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统计制度方法问题研究
姚融
摘 要:网络经济条件下,大量的数据都可以被记录和追踪,对统计工作而言有极大的促进,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可以实现追溯。但同时,网络中的电子数据容易被修改,在意外发生时极易丢失。因此,基于网络的统计工作必须提高数据管道的把控和安全的维护。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统计制度和方法的特点及不足。并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对象,工具及方法的变化。最后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大方便探寻新时期统计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经济;统计;制度;方法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等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他不仅可以反应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规律,还能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维度展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依据。统计工作有一套专门的制度和方法,以统一统计的口径和标准。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又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方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统计的制度和方法许多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客观公正地反正社会经济运转的现实情况。但从目前看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在很多领域已经落后与时代的发展,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利用性在不断下降。因此,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统计制度和方法进行审视和改进。
一、现有统计制度的特点及不足
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的规范,是由国家相关业务部门统一制定和下发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统一遵守的准则。常见的统计制度表现为报表,他将原始记录,以表格的形式,以时间为序列,并分区域分类别进行编排。数据报表一般从下而上汇总,在汇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中存在指标设计不合理,分组科学,统计方法缺乏抽样调查和真实性验证等问题,从而经常出现虚假统计数据或是各口径数据不一致的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之改变的便是组织的行业属性,经济社会行为的类别。许多新兴的类型出现后,不能完全匹配传统的统计指标或分组,而在不同统计部门间又没有及时地达成一致。因此数据在汇聚的过程中,分类不同,指标不同等问题增加,最终导致统计数据的重叠,缺失或不准确。此外,对于单一经济体而言,多元化经营产生多种行业的经营数据,主营业务的概念模糊,而在现行的统计报表中,一个企业往往仅归为一组,并没有对分行业进行严格的核算,这就影响了行业的统计数据。统计制度和方法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现实数据与统计结构产生较大偏差,严重影响了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及公众对社会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如表1数据,全国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而仅仅江苏住宅竣工面积就有4.8亿平方米,占到全国的二分之一,显然是全国与省份之间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的。
表1 统计口径差异事例(单位: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江苏统计年鉴
统计部门的分工不清晰及对统计数据的干预,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我国的统计工作由政府部门主导,编排和发布,一直以来在公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近年来,政府数据与实际经济社会运行状态出现明显的矛盾,越来越多的独立统计机构发布更加科学的统计数据,都对政府部门统计权威形成很大的冲击。由于统计数据直接反应了政府的运作表现,在从下而上的汇聚过程中。存在大量捏造,美化数据的行为。各个部门因利益分割,提高模块数据时均以本部门利益为出发点,统计信息封锁不共享,缺乏交叉验证。
统计标准及工具缺乏统一和标准化,给统计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工商、税务、统计、政府等多个部门都会与企业等经济实体进行数据往来,社会实体在提供数据时许多对数据进行拆分和重新归类,以满足个部门数据类型的要求。但由于各行政部门缺乏互动,各自为阵,在报表设计等方面缺乏统一,不仅给企业等实体带来巨大压力,还不利于后期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验证。此外,数据的不公开,使得经济实体上报的数据无法及其计算过程无法被验证,问题数据追溯困难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例如各部门与各机构对经济差距测度的指标有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其中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其中泰尔指数在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的基础上公式为■。以区域差距为例,各部门在进行统计工作的同时不仅保持数据的规范与一致性,更要保持指标的统一与标准化,确定以什么范围什么标准的数据来求得指标。
二、网络经济对统计制工作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如下图)。网络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必定改变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从网络经济的特点看,它将对统计工作产生如下影响:
首先,网络经济下,经济实体的组织形式虚拟化,企业组织规模与经营规模并不呈正比关系,需要统计制度和方法制定时调整观念,例如淘宝网上销售收入前50位的卖家,大部分都是几人小团队或个人,大量柔性组织是主要的力量来源。组织形式的虚拟化,对统计分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的数量经营范围都会不断的变化,传统的以数量来进行规模发展阶段识别的方法将不符合网络经济的实际情况。因此,统计制度和指标的设计,需要以网络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基础,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
