4 伏季休渔 为了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在休渔期间要加大检查力度,严防偷捕,同时加大宣讲力度,增强渔民资源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所安,王志敏,等. 河北动物志,鱼类 [M]. 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2000.321-322
[2] 张英佳,张云,景昕蒂. 中国海湾渔业的现状及问题初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
[3] 黄真理,常剑波. 鱼类体长体重关系中的分形特征[J]. 水生生物学报.1999(4):330-336
[4] 窦硕增,杨纪明,陈大刚. 渤海石鲽、星鲽、高眼鲽及焦氏舌鳎的食性[J].水产学报.1992(2) :162-166
[5] 曹朝清. 渔业资源衰退原因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 河北渔业. 2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