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在考虑供应链融资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借鉴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的授信条件,提出了不同时段的供应链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风险;事前风险管理策略;事中风险管理策略;事后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融资风险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资金流的特征,而供应链资金流最大的特征就是其系统性和复杂性。一个科学的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应该包括供应链参与主体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两个方面,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应该是包含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构建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根据供应链融资风险发生的时间,可将其风险划分为事前风险、事中风险和事后风险。不同阶段的风险的控制策略也不相同。

    一、事前风险管理策略

    1.源于供应链自身的事前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供应链合作企业选择策略。供应链合作企业的选择问题是源自供应链自身的事情风险控制策略的核心所在,供应链中合作企业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合作伙伴的合适性选择问题,更是实现整体供应链结构性稳定的战略问题。供应链上各合作企业的选择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合作企业的合作准则,选取恰当的评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2)科学地挑选合作企业选择的评价方法;(3)清晰透明的合作企业选择的决策过程;(4)完善、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维持策略。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维持策略包括以下几点:(1)充分挖掘维持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可用策略;(2)全面分析影响供应链间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关键性因素;(3)科学提炼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维护的重要措施。

    2.源于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事前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贷前调查机制构建。(1)双人调查。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双人实地进行贷前调查,共同担负授信调查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责任。(2)贷前调查必须结合授信申请人的非财务信息加以判断。(3)必须通过诸如银行征信系统、工商登记系统、千里眼预警系统、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渠道对调查内容加以佐证。(4)对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品质和诚信情况加以尽职调查。(5)加强对借款人是否涉及民间借贷的调查,理清担保链、担保圈上的担保关系,深入分析其担保原因和担保动机,确认大额负责风险的存在性。(6)结合行业及经营特点,分析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的真实性。(7)加强对贷款额度测算的调查。(8)加强融资企业的关联企业间资金往来情况调查。

    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审查审批机制的构建。(1)以产品为主线,制定差异化的评审规范,实行专业审查、专业审批。(2)对供应链的授信评审实行属地化评审和一次评审,通过建立“差异化、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由派驻风险官、主审人完成决策,实现评审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提高评审效率。(3)评审人员在供应链融资企业授信风险偏好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企业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基础上,核定客户风险敞口。(4)构建供应链融资企业的授信评审监督机制,全面掌握融资企业的授信资产组合、风险官受责执行、审批质量和效率,实行差异化评审监督。(5)注重授信评审过程中的独立、客观、公正。

    3.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选择机制的构建。银行或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供应链企业历史数据,运用一定的方法评估出某一供应链的历史风险情况,再辅之以财务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信号灯预警机制,就可以选择出针对固定供应链最合适的融资产品。

    根据供应链融资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我们分别设计了红、橙、黄、蓝、绿五种颜色的信号灯,这五种颜色的信号灯不仅仅是对财务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预警,还可以辅助银行或金融机构选取合适的融资产品。

    4.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供应链中企业的准入机制。核心企业准入标准。核心企业必须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市场领先企业和资信优良财务实力雄厚的具有较好的合同履约支付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资金实力比较雄厚。

    供应商准入标准。由核心企业书面推荐参加供应商融资业务,且向核心企业连续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时间不少于1年,供应商所在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信用记录良好,且供应商企业不是核心企业及其控制人所控制的企业,供应商企业具有良好的债务控制能力,资产负债及经营情况良好。供应商主业清晰,与核心企业业务占其自身销售收入比重较高,与核心企业合作时间较长,合作关系良好,投融资管理稳健。

    供应链上交易合同准入标准。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间由合法、真实、有效的贸易背景,不存在操纵定价的关联交易,对货物规格、品质、检验和价格、货款支付方式及纠纷解决方式具有明确的规定。

    二、事中风险管理策略

    事中风险控制,实际上就是针对供应链可能存在的危机情况的监测、评判与预警,即供应链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供应链财务危机预警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供应链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以及供应链财务危机应对机制的构建。

    供应链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多个备选方案以应对风险,另一反面是根据供应链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找出风险发生的源头和关键节点加以控制风险的发生。

    三、事后风险管理策略

    事后风险控制是指在供应链融资风险发生时,应该采取何种手段何种方式来使得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化,事后风险控制策略的实质思想是风险的共担、风险分散、风险规避。从风险共担与风险分散角度来看,通过将风险进行风险证券化投入到证券市场中来实现风险的分散与共担;从风险规避角度来看,基于套期保值思想,在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中引入期货、期权机制。

    1.供应链融资风险证券化。最早提出的风险证券化是由Richard W. Gorvett (1999)提出的针对保险风险的证券化,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以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将保险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中的有价证券实现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其具体流程是先将特定的保险风险分离出来,在经过结构化的金融资产重组,转化为可在证券市场流通的证券。在证券到期之前,约定可能的风险事件尚未发生,证券的发行人向证券的投资者还本付息;反之,在证券到期之前,约定的风险事件发生了,证券的投资者可能会损失本金,而保险人就以这种证券的收入来支付保险的赔付。自1999年以来,保险风险的证券化成功实现了保险风险的分散与转移,促进了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供应链融资风险证券化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将整体的供应链融资风险作为一种资产进行重组,从而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这样就可以将供应链融资风险在证券市场中通过二级市场的购买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化。

    供应链融资风险证券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安全两个方面。从经济角度来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交易成本逐渐降低,风险证券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手段,同时,资本市场上,供应链融资风险与证券相连接,其价格也将与Libor挂钩,Libor又独立于财务供应链的存在较为平稳,且资本市场投资者众多,风险的承受能力强。从安全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风险证券化可以通过融入资金以投资于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并由抵押信托掌管,这就为其安全性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2.基于套期保值思想的期货期权机制的风险规避机制。随着期货期权机制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学者们开始将期权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用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中,以降低整体财务供应链的风险。将期权机制应用到财务供应链是指核心企业在产品购买之前向融资企业公布期权的购买价格和未来的执行价,融资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购买相应份额的期权。在产品实际销售阶段,获取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期权的执行情况。这种期权机制使得供应链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来决定期权的执行情况,从而降低了供应链融资风险。

    期权合约应用在财务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中在给销售商带来购买弹性的基础上,为供应商的生产决策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同时以无谓损失的减少换来整个财务供应链利润的增加。但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中的期权合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的合理制定,为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范丽红(1971.06- ),女,汉族,辽宁昌图县人,江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风险管理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