其次,网络经济的交易记录与线下的实物交易存在一定差异。网络经济极大实现了信息和资金互动与实物互换的分离。收入和消费的地理分布与实物的交易地点差距巨大。例如,网络卖家在深圳,而买家在重庆,货物实际的交付方却在成都。因此,消费和支出的区域性标志被消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地来自区域外,因此,任何封闭独立的统计分析都是不科学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必须对数据流动的出口、路径和入口有清晰的判断,并区分数据流的所在地,科学识别本区域统计数据的来源及影响大小。
网络经济对统计制度和方法提出来挑战去但同时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网络经济依赖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而信号和数据都可以被自动记录和运算,并生成可视化的报表、结构图或动态的变化图等。网络经济条件下,统计工具报表的设计及运用,能够通过数据库来实现,数据来源可以通过对接企业或个人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递。利用管理软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可以进行任何维度,分组地统计分析,还输出结构化的分析报告。而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数据的汇总,分类和拆分都能够实现天文级的运算,大大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网络经济产生的数据便于保存和传递的同时也容易丢失和被篡改,对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电子化数据的保存安全需要备份和数据恢复方法支撑,许多出入网络经济的社会实体缺乏数据保护的意识和技术实力,因此会出现交易数据丢失的情况,尽管可以通过交易对端的数据来恢复,但准确性大大降低,同时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从上可以看出,新时代下,统计工作需要立足社会经济的新特征,从理念、流程、硬件和方法上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统计制度和方法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统计制度和方法的变革,需要从统计部门进行从统计观念,组织架构,工具设计及硬件改造方向进行:
1.统一对网络经济统计环境的认识。我国的许多统计部门和员工尽管已经开始感受到网络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但却没有系统和全局的认识。对统计工作的开展缺乏思路和统一的指导,而仅仅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局部的调整,统计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你。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从统计工作上看,一定是具有彻底变革意义的。从上述网络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经济的统计,必须对网络经济的运作规律,内容有科学的认识。因此,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每一个基层的统计员,都必须对网络经济下社会实体,交易模式,数据流动有专业的认识。只有了解网络经济的细节内容,才能正确识别,分类和分析网络经济产生的数据和影响。
2.设计基于网络经济的统计指标体系。传统统计指标体系大部分是基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设计的,行业分类,统计维度等方面都已无法适应日益丰富的网络经济现实。首先,对行业类别的定义需要梳理,将原本笼统的行业大类进行细化,明确规定行业内的企业属性。其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基于具体的业务进行细分统计,而不应仅以注册的主营业务来一概而论。尤其对于网络经济中复杂的第三产业的数据统计,应尽快对新兴的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进行归类,赋予相应的指标。例如,网络经济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新兴指标,如流量,访问量,好评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反应经济社会的活动活跃程度,还能数据的来源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社会的力量变化;网络经济活动还与实体经济的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如许多人为的消费点,会带来经济数据的剧烈变化。
以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例,采用网民个人调查、企业调查、网上调查及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的方法。基于网络行为的类别,依据个人的上网习惯,使用工具及上网目的进行划分,依据企业业务与网络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将抽样的样本进行分类,并采用电话调查(CATI)的方式进行访问;网上调查是将调查问卷放置在统计中心官网、政府媒体网站、社区及访问量大的门户网站上,由网民自主填写。收回问卷后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解析;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区域分布进行技术统计,而在上报数据上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等。
表2 电子商务调查统计指标体系
此外,在分析报告中,对于企业的抽样首先根据经济发展和网络普及水平,在地域上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部四个区域。而在行业层面,根据不同行业的互利网使用情况,将国家发布的十八个行业大类合并为九个。如其中网络使用较弱的农林木副渔、采矿及电力、燃气和水电供应业归为一类。而教育、文化娱乐等是互联网使用率较高的一类。从报告使用的统计方法可以看出,网络经济下的统计研究的关键区别在于必须基于网络熟悉和网络行为属性进行统计指标和方法的设计。
3.建立基于数据库的统计工具系统。网络经济的最明显特征是大量的交易数据和信息产生,传递和储存,日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得以监控。经济社会数据统计已不仅仅停留在呈现最终状态如数量,金额等加总指标上,而是可以从天文数字级的数据中挖掘经济行为的规律,如博弈论和消费经济学等学科都可以在网络时代得到应用和验证。在“比估法”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的计算公式:全社会电子商务销售额=B2B+B2C+C2C,B2B电子商务销售额=企业销售额*调查企业B2B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B2C电子商务销售额=企业销售额*调查企业B2C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C2C=实际调查统计数据。
