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生的动因及其对创新的推动分析

    胡冬云 蔡冬梅 何建洪 魏泱

    摘 要:本文从不同角度辨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并从资源基础说、交易费用学等五个方面讨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生的动因,通过探讨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创新资源的聚合、不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与学习、知识的外部经济性,还是技术的协同共生、社会资本的形成与集聚方面看,我国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因;推动

    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及特征界定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

    在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科技部于2009年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在我国掀起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热潮。但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的讨论,蔡兵(1997)早在上世纪末就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协作的更进一步发展,是目前最高层次的技术合作活动,所谓的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大多数为集团化企业,同一国家或不同国家皆可),为实现某一技术创新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后来,钟书华(2000)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给出了更复杂的解释,认为国内对技术联盟的理解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广义的技术联盟中,联盟成员除了企业,还包括大学、研究所或政府部门等,在狭义的技术联盟中,联盟成员均为企业,但广义的技术联盟概念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混乱,不宜采用。具体来讲,狭义的技术联盟主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相互联合,并致力于技术开发的行为。

    由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融合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及中介机构,联盟内成员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是由于联盟成员间存在着显著的目标差异和利益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联盟内合作关系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应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契约来约束联盟成员的行为,这就意味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涵界定中必须包含关系契约的内容。王昌林、蒲勇健(2005)认为,企业技术联盟实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契约,适当选择产业技术联盟的治理能为企业降低管制成本,是决定产业技术联盟成功与否的因素,建立联盟伙伴间的信任关系是技术联盟得以维系的基础。

    尽管产业技术联盟的概念有很多,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产业技术联盟,(1)凡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都可以成为联盟主体;(2)技术联盟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技术创新展开的,不只是技术开发;(3)产业技术联盟是主体之间以技术为纽带形成的联合、合作关系。因此,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通知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

    企业技术合作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协作、联合、联盟,这三种形式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技术联盟与技术协作都是组织间的自由合作,但二者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技术联盟所实现的是大规模开发及生产技术合作,技术协作所实现的是小规模研究开发及生产技术合作;(2)技术联盟的组织之间相互依存度高,合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技术协作的组织之间相互依存度低,合作常常断断续续进行。技术联盟与技术联合虽然都能实现大规模研发生产技术合作,但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技术联盟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自由合作,而技术联合是企业集团内部组织之间有限度的自由合作;(2)技术联盟其合作紧密程度要低于企业集团内部的技术联合,技术联盟的解体可能性也远大于技术联合的解体可能性。

    通过以上对技术合作三种不同形式的比较,可以概括出技术联盟的基本特征:(1)主技术联盟主要以大型企业为活动主体的组织间合作;(2)技术联盟是一种大规模的、常常要涉及技术创新全过程的综合性合作;(3)技术联盟是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进行的相互依存的战略性合作。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生的动因

    国外专门针对技术联盟中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将其视为高新技术行业或产业的战略联盟进行研究,一般称为"战略技术联盟",John Hagedoom(1995)做过一些关于战略技术联盟的研究,他一方面突破了战略技术联盟仅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局限,将技术联盟放入更广泛的产业环境中;另一方面强调了技术联盟与其他形式战略联盟的不同。但其研究内容主要是战略技术联盟发展的趋势和模式,并没有深入分析技术联盟的形成动因。Deallenbach和Davenport(2004)针对在建立知识共享的技术联盟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信任的问题做过研究,但他们主要讨论了在建立技术联盟之前寻找联盟伙伴和在联盟条件谈判过程中的程序性公平的重要性,而且讨论的问题对于其它形式战略联盟普遍适用。

    国内关于技术联盟形成动因的研究最早始于蔡兵(1995),他分析了企业技术联盟产生的根源,认为单个企业资源承担R&D;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是促进企业技术联盟产生的根本原因。钟书华(2000)用资源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解释了企业技术联盟的产生。他认为获得自身缺乏的外部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和技术创新合作的交易费用等原因导致了企业技术联盟的产生。而隋波和薛惠锋(2003)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分析了技术联盟的形成,认为通过外部资源整合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间结成战略技术联盟的内在动因。李松龄和生延超(2006)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联盟的产生及相对稳定性,认为追求技术创新的交易费用的最小化是技术联盟产生的原因。赵顺龙(2010)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分析了组织间的技术联盟形成机理。

    综合以上及文献分析,对技术联盟动因比较有影响的学说的包括资源基础学说、交易费用说、价值链理论和基于共生理论的研究等。

    (1)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动机

    交易费用理论首先出现在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此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或企业管理理论中,用以解释大量的有关企业行为的难题。这一观点的核心是认为交易费用是企业决策时考虑的决定性要因,例如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张时必须衡量扩张行为对交易费用的克服是否是具有价值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企业则会停止扩张行为。这种理论也被用于解释企业间的合作或联盟行为,尤其是可以用于解释企业在寻求技术创新时在合作与不合作问题上的决策,典型的研究包括Teece在1977年对技术获得模式选择问题的讨论,这一做法被迅速应用于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来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间的中间组织,这种组织既有利于规避大规模企业中高昂,甚至难以控制的监督、管理费用,又有利于克服过于复杂、繁琐的市场交易所带来交易费用,充分说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所构建的合作网络在降低交易费用方面比市场和科层组织都更有效,因此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此时,使分工协作的优势在联盟内部得以最大化,从而降低技术创新成本(生延超,2008)。

