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茬温棚对虾养殖新模式

    倪红军+李萌+苑永升+赵琳+孙福先

    

    摘 要:温棚对虾养殖是沧州沿海近年来探索的一种新的对虾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的特点是高产高效、可控性强、养殖成功率高,是我省对虾养殖的一个新模式。本文重点介绍启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温棚南美白对虾养殖,包括养殖设施的建设、养殖管理技术等,以期为该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温棚;双茬养殖

    沧州市温棚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启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1月,合作社位于黄骅市南排河镇张巨河村,占地4.67 hm2,合作社养殖温棚基础设施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6年3月完成施工,4月开始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6月12日至17日第一茬养殖对虾出池,平均规格80尾/kg,单产达2 108.3 kg/667 m2,出池价格55.32元/kg,实现了开门红。

    1 基础设施

    中央排污温棚3座(约0.8 hm2),水处理池约3.0 hm2(一级沉淀池、二级水处理池各一),沙虑罐一座,180 m深浅机井一眼,罗茨风机增氧设施4套(40 kW),配电设施一套(80 kVA)等其他设备。

    2 温棚建设

    合作社共建有三个温棚,东西方向平行排列,每个温棚东西长130 m,南北宽20 m,温棚高4 m,每个温棚内设4个养殖池塘,每个池塘有效养殖水面600 m2。养殖池塘中央设置集污坑、池底铺设排污管道(埋入地下约50 cm),便于将对虾粪便、残饵等废物排出,池塘底部由四周向中央的集污坑呈15~20°坡度,有利于废物随水流旋转向中央汇集。

    温棚采用钢管梁承重,外附一层塑料薄膜。温棚中间东西向设一主梁,每10 m设一承重支撑柱,钢管梁采用直径1.5吋和1吋钢管焊接成,每两个钢管梁之间间隔1.5 m,保证温棚坚固,温棚顶与地面的夹角约 35°~40°,避免因大风等恶虐天气造成损失(温棚骨架结构见图1)。

    温棚东西两端、温棚北侧自地面向上1.0~1.5 m,采用手动卷帘装置,高温季节可以卷起,利于棚内通风,以保持适宜的环境。

    3 水源配置设施

    蓄水池2个(约3.0 hm2),分为一级沉淀池(2 hm2)、二级水处理池(1.0 hm2),以涵洞连接,洞口设置闸板。水源为自然海水和地下水。大潮期由引水渠的水泵提取自然海水,经沉淀、消毒(漂白粉30 mg/L)处理,然后进入二级水处理池,用180 m深浅井地下水经二级水处理池勾兑,用水车式增氧机充分曝气、混合均匀,水的盐度调至20‰左右,做稳定的备用水源。

    4 充氧设施

    采用罗茨风机供氧,每个池塘供氧功率约3 kW,采用微孔纳米管圆环增氧,每排充氧环之间距离100 cm,距离池底15 cm,每个池塘吊装6排充氧环,排与排间距300 cm,每个池塘配置120个充氧环。每个池塘对角放置水车增氧机2部,促进池水循环流动,利于池底污物向池中央排污口聚集。

    5 第一茬对虾养殖

    5.1 进水消毒、配水

    3月中下旬,大潮时进水,经沉淀池消毒,采用漂白粉约30 mg/L,48 h后,经消毒处理的海水进入二级水处理池,加注地下淡水,将盐度调至20‰左右,用水车式增氧机曝气,海淡水混合均匀备用。

    5.2 苗种选择、标粗

    4月初,选择海南优质南美白对虾P5仔虾苗种,在本地育苗厂车间经一周时间标粗,苗种规格达1.0 cm左右,池水温度达20 ℃,开始向池塘中放养。

    5.3 放养时间与密度

    温棚池塘水温度达20 ℃时准备放苗,放苗前经充分曝气、肥水,经虾苗试水24 h,试水合格后,开始放苗。第一茬对虾养殖放苗时间为4月13日,苗种标粗池盐度与温棚盐度差小于5‰,放苗密度为300万尾/hm2 。

    6 养殖管理

    6.1 加水与调水

    养殖过程中,前期随虾苗生长逐渐添水,每周一次,每次10~20 cm。每10~15 d,定期使用EM菌、光合细菌调控池塘水质,保持藻相、菌相稳定。前期只加水,中后期达到最高水位后每天加换水不少于20 cm。

    6.2 饲料投喂

    选择优质配合饲料,采用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和Vc拌饲料,经密封发酵6~12 h后使用。前期每天投喂一次鲜活卤虫(经消毒杀菌)、一次配合饲料;15 d后全部使用配合饲料,随对虾生长投喂次数增加到每天4次,池塘内设置2~3个饲料台,观察对虾摄食情况,以利于及时调整投饵量。

    6.3 增氧与排污

    池塘放苗后,罗茨风机应全天开启,保持池塘水体溶氧充足(5 mg/L以上),随池塘水位加深,应及时增大充气量,调整每个充气盘的出气量,保证充氧效果。每天排污前应开启水车式增氧机,使池塘水体缓慢转动,将污物汇集到集污口,约2 h后,提起控制水管排污。

    6.4 养殖监测

    养殖过程中,每天监测池水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测量对虾生长指标,做好“三项记录”,根据生长指标预估存塘量,调整投饵量。

    7 养成收获

    经过60 d池塘养殖,6月12日对虾达到平均规格80尾/kg,开始对虾出池销售。采用地笼网出虾方式,先排水降低池塘水位,然后放入地笼网,3~5 min将网拉出,每网捕捞对虾15 kg左右。应注意,首捕放网时间不宜过长,因此时池塘内虾多,如放网时间长、捕捞量过多,则对运输销售成活率有影响。

    至6月18日,共计0.8 hm2,12口池塘,养殖对虾全部出池完毕,经统计:共出产南美白对虾25 300 kg,平均产量31 625 kg/hm2,销售价格55.32元/kg,经济效益90万元。斤虾养殖成本9.88元,斤虾利润17.78元。

    该养殖模式为一年双茬养殖,第一茬结束后,基础设施、设备经维修、改进后,于8月18日投放第二茬苗种养殖,投放密度225万尾/ hm2,采取和第一茬相同的管理技术手段,经80 d养殖,养殖对虾规格90~110尾/㎏,11月8日已经全部出池完毕,经统计第二茬养成情况:共出产南美白对虾14 400 kg,平均产量18 000 kg/hm2,销售价格42元/kg,经济效益28.8万元,斤虾养殖成本13元,斤虾利润8元。

    全年两茬养殖结果: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成本3.5万元;温棚折旧7.5万元(以棚架结构一次性投入使用期10年计算);外敷棚膜2万元;其他折旧2万元,合计折旧成本15万元。全年两茬养殖经济效益(90+28.8)-15=103.8万元。

    8 总结与讨论

    本养殖模式集约化程度高,苗种质量是养殖成功率的关键,应选择经检测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的优质苗种。

    由外地引进苗种入塘养殖前,应进行标粗,以提高苗种对本地水质环境等的适应能力,提高放苗成活率。

    第一茬养殖对虾苗种投放量不超过300万尾/ hm2,第二茬养殖对虾苗种投放量不超过225万尾/hm2为宜。

    沉淀池、配水池与养殖面积必须具备一定的配套水源能力,规模与温棚池塘养殖面积比例应达到3∶1~4∶1以上,保证水源供应充足,水质稳定优良。

    该养殖技术模式在沧州区域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实践中还需及时调整改进,排放的养殖废水再利用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也是节能、减排、降低水污染的重要课题。

    (收稿日期:2016-08-12)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