因此,对于统计工作而言,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更多的价值。而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必须建立基于数据库,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的统计工具系统。各统计工作单位需建设强大的IT系统,并基于IT系统设计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不仅仅是网络经济本身,各行各业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经济社会活动的数据绝大部分都能在网络中找到记录。因此,统计工作必须建立其数据库为中心的工具体系。
4.打破部门墙,形成协调的统计渠道网络。统计数据好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基础,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地域变得模糊,行业和主体熟悉也难于界定,大量的数据会交叉流动,重复应用。因此,许多每一个部门对统一数据具有统一的识别标准,运用统一的统计方法。而这要求各个统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互相验证。要打破部门墙,首先应增加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工作不受行政力量的干预,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对公众负责。其次,统计工作应公开透明,数据能够被第三方审计和监督。最后,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利益关系应剥离,尽可能地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数据客观、公正和准确地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5.与第三方统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网络经济爆发的数据不是任何一个机构能够独立进行处理分析的。网络中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原始数据,数据的流动也经过许多节点,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利用他们已经处理过数据或分析报告。例如,网购平台自身也会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其处理的数据占网络经济整体比重较大,统计部门可以与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通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四、结语
统计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而是应通过数据的特征及变化,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的问题,为管理者和工作更好地调整经济社会行为提供依据和参考。随着时代的变化,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掌控力正在下降,统计制度,方法及工具的落后,使得统计部门的职责不能很好地履行。因此,统计工作必须基于新的时代特征,统一对网络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建立IT系统及队伍,定义与网络经济特征相符的统计指标。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建开放统一的统计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绍辉.统计制度方法与现在信息技术[J].中国统计,2009(4).
[2]程铭.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时代经贸,2008S1.
[3]钟辛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J].化工统计与信息,2000\Z1.
[4]朱骏友.在联网模式下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J].中国统计,2013(9).
从上可以看出,新时代下,统计工作需要立足社会经济的新特征,从理念、流程、硬件和方法上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统计制度和方法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统计制度和方法的变革,需要从统计部门进行从统计观念,组织架构,工具设计及硬件改造方向进行:
1.统一对网络经济统计环境的认识。我国的许多统计部门和员工尽管已经开始感受到网络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但却没有系统和全局的认识。对统计工作的开展缺乏思路和统一的指导,而仅仅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局部的调整,统计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你。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从统计工作上看,一定是具有彻底变革意义的。从上述网络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经济的统计,必须对网络经济的运作规律,内容有科学的认识。因此,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每一个基层的统计员,都必须对网络经济下社会实体,交易模式,数据流动有专业的认识。只有了解网络经济的细节内容,才能正确识别,分类和分析网络经济产生的数据和影响。
2.设计基于网络经济的统计指标体系。传统统计指标体系大部分是基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设计的,行业分类,统计维度等方面都已无法适应日益丰富的网络经济现实。首先,对行业类别的定义需要梳理,将原本笼统的行业大类进行细化,明确规定行业内的企业属性。其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基于具体的业务进行细分统计,而不应仅以注册的主营业务来一概而论。尤其对于网络经济中复杂的第三产业的数据统计,应尽快对新兴的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进行归类,赋予相应的指标。例如,网络经济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新兴指标,如流量,访问量,好评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反应经济社会的活动活跃程度,还能数据的来源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社会的力量变化;网络经济活动还与实体经济的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如许多人为的消费点,会带来经济数据的剧烈变化。
