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笔墨之间的关系研究

    中国山水画,它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史,是每代画家们用笔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对万物的写照,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是对笔墨认识的一种展示。它是中国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中的主体,是绘画学精神的体现。笔墨吸自然万物之灵性,承载文化历史之传承。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它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面貌。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绘画画在陶器上。秦汉,宫殿壁画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隋唐时期更加成熟。五代、南宋、北宋时期达到最高峰的艺术境界,形成各种各样的风格。元、明、清继续发展,石涛、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龚贤、梅清、浑寿平等名家辈出,抒发个性,寄情于笔墨山水之间。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出来的一个学科,是通过山水画家一代代的传承、创新延续下来的,一种山水文脉。中国画不是风景画,也不是描绘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通过笔墨来表达心情、个性、现实生活以及精神世界,是画家人生追求与向往,是画家对笔墨情感的理解与发挥。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一致的,道家思想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山水画以心写意,以笔墨表现为主,色起辅助作用。许多文人画士因为对政治不抱信心,选择隐居深山,如陶渊明、刘伶、嵇康、阮咸、向秀、山涛等,他们住进山林,吟诗作画,寄情于山水之中。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远,静易养生,静之妙味。

    佛、儒、道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影响很大,它使山水画家在绘画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营养。但是道家思想更深地引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讲究画面的气韵生动,讲求意境,一幅作品的好与坏,在于追求新气象。创造山水画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自我个性的创新,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是更多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燥、不安心理的寄望。一幅好的山水画,可观、可行、可游、可居。董其昌把中国山水画分为;北宗山水,南宗山水,提倡文人书画的思想。总之,都是用笔墨和情感表现山水画的气势与意境,绵延起伏的山壑,似人间天堂,又似人间的世外桃源。

    用笔墨表现中国画点、线、面的关系,是中国画语言表达的方式,是笔和墨呈现在画面上美丽史诗。看中国画主要看笔墨。黄宾虹认为:笔墨可分为“五笔”“七墨”。“五笔”,即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淡、破、泼、焦、宿、溃。“墨法之妙,全从笔出”,笔法占据了中国画的重要地位。“五笔”中的前“四法”是黄宾虹从传统书法用笔中总结出来的。黄宾虹说:笔墨之妙,尤在疏密,疏可行舟,然要密中能疏,疏中有密,密不能犯疏而不离,不黏不脱。黄宾虹在用笔用墨关系上,用辨证的哲学思想,给我们进行了理论指导。

    中国画用笔用墨讲究“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山水画用笔用墨之妙法。“蘸水之法”是黄宾虹在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以笔蘸浓墨,再将笔略蘸清水,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绵里藏针,是水墨神化的技法。笔与墨,相互相联。用笔用墨的关系研究,也是我们学习黄宾虹画画用水技法的理论组成部分,是我们追求笔墨技术,追求用水技法的可贵之法。

    黄宾虹在笔墨精神中说:“整齐非方正,宜于极不整齐中求整齐乃为得之”。如观篆隶魏碑,其布白处处排得不粘不脱。此虚实兼到之妙。他说:“凡是天生的东西,没有绝对方或圆,拆开来看,都是有许多不齐的弧三角合成的。三角的形状多,变化大,所以美。一个整整齐齐的三角形,也不会美。天生的东西决不会是整齐的,所以要不齐,要不齐之齐,齐而不齐,才是美”。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引申而来的“无虚而非实,无实而非虚”的笔墨观点是黄宾虹画学思想的精华,也是黄宾虹对美学的深入研究成就。笔墨是自然万物之灵性所呈现。笔墨是中国画表现的重要工具,它成于画的精衶,成于自然之灵气,成于万物之光彩。一幅好的作品,是笔墨的整体表现,山川万物之美丽,是笔墨在画上所产生出韵味,神气飞昂。笔法有: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提笔、蹲笔、顿笔、抢笔、行笔、拨笔、衄笔、翻笔、绞笔。墨法有;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积墨、泼墨、破墨法。用笔用墨方法是我们要在长期绘画中进行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研究、发展、创新。有人谈到中国画说“笔墨等于零”。我認为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只有中国画才有这种独特的“笔墨”呈现在宣纸上。西方绘画是三度空间、色彩、色相对比,而中国画的呈像是“笔墨”。这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创艺术,几千年来的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继续,必须坚持并发展。笔墨精神是传统的演变,有它的自身历史性和发展过程。南齐时代画家谢赫说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第一位,而笔墨的精神主要表现的是画质气韵、气势、气场。“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用笔用墨”,他阐述了用笔用墨的原则。历代名画记中就已有关于笔墨的论述。笔墨关系就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得到了发展。笔墨记录了,也反映了中国画的艺术发展的历程。

    笔墨有时代性,石涛、八大的笔墨和元代、明代不同。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说笔墨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时代的新意。元四家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倪云林的折带皴,黄公望的披麻皴。石涛、八大、吴镇、郭熙、徐谓等都反应时代特色。近代画家如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等,他们的笔墨都有不同之处,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代表同时代的精衶。也正因为笔墨和人的个性和表达的思想不同,中国山水画才能提高并得到发展。

    石涛的“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等思想,带有更多的道家哲学意味,一种哲学方法论,是对绘画思想、审美精神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观察,因而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做一个中国画家,需要不断学习,不懈的努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各项学识和修养上不断提高,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笔墨的表达才能“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用笔墨、点线表现出来的意境,无处不透露学习和掌握用笔用墨的方法。使笔墨成为自己的表现语言的工具,用笔墨表现自己的高度和深度。当下,中国画创作空前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则存在着很大的并值得忧虑的问题,就是在多元的艺术表现下,缺失了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使我们无法对艺术创作和实践作出审美品评,致使当代中国画创作显得鱼龙混杂、审美浅薄、品评庸俗。也使当代中国画创作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对传统研究不深,无论是审美精神和表现特征;二是对生活的表现过于直白,缺少提炼。传统中国画审美价值和品评标准缺失,画家的审美情趣、人格修养、文化内涵的许多先天不足,而后天的西式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且对画中文心、情思,提升中国画的意境、气韵、表现和笔墨不够重视。注重笔墨表现与发展在继承传统与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作者简介:

    沈国卿(1965.08-),男,河南省郑州人。单位: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创作),中国舞台美术家学会会员,副高级职称,擅长山水画。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