    (2)基于资源基础及竞争力理论的动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的资源基础学说(RBV)认为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说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即是说,企业核心能力本质上是内部资源的集合(Barney,1991)。因此,企业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创新、获取并积累战略性资源它的形成有赖于企业资源,尤其是要致力于寻找、获取并积极那些独特的、不易仿制而又很难替代资源,通过对企业能够拥有的主要资源的对比分析,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企业的企业性或知识性资源具有更强的核心能力特征,更可能成为Barney(1991)所强调的异质性和排他性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而从产业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它主体的合作,尤其是当代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境下,企业为寻求技术、知识性资源的积累,必须致力于创新性联盟的构建和维持,促进能力的相互融合而形成新的综合技能。

    (3)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动机

    对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机的另一种解释来自于迈克尔.波特(1985)的价值链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市场中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领先于竞争对手,因此必须寻求联合或者联盟来弥补其在价值链环节的短板,这一点对那些擅长于市场开拓而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尤其重要,因而这一类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也更强烈。

    (4)基于共生理论的动机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协同或者"共生"现象广泛存在于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这是产业技术创新中资源共享、知识外溢以及网络经济性等特征的综合体现,在这种协同或者共生假设下,对于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企业来讲,其最大的收益在于实现技术研发的风险共担和知识共享,以及在创新合作中产生的超额收益(何卫平,龙昀光,马亮,2008),这也构成了其参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动机。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对创新活动的推动

    对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创新合作的组织而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最大意义在于其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知识学习和流动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具有聚合效应的社交网络,因此,其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主要通过其社交功能和集聚功能表现出来,主要包括:

    (1)聚合作用与社会资本作用。一方面,由于联盟成员是基于共同目标而参与到联盟之中,对应用自身资源参与创新合作具有较强意愿,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聚合各个成员的创新资源有天然的优势,使联盟成员的创新资源或能力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此时,相对于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创新,联盟成员通过集聚各自优势资源进行创新有利于使其分担技术创新中的投资风险、突破技术创新阀值、获取创新中的规模经济收益,进而强化成员参与创新合作的意愿,促进共同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联盟成员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为成员间寻找潜在的合作创新伙伴、开发新的合作创新项目提供了机会,健康、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能使成员形成利益共同体,促使成员为维护这些共同利益而采取措施,例如在合作为更多地选择妥协与协作行为,致力于获取其它成员的信任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平台上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促进联盟成员社会资本的形成,减少各成员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风险,降低技术研发的成本,推动技术进步。

    (2)知识学习与交流作用。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主要成员都拥有独特性知识、技术或其他创新资源,当联盟成员参与技术创新合作时,这些独特性资源或知识将在成员间扩散,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各成员可以应用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进行学习;同时,为了建立、强化成员间合作中的互信、默契度,成员间还必须有意识地了解其他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特征,当面临相对复杂的技术开发时,则必须对其他成员的知识特征、技术研发逻辑有非常充分的理解,此时,相互学习是进行合作创新的先决条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成员间在知识中的学习、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将各种分散的、异质性的创新研发和技术管理优势组合起来,也有利于促进技术合作中协同效应的产生,从而形成区别于联盟外组织的技术优势,这种技术优势的积聚进而有利于创新联盟对产业中重大的、突破性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实现产业中重大的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3)集群与协调共生作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技术创新中的集聚作用一方面体现为对全产业链中各节点组织创新资源的集聚,这种集聚也可以称作纵向集聚,此时,被吸纳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不仅包括各成员在技术研发中积累起来的资源、技术开发能力、还包括联盟成员对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消费者对产业技术改进的期望等,这些资源的积聚既有利于技术本身的快速演进,还有利于联盟成员把握技术研发的正确方向,降低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技术创新中的集聚作用表现为对产业内最主要创新主体的吸引,将产业内能够推动技术进步的最主要的科研力量聚合在一起,避免独立研发、闭门造车式创新所带来的技术风险和低效率,这种集聚可以称作横向集聚。通常情况下,产业内一旦成功建立了技术联盟,产业中最主要的创新力量都会尽可能参与到联盟之中,尽可能使自身处理孤立状态,因此,成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创新资源拥有天然的吸引作用,对集聚、发动联盟成员各自优势,降低创新周期、规避创新中的资源耗散,提高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协调共生。纵观技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技术创新,我们就能发现,产业中重要的技术创新往往是基于一群组织共同推动的结果,即使这些组织间并没有开展有意识的合作,但其研发行为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唯其如此,产业内技术创新(尤其是重大的技术变革)才能有效推动。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是基于技术发展中的这种规律,将产业内不同成员的创新活动之间的互补性由自发引向自觉,由无意识引向有意识,从而减少这种技术创新中的互补所需要的时间,为技术创新的协调、互补创新更有利的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1]生延超.技术联盟内部技术转换的交易费用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98-102.

    [2]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概念本质及动力[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0,16(2).

    [3]苏竣.政府介入战略技术联盟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2):114-118.

    [4]王昌林,蒲勇健.企业技术联盟治理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151-154.

    [5]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145-170.

    [6]何卫平,龙昀光,马亮.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8):104-106.

    [7]Jiang X, LI 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alliances[J]. Research Policy,2009,38:358-368.

    [8]赵顺龙,徐小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技术联盟-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技术知识转移和创造的"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128-132.

    [9]杨震林,李晶晶. 技术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J]. 科学学研究,2013,30(5):696-705.

    [10]王京安,赵顺龙,胡雁南.技术联盟内知识产权管理与分配[J]. 科学学研究, 2011, 29(8):1223-1230.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决策咨询项目"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研究"(2013jccxA0192)。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