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希望以这些地区的协调发展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而言,京津冀经济圈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虽然比较早,但发展进程十分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两个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毋庸置疑,虽然我们划定了三大经济圈,但由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不同,京津冀经济圈始终在自己划定的怪圈中打转,十年之中稳步不前,本文通过比较长三角与京津冀,来简要解读京津冀发展缓慢的原因。

    关键词:长三角;京津冀;区域辐射;区域交通

    一、同等优越的京津冀

    1.优越的地理位置。长三角位于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水上运输便利,地势低平,气候宜人,腹地广阔,同时面临东海与世界相连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位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个地区的结合部,相当于东北亚经济圈日益活跃的中心地带,同时京津冀经济圈环绕渤海也为其经济的对外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位置。

    2.雄厚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的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东部与北部的经济发展迅速,作为领头羊分别带动了周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更作为“中国21世纪初发展的双引擎”,对两个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京津冀”和“长三角”这个经济圈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聚集着近百个产业园区,还有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丰富的人才资源。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可谓是我国两大人才聚集地,京津冀地区211高校达29所,而长三角地区211高校也达到28所。两地人才资源可谓不相上下,共同为两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足

    1.在经济发展主导力量方面。京津冀地区经济是以政府主导为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中,相对于企业行为、民间资本力量对京津冀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的指导力量明显处于强势地位。政府干预过多,没能充分发挥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作用,引起供需不合理,制约经济的发展。但长三角地区经济以市场为主导,在当前转型社会时期,市场和政府两股力量,应该是相辅相成,由市场为主导,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政府应当做的是充分发挥其强制性作用,通过制定市场各行业管理规则,严格把关市场进入,来完善市场体系。长三角地区合理的分配“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业结构方面。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重叠、缺乏分工协作。在产业的基础设备构建中缺乏合理规划和张望未来的态度,导致一些重叠现象,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交通设施建设,例如机场、港口等。这使得资源不能达到合理的优化配置,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此外在分工协作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各成一体,导致京津冀地区不光不能协作发展甚至造成相互竞争之势。同时京津冀地区没有形成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网络体系,各城镇地区没有起到良好的发展中介作用。但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2003年1至 9月,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目前,已有16座城市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共同促进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明确,上海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同时浙江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则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此种分工与协作有效的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大发展。

    3.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主导型的合作共生、协同发展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类型。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两个超级大都市,两者自身的发展都很快,但两者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相差很大。北京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其辐射带动能力却有限。事实上环渤海地区在目前和相当长时间内,在经济发展方面难以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北京对周边地区,即天津、河北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甚至形成了“空吸”作用———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相对迟缓。但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协调,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4.区域交通状况。协调性与畅通性是交通建设的核心理念。但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只注重对外交通,忽略自身地区的内部交通。其主要问题是城际交通网络发展不足,没有起到很好的联系地区中介的作用,网络的缺陷很难实现交通的合理配置。因此导致难以实现发展过程中的便捷、安全、经济的交通需求。长三角地区虽然也存在问题,但是其行动上非常积极、主动,已经形成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长三角经济地区的现代化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程基本完成。2013年初,长三角地区一小时经济圈正式建成,更是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总结

    2013年以来,北京市多方了解京津疏解需求,主动提供发展诉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空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等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实现了在对接京津方面思想融合、理念共鸣、措施对路。同时利用保定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产业、科技和人才资源,以及广泛的合作基础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抓住今后发展的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地区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8.

    [2]吴苏豫.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功能定位[J].华北金融2010.

    作者简介:马诚慧(1993-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专业:2011级金融系本科生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