以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例,采用网民个人调查、企业调查、网上调查及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的方法。基于网络行为的类别,依据个人的上网习惯,使用工具及上网目的进行划分,依据企业业务与网络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将抽样的样本进行分类,并采用电话调查(CATI)的方式进行访问;网上调查是将调查问卷放置在统计中心官网、政府媒体网站、社区及访问量大的门户网站上,由网民自主填写。收回问卷后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解析;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区域分布进行技术统计,而在上报数据上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等。
表2 电子商务调查统计指标体系
此外,在分析报告中,对于企业的抽样首先根据经济发展和网络普及水平,在地域上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部四个区域。而在行业层面,根据不同行业的互利网使用情况,将国家发布的十八个行业大类合并为九个。如其中网络使用较弱的农林木副渔、采矿及电力、燃气和水电供应业归为一类。而教育、文化娱乐等是互联网使用率较高的一类。从报告使用的统计方法可以看出,网络经济下的统计研究的关键区别在于必须基于网络熟悉和网络行为属性进行统计指标和方法的设计。
3.建立基于数据库的统计工具系统。网络经济的最明显特征是大量的交易数据和信息产生,传递和储存,日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得以监控。经济社会数据统计已不仅仅停留在呈现最终状态如数量,金额等加总指标上,而是可以从天文数字级的数据中挖掘经济行为的规律,如博弈论和消费经济学等学科都可以在网络时代得到应用和验证。在“比估法”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的计算公式:全社会电子商务销售额=B2B+B2C+C2C,B2B电子商务销售额=企业销售额*调查企业B2B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B2C电子商务销售额=企业销售额*调查企业B2C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C2C=实际调查统计数据。
因此,对于统计工作而言,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更多的价值。而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必须建立基于数据库,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的统计工具系统。各统计工作单位需建设强大的IT系统,并基于IT系统设计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不仅仅是网络经济本身,各行各业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经济社会活动的数据绝大部分都能在网络中找到记录。因此,统计工作必须建立其数据库为中心的工具体系。
4.打破部门墙,形成协调的统计渠道网络。统计数据好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基础,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地域变得模糊,行业和主体熟悉也难于界定,大量的数据会交叉流动,重复应用。因此,许多每一个部门对统一数据具有统一的识别标准,运用统一的统计方法。而这要求各个统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互相验证。要打破部门墙,首先应增加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工作不受行政力量的干预,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对公众负责。其次,统计工作应公开透明,数据能够被第三方审计和监督。最后,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利益关系应剥离,尽可能地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数据客观、公正和准确地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5.与第三方统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网络经济爆发的数据不是任何一个机构能够独立进行处理分析的。网络中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原始数据,数据的流动也经过许多节点,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利用他们已经处理过数据或分析报告。例如,网购平台自身也会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其处理的数据占网络经济整体比重较大,统计部门可以与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通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四、结语
统计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而是应通过数据的特征及变化,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的问题,为管理者和工作更好地调整经济社会行为提供依据和参考。随着时代的变化,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掌控力正在下降,统计制度,方法及工具的落后,使得统计部门的职责不能很好地履行。因此,统计工作必须基于新的时代特征,统一对网络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建立IT系统及队伍,定义与网络经济特征相符的统计指标。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建开放统一的统计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绍辉.统计制度方法与现在信息技术[J].中国统计,2009(4).
[2]程铭.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时代经贸,2008S1.
[3]钟辛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J].化工统计与信息,2000\Z1.
[4]朱骏友.在联网模式下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J].中国统计,2013(9).
