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饶河东北黑蜂蜜源植物的建议
马超 刘春生
文章详细阐述饶河东北黑蜂保护区成立背景,目前饶河东北黑蜂保护区蜜源植物现状和发展东北黑蜂蜜源植物的必要性。结合近年来东北黑蜂蜜源植物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思路。
一、饶河东北黑蜂保护区成立背景
1918年,旅俄汉民邹兆云携15桶蜜蜂进入饶河,由于饶河县地处中俄边境,地域宽阔,人烟稀少,交通闭塞,闭锁的环境成为与外地隔离的天然屏障,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丰富的天然蜜粉源植物为东北黑蜂的形成和繁衍提供了良好基础。
1979年,在全国养蜂大会上,专家组对饶河饲养的黑蜂正式定名为“东北黑蜂”。当时全国约2000群纯种东北黑蜂仅存于饶河县境内。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黑蜂种质资源的保护,原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马德凤副所长致信原黑龙江省省委书记杨易辰,竭诚希望黑龙江省尽早建立东北黑蜂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大对我国独有的优良地方蜂种的保护力度。在原黑龙江省农业厅杨俊武处长、原牡丹江农校韩行舟副校长等一批著名的蜂业专家的支持帮助下,经饶河县政府和马忠杰等人的共同努力,1980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以黑政办发[1980]85号文件批准饶河、虎林、宝清三县为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并明文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一律不准将保护区外的蜂群带入保护区,保护区内出境的也不准再运回保护区。为纯化保护区的东北黑蜂良种,不论哪个单位经营的异种蜂群,都要更换为东北黑蜂,并经营好东北黑蜂原种场。加强保护区内蜜粉源植物资源保护,要把椴树列为珍贵保护树种。1982年成立了东北黑蜂监察站,1986年成立饶河县养蜂服务中心,隶属县农业局,成为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行使东北黑蜂监察站职能,开展清除、堵截异杂种蜂群工作。
1997年12月8日,国务院以国函[1997]109号文件《关于发布芦芽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审定发布,建立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級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保护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保护阶段。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1365平方公里(东经132°52′14″—134°20′16″北纬46°19′44″—47°45′26″),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496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6400平方公里。2008年农业部发布1058号公告,将该区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区内蜂群以由建区前的0.8万群,发展到现在约4.8万群,专业养蜂户达800余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
饶河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地理位置是北纬46°36′22″47°34′30″;东经133°07′26″-134°20′16″。是东以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北以瓦盆窑河为界与抚远县相毗邻;北以别拉洪河为界与同江市相邻;西北以挠力河为界与富锦相依;西以里七里沁河为界与宝清县相靠;南以外七里沁河为界同虎林市接壤。饶河县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森林总面积34.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15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饶河境内是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饶河人养蜂有着悠久的历史,蜂蜜及蜂产品收入是林区职工、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饶河东北黑蜂产业更是饶河县产县主导的绿色发展产业。
二、饶河东北黑蜂保护区蜜源植物现状
保护区内植物达1050种,其中,经济植物资源370种,包括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纤维植物、蜜粉源植物、油料植物、芳香植物等。蜜粉源植物近100种,其中:乔木有椴树、黄檗、茶条槭、柳树等,灌木有胡枝子、榛子、毛榛子等,草本植物有毛水苏、小叶章、大蓟、柳叶绣线菊等。在蜜粉源植物中,杨柳科、毛茛科、伞形科、豆科、菊科等分布种类较多。椴树科等虽分布种类少,但其分布广泛,植株流蜜量较高,蜜粉源储量大,是保护区蜜粉源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保护区椴树成、过熟龄产蜜林木约55万株,幼、中龄林木严重不足,草本野生毛水苏蜜源植物基本绝迹。
三、建设饶河东北黑蜂保护区蜜源植物必要性
科学测算,东北黑蜂保护区内载蜂量完全能达到10万群的规模,现蜜源植物的总量严重不足。饶河境内完达山支脉那丹哈达岭由西向东北纵贯全境,地貌形态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多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多年采伐和不合理的利用等,单位林地内蓄积量低,林分质量差,郁闭度偏低,加之林区沿林缘和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河边有许多需草原湿地。发展壮大东北黑蜂保护区蜜源植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存在的问题
县政府在县革命老区促进会调研报告建议下从2015年开始每年拨专款进行东北黑蜂保护区蜜源植物椴树和毛水苏的种苗繁育和栽植,现总规模约1.5万亩。从调查、总结和评估分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按照造林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造林地块。使所栽植的椴树大部分在郁闭度偏大的林间栽植,生长弱,保存率偏低。
2、预算经费不足,无法按造林规程从苗木培育、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严格进行科学培育和管理,另外存在着多年形成的重造林轻管理的思想。
3、造林机制单一,树种偏少,年增量较小,发展缓慢。
五、建议
1、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按照造林规程要求和程序,认真组织实施。坚决克服重造轻管的思想,建档立卡。成立专班,严格检查验收,持续跟踪问效。
2、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部门的投入,多渠道整合林业造林绿化等生态修复资金侧重用于蜜源植物的建设。
3、从苗木源头抓起,加强蜜源植物苗木规范和生产,如以森川林场为基地,高投入高标准建设。
4、科学布局,基地引领示范带动;多品种乔、灌、草相结合,改进树种配制和栽植方式,与残破林地修复、林果经济发展、北药种植、湿地恢复、美丽乡村建设及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规划相结合,统筹县域地方、森工和农垦互动,全县一盘棋。
5、引进技术,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实验椴树嫁接新技术,促进椴树提前开花流蜜。
(作者单位:155700黑龙江省饶河县国营森川林场;155700黑龙江省饶河县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