从上可以看出,新时代下,统计工作需要立足社会经济的新特征,从理念、流程、硬件和方法上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统计制度和方法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统计制度和方法的变革,需要从统计部门进行从统计观念,组织架构,工具设计及硬件改造方向进行:
1.统一对网络经济统计环境的认识。我国的许多统计部门和员工尽管已经开始感受到网络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但却没有系统和全局的认识。对统计工作的开展缺乏思路和统一的指导,而仅仅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局部的调整,统计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你。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从统计工作上看,一定是具有彻底变革意义的。从上述网络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经济的统计,必须对网络经济的运作规律,内容有科学的认识。因此,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每一个基层的统计员,都必须对网络经济下社会实体,交易模式,数据流动有专业的认识。只有了解网络经济的细节内容,才能正确识别,分类和分析网络经济产生的数据和影响。
2.设计基于网络经济的统计指标体系。传统统计指标体系大部分是基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设计的,行业分类,统计维度等方面都已无法适应日益丰富的网络经济现实。首先,对行业类别的定义需要梳理,将原本笼统的行业大类进行细化,明确规定行业内的企业属性。其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基于具体的业务进行细分统计,而不应仅以注册的主营业务来一概而论。尤其对于网络经济中复杂的第三产业的数据统计,应尽快对新兴的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进行归类,赋予相应的指标。例如,网络经济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新兴指标,如流量,访问量,好评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反应经济社会的活动活跃程度,还能数据的来源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社会的力量变化;网络经济活动还与实体经济的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如许多人为的消费点,会带来经济数据的剧烈变化。
以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例,采用网民个人调查、企业调查、网上调查及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的方法。基于网络行为的类别,依据个人的上网习惯,使用工具及上网目的进行划分,依据企业业务与网络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将抽样的样本进行分类,并采用电话调查(CATI)的方式进行访问;网上调查是将调查问卷放置在统计中心官网、政府媒体网站、社区及访问量大的门户网站上,由网民自主填写。收回问卷后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解析;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区域分布进行技术统计,而在上报数据上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等。
表2 电子商务调查统计指标体系
此外,在分析报告中,对于企业的抽样首先根据经济发展和网络普及水平,在地域上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部四个区域。而在行业层面,根据不同行业的互利网使用情况,将国家发布的十八个行业大类合并为九个。如其中网络使用较弱的农林木副渔、采矿及电力、燃气和水电供应业归为一类。而教育、文化娱乐等是互联网使用率较高的一类。从报告使用的统计方法可以看出,网络经济下的统计研究的关键区别在于必须基于网络熟悉和网络行为属性进行统计指标和方法的设计。
3.建立基于数据库的统计工具系统。网络经济的最明显特征是大量的交易数据和信息产生,传递和储存,日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得以监控。经济社会数据统计已不仅仅停留在呈现最终状态如数量,金额等加总指标上,而是可以从天文数字级的数据中挖掘经济行为的规律,如博弈论和消费经济学等学科都可以在网络时代得到应用和验证。在“比估法”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的计算公式:全社会电子商务销售额=B2B+B2C+C2C,B2B电子商务销售额=企业销售额*调查企业B2B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B2C电子商务销售额=企业销售额*调查企业B2C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C2C=实际调查统计数据。
因此,对于统计工作而言,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更多的价值。而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必须建立基于数据库,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的统计工具系统。各统计工作单位需建设强大的IT系统,并基于IT系统设计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不仅仅是网络经济本身,各行各业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经济社会活动的数据绝大部分都能在网络中找到记录。因此,统计工作必须建立其数据库为中心的工具体系。
4.打破部门墙,形成协调的统计渠道网络。统计数据好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基础,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地域变得模糊,行业和主体熟悉也难于界定,大量的数据会交叉流动,重复应用。因此,许多每一个部门对统一数据具有统一的识别标准,运用统一的统计方法。而这要求各个统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互相验证。要打破部门墙,首先应增加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工作不受行政力量的干预,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对公众负责。其次,统计工作应公开透明,数据能够被第三方审计和监督。最后,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利益关系应剥离,尽可能地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数据客观、公正和准确地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5.与第三方统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网络经济爆发的数据不是任何一个机构能够独立进行处理分析的。网络中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原始数据,数据的流动也经过许多节点,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利用他们已经处理过数据或分析报告。例如,网购平台自身也会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其处理的数据占网络经济整体比重较大,统计部门可以与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通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四、结语
统计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而是应通过数据的特征及变化,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的问题,为管理者和工作更好地调整经济社会行为提供依据和参考。随着时代的变化,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掌控力正在下降,统计制度,方法及工具的落后,使得统计部门的职责不能很好地履行。因此,统计工作必须基于新的时代特征,统一对网络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建立IT系统及队伍,定义与网络经济特征相符的统计指标。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建开放统一的统计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绍辉.统计制度方法与现在信息技术[J].中国统计,2009(4).
[2]程铭.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时代经贸,2008S1.
[3]钟辛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J].化工统计与信息,2000\Z1.
[4]朱骏友.在联网模式下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J].中国统计,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